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以日誌的形式展現了一位訪問學者在牛津大學訪學時對牛津學術精神的感悟、對異文化的體驗、對人生的思考、在異國的見聞與生活趣事、遭遇的文化衝突與碰撞、隻身他國的沉思,以及那一抹濃濃的鄉愁。
-
一月 忙碌准备,初到英伦
-
1.拿到英国签证
-
2.春节前的忙碌准备
-
3.国外导师为何难以支配自己的学生
-
4.飞机上的书写
-
5.英国打车要预约
-
6.喜欢骑单车的牛津人
-
-
二月 生活趣闻,文化碰撞
-
1.探寻去学院的路线
-
2.中国人真会做生意吗?
-
3.掉入预约陷阱的英国人
-
4.“呆板”的英国人
-
5.走进欧洲学者的学术交往圈
-
6.正式参加第一场学术讲座
-
7.大学内部资源共享上的壁垒
-
8.在英国的“中国制造”
-
9.非常有“远见”的房东
-
10.慈善超市——一个别样的称呼
-
11.没有装防盗栏的门与窗
-
12.想念中国的饭菜
-
13.买打印机
-
14.泡在图书馆的第一天
-
15.英国人性化的交通设置
-
16.文化视域下的圣瓦伦节
-
17.一封客气的催交房租的书信
-
18.我教老外学汉语
-
19.勤奋的中国学子
-
20.忆童年的年味
-
21.1932年林语堂在牛津大学的演讲
-
22.“访学”与“求学”
-
23.关于中国饭菜的英语表达
-
24.音乐可以打破文化之间的阻隔
-
25.英国的天气
-
26.耐寒的英国人
-
27.偶遇“开放市场”
-
28.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
29.英国人爱狗爱到骨子里
-
30.原来无知也是很可怕的
-
-
三月 初至牛津,学术碰撞
-
1.他者眼中的“我们”
-
2.女性在公共场合抽烟很正常
-
3.看来西方社会学还是以定量研究为主
-
4.导师召见
-
5.第一次被要求着正装吃饭
-
6.闲聊宗教与信仰
-
7.英国人也欣赏徐志摩的诗
-
8.垃圾食品为何有那么多人吃?
-
9.读《东亚教育问题之根源》有感
-
10.图书馆保持传统的闭馆方式
-
11.牛津也接纳“非一流大学”的学生
-
12.牛津研究生唱主角
-
13.谁在为英国人服务
-
14.英语书写也没有那么难
-
15.只为书写一位普通访问学者眼中的牛津
-
16.牛津市装修工一天挣多少钱
-
17.公交车上爱读书的老太太
-
18.研讨会
-
19.参会一整天
-
20.访问学者的周末生活
-
21.Matt为何不喝小米粥
-
22.有家不回的英国年轻人Mike
-
23.读The British Empire:Sunriseto Sunset一书有感
-
24.英国人认为做生意和玩同等重要
-
25.去英国人家里吃饭应该带什么礼物
-
26.丰盛的晚餐暖人心
-
27.远离喧嚣的牛津
-
28.1926年徐志摩笔下的英国田园风光——康词
-
29.富兰克林与夏令时
-
30.George为何喜欢雨中打伞读书
-
-
四月 碰撞交融,感悟牛津
-
1.老外也开始喝中国绿茶
-
2.复活节与清明节
-
3.翻译一首古诗与大家共勉
-
4.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新闻报道比较少
-
5.在英国碰见狗也要“请安”吗?
