0人評分過此書

愛的醫療奇蹟:從「不治而癒」的重症患者身上看到不可思議的療癒能量

出版日期
2019/03/20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9700665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暢銷書第一名
全球熱銷超過200萬冊

30年來,本書已幫助200多萬個家庭面對重大病症的挑戰
在返回健康的路上,這是醫病共同參與的真實記錄!

為什麼接受搶救的病人反而拯救了醫生?
為什麼準備死亡的步驟可能引發生機?
為什麼醫生即使在病人臨終前都要抱持希望?
全球知名醫學倫理及身心靈療癒先驅告訴你:
研究證實,愛的療癒力量超乎你的想像。
擁抱痛苦,放掉失敗與責難,你將找到愛與自癒的能力!

醫師與護理人員:
這本書所提供的策略,是醫學院訓練中沒有教授的技巧,絕對是你長久以來應該具備的。
重大疾症患者:
本書所說的改變可能會救你一命,或是讓你的存活時間超出醫學的預期。
照護者們:
一旦明瞭愛的療癒科學力量,你與患者都將從疾病的桎梏中獲得解脫,進而重現生命的美好。

★不可思議的醫療效應!
1. 一名女士寫信給我,說她被診斷出只剩兩個月可活。她覺得好可怕,醫師應該不會說錯。所以自己寫了遺囑,買了一隻狗,每天多笑、多運動,吃得好一點,讓野生動物進到她的後院,把珍藏的寶貝分送給親朋好友。她認為即使自己即將離世,也還是要做原本自己喜歡做的事。幾年後,她依然活得好好的。
2.正面積極的教養,絕對具有無遠弗屆的影響力。有個很虛弱的女病人告訴我:「我媽在我還小的時候一直跟我說:『不管發生什麼事情,你都會有辦法克服。你會活到九十三歲,只有壓路機能讓你倒下。』」因此,即使她經歷了侵犯胸腔壁的乳癌,手術後,她仍活了超過六年,到現在還很好。
3. 有一名女士將自己預計還能存活的天數寫在冰箱上,決定珍惜剩下的每一天。五年過後,她還健康地活著。
4. 哈佛的實驗證明,在手術前一夜與麻醉師會面的病人,相對於控制組那些沒有獲得任何解釋或安撫保證的病人,只需要一半劑量的止痛藥。他們可以比控制組的病人,平均提早兩天半、甚至更快就出院。
5. 一位一輩子都以統計數字、財務管理為生的患者說:「統計數字說我應該會死。所以,如果我沒死,那我整個人生不就失去了意義?」於是他決定回家,沒多久就過世了。

★治療是什麼?
是器官移植或者讓病好起來,還是讓人們能夠擁有平靜的心、圓滿的生活?
曾經,作者曾因無法「成功」救治病患生命,因而自責無助、陷入極度憂鬱,卻也因為從那些「不治而癒」的癌症病人的生命經驗中,發現:「無條件的愛是最能夠激勵免疫系統。愛擁有治癒的力量。奇蹟每天都發生在例外的病人身上。這種病人擁有愛的勇氣,擁有與醫生合作的勇氣,參與並得以影響自身的痊癒。」
本書就是作者與病患在返回健康的路上,相互參與的真實紀錄。書內例舉許多看似不可能的「奇蹟」,在作者佐以科學實驗的帶領下,讓人益發覺得,奇蹟不是從天而降,而是可以透過努力改變自己根本的想法與生活習慣而達到。而且,這一代的奇蹟,可能會是下一代的科學事實!
其實,痊癒並不是生命唯一的目標,接受人終究無法永遠活下去,才能真正學會如何無懼的活著,生命中充滿平靜,最後死亡也能平靜。死亡不再是一種失敗,而是自然的選擇。30年來,本書在在的宣告著這種療癒的力量,幫助了無數無助的癌病患者、癌病家屬、第一線的醫護人員……翻開書,你也會想繼續把這種愛的療癒傳下去。

★誰需要這本書?
 正承受致命疾病威脅的人。本書所說的改變可能會救你一命,或是讓你的存活時間超出醫學的預期。至少這個方法會讓你的餘生過得比你現在覺得的更有意義。
 心裡承受莫大壓力,無法真心享受生活的人。從本書例外的病人身上學到的原則,可以讓你快樂起來,幫助你避免疾病威脅的機會。
 病患照護者。無論是至愛至親,是親屬朋友,死亡都是必須共同面對的課題,書中的認知與技巧,可以讓你由內而外體認「愛」的無所不能。
 醫師或護理師等專業人員。醫學體系從來教導的只是「技術」「成功」與「結果」,卻沒教過醫者「愛」這件事,本書所提供的策略,會是你長久以來覺得有需要的。

