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臺灣的主流電視新聞報導,經常把遊民視為犯罪者或依靠他人施捨的可悲者,不過遊民新聞呈現的,不只是底層人物的生活世界,它還可能是一種「社會病癥」的顯現。本書主要運用美國學者凱爾納 (Douglas Kellner) 所提出的「媒體奇觀」(media spectacle) 來描繪電視遊民新聞的呈現及對社會造成的影響。另一方面,本書也嘗試將布赫迪厄 (Pierre Bourdieu) 實踐理論運用於電視新聞產製端。「媒體奇觀」理論來自批判典範,而布赫迪厄的實踐理論則來自於實踐典範,各別主張有其衝突與矛盾之處,但藉由遊民新聞的切入,它們在理論上卻可以產生連結與互補。除了能明確指出現今電視新聞的病灶所在,並且也能提出具體改善措施,無論在理論和新聞實務的硏究上,都開創出一種全新格局的視野。
-
第一章 緒 論
-
第一節 問題意識
-
第二節 研究問題
-
第三節 章節安排
-
-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第一節 遊民新聞相關研究
-
第二節 媒體奇觀
-
第三節 布赫迪厄的實踐理論
-
第四節 本章小結
-
-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方法
-
第一節 研究設計
-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方法
-
-
第四章 電視新聞的遊民形象呈現
-
第一節 遊民新聞的獵奇偏向
-
第二節 新聞性節目的遊民形象
-
第三節 遊民新聞與媒體奇觀
-
第四節 遊民、權力、價值觀
-
第五節 本章小結
-
-
第五章 遊民新聞與慣習形成
-
第一節 對遊民的恐懼與好奇
-
第二節 遊民新聞的取捨
-
第三節 獵奇類遊民新聞與專題的建構
-
第四節 遊民尾牙宴的權力意涵
-
第五節 本章小結
-
-
第六章 電視新聞場域的鬥爭遊戲
-
第一節 電視新聞場域的隱形監控
-
第二節 新聞工作者的資本與工具
-
第三節 新聞工作者的謀略和技能
-
第四節 「歐迪碼成效」的分析
-
第五節 本章小結
-
-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
第一節 研究結論
-
第二節 研究發現
-
第三節 研究限制
-
第四節 研究建議
-
-
參考文獻
-
中文部分
-
英文部分
-
-
附錄
-
本書訪談大綱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