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 大國博弈 不讓結構
- 這是一個全球相互依賴的時代
- 作者序
-
第一章 前言
-
1.1 關於美中關係在冷戰結束後之幾點爭辯
-
1.2 美中關係文獻探討
-
1.3 後冷戰時期複合相互依賴之美中關係
-
1.4 美中人權、貿易與安全議題之危機談判
-
1.5 研究方法與資料來源
-
-
第二章 複合相互依賴與危機談判理論
-
2.1 相互依賴理論
-
2.1.1 相互依賴理論之源起
-
2.1.2 相互依賴之定義與研究概念
-
2.1.3 相互依賴理論之四個流派
-
2.1.4 相互依賴之意涵與對國家政策之衝擊
-
-
2.2 複合相互依賴理論
-
2.2.1 複合相互依賴定義與研究概念之分析
-
2.2.2 複合相互依賴理論之假設
-
-
2.3 複合相互依賴理論的相關爭論
-
2.4 複合相互依賴世界中之危機談判
-
2.4.1 談判理論及模式
-
2.4.2 國家博弈:從談判到合作
-
-
2.5 複合相互依賴世界下之危機談判
-
-
第三章 美中關係發展歷史
-
3.1 美中關係歷史簡述
-
3.1.1 美中關係對峙時期(1949-1970 年)
-
3.1.2 關係正常化時期(1971-1978 年)
-
3.1.3 雙方外交關係建立與發展時期(1979-1989 年)
-
3.1.4 美中互賴關係發展時期(1989-2002 年)
-
-
3.2 複合相互依賴之美中關係
-
3.2.1 美中經貿關係
-
3.2.2 美中社會與文化交流
-
3.2.3 美中政府高層與國會間之往來
-
-
3.3 小結
-
-
第四章 美中人權博弈—以六四天安門事件為例(1989 年)
-
4.1 六四天安門事件之歷史背景
-
4.2 美國之反應與中國之態度
-
4.2.1 美國對天安門事件之反應與批評
-
4.2.2 中國對外國批評之回應
-
-
4.3 博弈過程與結果
-
4.4 美中天安門事件博弈分析
-
4.5 小結
-
-
第五章 美中貿易博弈-以中國加入世貿談判為例(1986-2001 年)
-
5.1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歷史背景—從關稅及貿易總協定(GATT)到世界貿易組織(WTO)
-
5.1.1 中國為關貿總協定之原始締約國與台灣之退出(1947-1970 年)
-
5.1.2 與關貿總協定恢復接觸(1971-1985 年)
-
5.1.3 申請恢復關貿總協定締約國地位(1986-1994 年)
-
5.1.4 申請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的成員(1995-2001 年)
-
-
5.2 中國加入關稅暨貿易總協定/ 世界貿易組織之動機與美國對中國加入之期望
-
5.2.1 經濟因素
-
5.2.2 政治考量
-
5.2.3 美國與西方國家對於中國入世之期望
-
-
5.3 博弈過程與結果
-
5.3.1 對市場准入(開放)之談判
-
5.3.2 雙方分歧點
-
5.3.3 最後博弈過程與分歧議題之談判結果
-
-
5.4 小結
-
-
第六章 美中安全博弈-以中國大使館遭炸(1999 年)及軍機擦撞案(2001 年)為例
-
6.1 中國駐貝爾格勒大使館轟炸案
-
6.1.1 事件發生背景
-
6.1.2 中國國內之反應與美國態度
-
6.1.3 博弈過程與結果
-
-
6.2 軍機擦撞案
-
6.2.1 軍機擦撞案之緣起
-
6.2.2 美中雙方態度
-
6.2.3 博弈過程與結果
-
-
6.3 美中兩件安全危機博弈之分析
-
6.4 小結
-
-
第七章 結論
-
附錄一:美中關係相關事件發生時間表(1972-2011 年)
-
附錄二:美國—中華人民共和國聯合公報(上海公報)-1972
-
附錄三:美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係的聯合公報(關係正常化公報)-1979
-
附錄四: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聯合公報(八一七公報)-1982
-
附錄五: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過程時間表
-
- 參考文獻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