-
6.父母陪小孩练习骑自行车
-
7.骗子也“国际化”了
-
8.房东家里敏感的烟火警报器
-
9.英国的学期安排
-
10.西蒙·库柏的《牛津大学的变与不变》
-
11.推荐阅读林耀华的《我在哈佛的读书生活》
-
12.百看不厌的牛津
-
13.斯蒂芬·利科克
-
14.秉承严谨学术传统的牛津教授
-
15.家长带着孩子去足球俱乐部
-
16.即兴写得几首小诗
-
17.牛津街上的“西安饭庄”
-
-
五月 阴雨牛津,乡愁正浓
-
1.五朔节
-
2.五月狂风中的牛津
-
3.如画般的英国乡村
-
4.勤奋的人自然劳累
-
5.邻居周末的烧烤
-
6.一名研究中国城郊废弃物处理的意大利专家
-
7.英语讲得特别流利的波兰货车司机
-
8.异国遇老乡
-
9.五月牛津冷雨天
-
10.罗杰·培根
-
11.赞诗一首
-
12.困人,困己
-
13.相遇不相知
-
14.两首诗
-
15.罗斯金学院
-
16.调整作息时间
-
17.胜利的背后
-
18.乡愁:想家的时候
-
19.牛津钟声
-
20.访学就是修道
-
21.酒吧文化
-
22.草地与蛇
-
23.理念上的冲突
-
24.享受生活
-
25.梦见父亲
-
26.社会孤立感
-
27.儿童节写给儿子的一封信
-
28.牛津之夜
-
-
六月 琐事思考,见微知著
-
1.访学就是修心
-
2.博德利图书馆的罚款
-
3.访学的几个时期
-
4.就算孤独也有收获
-
5.孤独的时候
-
6.访学就是静心
-
7.学术为生活
-
8.在英国,烟草很贵
-
9.无故被邀击掌
-
10.英国的电视娱乐节目
-
11.无题
-
12.牛津学生穿着“考袍”
-
13.老外的震惊
-
14.英国女王的生日是官方性质的
-
15.蹩脚的中国厨师
-
16.以服务为宗旨的公交司机
-
17.有病却不给你开药的医生
-
18.大学班主任很重要
-
19.接近22点还是白天
-
20.国际会议上英语很实用
-
21.来牛津已经10年的中国厨师
-
22.牛津学生个性化很强
-
23.端午
-
24.中国文化是“孝母不孝父”
-
25.牛津学子泛舟论道
-
26.夕阳下的孤独
-
27.牛津博士生要过“考察期”这一关
-
28.大学城
-
29.牛津大学的本科生导师制
-
30.轻轻流淌的泰晤士河
-
31.温馨提示:常用药英文名
-
32.访问学者是一个边缘化角色
-
33.富人与穷人
-
34.牛津大学非常重视学生的社交礼仪
-
35.英伦摩登女郎怕奶牛
-
36.“西农的也能来牛津”
-
37.英国人普遍奉行享乐主义
-
-
七月 半载已过,渐悉牛津
-
1.通过QQ指导研究生开题
-
2.为妻儿申请签证
-
3.草坪上的热闹
-
4.牛津学子重视暑假实习
-
5.在牛津街上卖东北饺子的老王
-
6.蕴含浓浓亲情的签证清单
-
7.生活感悟
-
8.漫不经心的生意人
-
9.放风筝的老人
-
10.坐看叶绿又叶黄
-
11.在英国看病比蜗牛还慢
-
12.英国人盖房子“一台机器两个人”
-
13.8个馒头4英镑
-
14.路边樱桃无人摘
-
15.研究感悟
-
16.暑期来牛津“朝圣”的学生
-
17.导师的作用
-
18.周末咖啡店品茶
-
19.人生四十不惑
-
20.有意思的语言表达
-
21.在莫德林桥宣传基督教的两个波兰女人
-
22.买个篮球锻炼身体
-
23.英伦小鸟不吃“嗟来之食”
-
24.讨厌的“英国国民健康保险制度”
-
25.好心没有好报
-
26.吐露真情
-
27.在希斯罗机场接妻儿
-
28.兴奋的儿子
-
29.与家人在公园的一天
-
-
八月 英伦团聚,喜不自胜
-
1.SSCI论文改了五遍
-
2.导师安排郊游
-
3.房东要“赶”我家人走
-
4.邻居家小孩不接受我儿子的礼物
-
5.便宜宾馆必须提前预订
-
6.意外的惊喜
-
7.雨中与家人逛比斯特世界名牌村
-
8.野蛮的房东
-
9.园艺专业人才在英国好就业
-
10.丛林之旅
-
11.享受牛津的宁静
-
12.去导师家借书
-
13.带儿子参观沃尔森学院
-
14.剑桥之行
-
15.雨中游剑桥
-
16.带家人游伦敦
-
17.邻居老人给我们送花和巧克力
-
18.妻儿为我包饺子
-
19.法国学生入住一楼
-
20.带妻儿登圣玛丽教堂高塔
-
21.参观布莱尼姆宫殿
-
22.送妻儿回国
-
23.夜半门外脚步声
-
24.偶然走进贝利奥尔学院
-
25.中国超市门前的招聘广告
-
26.重新回到原来孤独的生活
-
27.重游弗利桥
-
28.一封“迟到”了2个月的牛津教授的邮件
-
29.英国大学毕业生Alex成为我的室友
-
-
九月 虚怀若谷,牛津情怀
-
1.在英国,网上也有假货
-
2.暑假坚持去图书馆
-
3.马可·波罗的书开启西方人的航海梦
-
4.认真负责的草坪管理人员