★哪類的人比較容易罹癌?
 癌症其實可以稱為「好人的疾病」。但是這些「好人」是符合別人標準的好人。
 他們的愛有條件,付出只是為了得到愛。如果付出沒有回報,就會虛弱得抵擋不了疾病。通常在他們的心理支柱消失兩年之內,症狀就會出現。
 會強迫自己付出的人,要他們拒絕別人而不產生罪惡感,非常困難。

★哪類的人比較會是「例外」?
 自主性強,主動尋找解決方法,而不是讓自己陷入沮喪之中。他們把問題看做是調整方向,而不是失敗。
 在候診室裡,他們會看書或冥想,而不是迷茫地瞪著虛空。
 這些人就如尼采曾寫的:「懷抱著『為什麼』而活的人,幾乎可以忍受所有的『怎麼會』。」
 重新建構生活,變成一個真正的人,不再把自我當成一樣物品,當成習慣的集合體,或是一份工作、一種角色。
 把自我看做是充滿動力、不斷改變的過程。能認知到所有人都是完美的「不完美」。
 對自己有信心,對醫生有信心,對治療有信心,對靈性層面有信心。

無條件的愛,是對免疫系統最強大的激勵!
  • 真愛推薦/這是一本靈魂堆砌的書 宇色
  • 一切的剛好,都是為了誰的安排? 安一心
  • 找回人與人關係的「原初」 余尚儒
  • 因為生命有愛,於是出現奇蹟 許禮安
  • 讀過這本書,沒有不動容的 陳坤虎
  • 奇蹟發生,使人可以活在盼望中 楊育正
  • 請相信心靈具有無與倫比的療癒能力 謝明杰
  • 再版序/《愛的醫療奇蹟》出版多年後的省思
  • 導論
  • 第一部 照顧身體Minding The Body
    • 第一章 幸運的聆聽者/我讓自己能夠敏銳地感受到與病人同樣的痛苦與恐懼之後,便逐漸理解醫療的某個部分比任何技術與處置都要來得重要。我發現除了開刀之外,自己還能付出更
    • 第二章 治療的夥伴關係/醫學不只是科學,也是藝術。透過治療的過程,我們的個人特質會與個案的個人特質進行互動交流。--史懷哲(Albert Schweitzer)
    • 第三章 疾病與心靈/快樂的人比較不容易生病。面對自己的態度,是治癒或維持健康最重要的唯一關鍵。無論身處何種境遇,能夠始終維持心靈平和的人,遠比沒有辦法這麼做的人更不會得到嚴重的疾病。
    • 第四章 生存意願/我相信會生這樣的病是出自光榮的理由。身體用這種方式來告訴我們,自身的需求沒有受到滿足,不只是身體的需求,還包括情緒的需求,而透過疾病來滿足的需求,是重要的需求。
  • 第二部 展現心靈Embodying The Mind
    • 第五章 啟程/內在改變的一個重要元素。選擇去愛別人,讓別人開心,你的生活就會改變,因為我們會在過程中發現快樂與愛。通往內在平靜的第一步,就是決定自己去愛,而不是等別人給你愛。
    • 第六章 集中精神進行療癒/我們在自身周圍創造了一堵牆隔絕掉洪水般的訊息,在這樣的過程中,也停止了自身的感覺,因此安靜變得很可怕。而放鬆讓我們有時間再重新思考與感覺。
    • 第七章 疾病與療癒的意象/身體的器官與運作,具有刺激心理意象產生的能力,可以有意義地指涉身體方面受到干擾的類型與位置。
    • 第八章 成為例外的病人/擺脫常規的束縛以及對他人眼光的恐懼,心靈就可以使用新方法、新目標,與從內在而來對美與祥和的覺知做出回應。我們變得願意承擔風險,用自己的生活去實驗。
    • 第九章 愛與死/人們不是正在活或正在死,他們不是活著就是死了。給他貼一個末期的標籤,其實就是覺得他已經死了。這是錯的。如果還活著,就可以用愛、歡笑與生存來參與這個世界。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