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明朝大航海時代,中國進入世界經濟體的洪流中,
繁盛的貿易使大量白銀流入,古老帝國成為貪婪的巨獸,
但白銀卻從經濟風火輪,轉為天朝斷魂碑?
《白銀帝國》不只是貨幣史,更是一部從幣制管窺國運興盛的政經史。
■ 紙鈔為何自宋朝始用後,總是悲劇性收場?
■ 不產銀的中國,為何被迫成為銀本位國家?
■ 甲午戰爭、中日抗戰的引線,白銀也是其中關鍵?
■ 鴉片戰爭的背後,其實是全球經濟之戰?
■ 一九三○年的大蕭條時代,何以是民初經濟的黃金十年?
中國是最早展開紙鈔試驗的國家,在貨幣史上常與錢幣、白銀三者並用。錢幣通常由銅、鐵、鋼等廉價金屬鑄成,不利遠行攜帶,進而發展出便於匯兌、攜帶的鈔票;但為何最便利的鈔票,卻難以通行於民間,反之是白銀成為朝廷屢屢禁不得的貨幣?甚至最終給予合法地位,使白銀流通天下?
明朝以後絲綢、茶葉、瓷器流通至全球貿易,使白銀大量流入,至此中國成為銀本位國家,締造繁榮盛世。然而「白銀帝國」之路,是光環,也是詛咒。當十八、十九世紀全球從金銀複本位轉向金本位,而後過渡到現代金融法定貨幣系統時,中國未跟隨世界潮流,導致對外戰爭如鴉片戰爭、甲午戰爭的失敗。一國財經政策,足以左右國運,日本藉經濟改革一躍成為亞洲強國;中國則因幣制的混亂、紙鈔的信用破產,讓列強有機可乘,千年根基於百年內傾圮。
自宋元以降到近代,白銀的使用與演變,從內需至接軌國際,一部中國千年貨幣史悄然成形。然而做為經濟學者,徐瑾的書寫野心不僅止於此,透過爬梳歷史變易,她發現王朝的傾滅都與疲弱的幣制有關;而中西金融史的比較,更顯現了中西大分流和中國銀本位對後世帶來的影響。因此,此書不僅是中國貨幣史,也是一部經濟如何影響國家命運的政治史,從歷史的迴音中,為現世敲響警鐘。
繁盛的貿易使大量白銀流入,古老帝國成為貪婪的巨獸,
但白銀卻從經濟風火輪,轉為天朝斷魂碑?
《白銀帝國》不只是貨幣史,更是一部從幣制管窺國運興盛的政經史。
■ 紙鈔為何自宋朝始用後,總是悲劇性收場?
■ 不產銀的中國,為何被迫成為銀本位國家?
■ 甲午戰爭、中日抗戰的引線,白銀也是其中關鍵?
■ 鴉片戰爭的背後,其實是全球經濟之戰?
■ 一九三○年的大蕭條時代,何以是民初經濟的黃金十年?
中國是最早展開紙鈔試驗的國家,在貨幣史上常與錢幣、白銀三者並用。錢幣通常由銅、鐵、鋼等廉價金屬鑄成,不利遠行攜帶,進而發展出便於匯兌、攜帶的鈔票;但為何最便利的鈔票,卻難以通行於民間,反之是白銀成為朝廷屢屢禁不得的貨幣?甚至最終給予合法地位,使白銀流通天下?
明朝以後絲綢、茶葉、瓷器流通至全球貿易,使白銀大量流入,至此中國成為銀本位國家,締造繁榮盛世。然而「白銀帝國」之路,是光環,也是詛咒。當十八、十九世紀全球從金銀複本位轉向金本位,而後過渡到現代金融法定貨幣系統時,中國未跟隨世界潮流,導致對外戰爭如鴉片戰爭、甲午戰爭的失敗。一國財經政策,足以左右國運,日本藉經濟改革一躍成為亞洲強國;中國則因幣制的混亂、紙鈔的信用破產,讓列強有機可乘,千年根基於百年內傾圮。
自宋元以降到近代,白銀的使用與演變,從內需至接軌國際,一部中國千年貨幣史悄然成形。然而做為經濟學者,徐瑾的書寫野心不僅止於此,透過爬梳歷史變易,她發現王朝的傾滅都與疲弱的幣制有關;而中西金融史的比較,更顯現了中西大分流和中國銀本位對後世帶來的影響。因此,此書不僅是中國貨幣史,也是一部經濟如何影響國家命運的政治史,從歷史的迴音中,為現世敲響警鐘。
- 推薦序 面紗下的經濟史 陳國棟
- 總論 白銀的詛咒
-
第一章 東西:白銀的不同命運
-
貨幣起源
-
白銀的東西命運
-
金銀博弈
-
金銀複本位的失敗
-
不完美的金銀複本位
-
-
第二章 宋元:紙幣的試驗
-
唐宋變革中的紙幣試驗
-
北宋交子與紙幣的誕生
-
南宋錢荒與起伏不定的會子
-
鈔票的沒落與馬可.波羅的局限
-
通膨的教訓與白銀的崛起
-
一二六二年:賈似道買公田與威尼斯賣債券
-
-
第三章 明代:銀本位與全球化
-
洪武體制的建立與突破
-
用鈔導致購買力下降
-
從禁銀到銀本位
-
白銀貨幣化與西門慶們
-
明朝的「李約瑟之謎」
-
白銀流入與明朝滅亡
-
中國錢與豐臣秀吉
-
-
第四章 晚清:混亂中崩塌
-
幣制混亂的清朝
-
「黃宗羲定律」遭遇「馬爾薩斯陷阱」
-
朝貢生意經與天朝心態
-
從朝貢到條約
-
入超、熱錢、世界失衡
-
一八四○年:鴉片戰爭還是白銀戰爭?
-
復盤:帝國銀荒因何而起?
-
外國銀洋在中國
-
貨幣主權的喪失
-
甲午戰爭:中日金本位的迥異命運
-
江戶時代中日的不同傳統
-
從磅虧到幣制改革
-
幣制改革大熱潮
-
白銀為何再次勝出
-
-
第五章 民國:告別白銀,迎接通膨
-
洋銀行來到中國
-
錢莊地位衰落
-
「京鈔風潮」裡的中國銀行
-
天時地利的「廢兩改元」
-
從《白銀收購法案》中走出的法幣
-
通膨的尾聲與啟示
-
- 後記
- 附錄一 延伸閱讀
- 附錄二 東西貨幣金融大事記
- 參考文獻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