-
5.位于小卖店内的邮局
-
6.牛津九月寒似冬
-
7.盼着回国与家人共度周末
-
8.碰见牛津人游行
-
9.参观科学史博物馆
-
10.牛津一年一度的“狂欢节”
-
11.拜访Ann教授
-
12.教授送不起新书
-
13.巴基斯坦硕士找我当“博导”
-
14.Alex的父亲帮儿子打扫卫生
-
15.牛津导师做中国餐为我庆祝教师节
-
16.去伦敦办理申根签证吃到豆浆油条了
-
17.周末在沃德斯通店咖啡厅看书
-
18.通过QQ电话与新研究生见面
-
19.并非所有西方孩子成年之后都很自立
-
20.再次委婉谢绝朋友的邀请
-
21.在朋友家吃到中国菜
-
22.在国外也有中国人坑骗中国人
-
23.访问学者的微电影
-
24.加入牛津访问学者羽毛球俱乐部
-
25.在实践中学习英语
-
26.与法国博士谈论英国的歧视问题
-
27.挂个气球迎新生
-
28.在牛津不要把自己当回事
-
29.参观大英博物馆
-
30.不以物喜
-
31.中秋节的欧洲之旅
-
32.卢浮宫
-
33.富足安康的小国瑞士
-
34.意大利第一站——米兰
-
35.到处购买奢侈品的中国人
-
-
十月 异域之旅,感悟积淀
-
1.水上城市威尼斯
-
2.慕尼黑
-
3.中国人的新国民性
-
4.莱茵河畔的小镇
-
5.雨中登雅典卫城
-
6.抠门的中国房东
-
7.欧洲小国有大家
-
8.牛津街上的小贩
-
9.牛津的秋
-
10.大国崛起受欢迎
-
11.沉迷于西方文化
-
12.在街上扶起一位摔倒的英国老太太
-
13.国内导师来牛津
-
14.牛津博士也“愁”就业
-
15.去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参会
-
16.愉快的万圣节
-
-
十一月 专心学术,心平如水
-
1.欢送牛津同行归国
-
2.安心做好一件事
-
3.牛津导师多样化
-
4.带几位朋友游牛津
-
5.给学生写读博推荐信
-
6.周末确实有点无聊
-
7.烟火节
-
8.儿子也盼我早日回国
-
9.平常心对待
-
10.无聊时下载资料
-
11.思念孩子的中国学者
-
12.安慰法国室友
-
13.匈牙利室友入住
-
14.鼓励自己
-
15.牛津导师的评语
-
16.去图书馆就不能偷懒了
-
17.与导师讨论回国后的研究
-
18.英国人开始为圣诞节做准备了
-
19.找一些人类学书籍看
-
20.学院行政人员非常热情
-
21.既保守又开放的牛津大学
-
22.让房东延长开放暖气时间
-
23.感恩节
-
24.聆听导师讲座
-
25.导师出面质问编辑
-
26.出国反而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写论文
-
-
十二月 辗转年末,回首英伦
-
1.北京雾霾受外媒关注
-
2.英国普通民众为圣诞节做准备
-
3.在英国邮寄书籍的程序很烦琐
-
4.进入麻木期
-
5.Ethan父母帮我们打扫房子
-
6.爱吃快餐的匈牙利人Milan
-
7.与牛津博士生讨论中国农村研究
-
8.牛津又放假了
-
9.长夜漫漫
-
10.热情的图书馆工作人员
-
11.亚马逊退款
-
12.牛津集市
-
13.中国餐在国外很火
-
14.又陷入发SSCI文章的泥潭
-
15.中国大学教师为什么过得不快乐?
-
16.文科研究者合作困难重重
-
17.在拉德克里夫图书馆读书
-
18.“改文章”比“写文章”更难
-
19.贵人出手相助
-
20.去导师办公室借书
-
21.圣诞节的全球化
-
22.平安夜里的英伦人
-
23.在导师家过圣诞节
-
24.圣诞节疯狂购物日
-
25.圣诞节似乎已经过完
-
26.给学生写考博推荐信
-
27.回家的礼物
-
28.回顾2015
-
-
二〇一六年一月 一年轮回,归途起航
-
1.来了一位加拿大室友
-
2.放假中的运动
-
3.坐立不安
-
4.假期之后的第一天
-
5.人性化的西方期刊
-
6.为伊消得人憔悴
-
7.冒雨去斯温登奥特莱斯
-
8.被西班牙理发师坑了
-
9.SSCI论文修改稿完成
-
10.天气渐冷
-
11.对牛津不同的熟悉
-
12.见冰不见雪
-
13.牛津酒吧
-
14.我成为半个“房东”
-
15.George教授夫妇请我吃中国餐
-
16.重游伦敦
-
17.整理随笔
-
18.在牛津最后的星期五
-
19.陈寅恪与牛津大学的缘分
-
20.赠送室友礼物,告别牛津
-
21.回国
-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 DOI : 10.978.75097/98935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