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紙上明治村:消失的臺灣經典建築

出版日期
2016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9351287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每一棟消失的建築,
都是一片遺失的歷史拼圖。

 一代代、一座座的建築物,記錄當代的美學表現、工藝技術,塑造了城鄉的變貌,也呈現人類的文明發展;是歷史的舞臺,也是時代的見證。
 雖然每棟建築建立之初,都被期許堅固永恆立於大地,但能夠千秋萬世留存的建築非常稀少。展示威權的房子、崇神敬天的房子、擋風遮雨的房子、裝載記憶的房子……建築不見了,到哪裡去尋找?曾經的記憶和感情,在哪裡安身立命?
 本書透過作者和繪者細膩的手眼,重現曾經存在於臺灣土地上各式經典建築鮮明的色彩和故事,從住宅、餐廳、戲院、百貨到各種公共設施,帶領我們回到多年前的臺灣,一覽那些已經消失、但曾經存在於這塊土地上的建築肖像,重溫以前臺灣城鄉的莊嚴與典雅。

本書特色
一座座消失的臺灣經典建築身影躍然紙上,搭配近兩百幅插畫家鄭培哲以明信片風格繪製的建築物圖像,充滿手工感的人文氣氛與淡淡鄉愁。

畢業於中原大學建築系、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曾任職於財團法人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發展基金會、中原大學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等。,現為國立臺灣博物館規畫師。著有《專業通才理想的實踐: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訪談錄(一)》、《圖解臺灣近代經典公共建築》、《Brick Taiwan:積木臺灣經典建築,用樂高積木打造43個古蹟與地標》。

  • 推薦序 重新看見時間流動中的茫茫視而不見 黃舒楣
  • 作者序 無常世事的永恆掛念 凌宗魁
  • 繪者序 每一棟消失的建築,都是一片遺失的拼圖 鄭培哲
  • 第1章 住宅:安身立命的家園
    • 1 從唐山過臺灣的漢人園邸
    • 2 日本時代的大和居住文化
    • 3 文明想像的西洋風情
    • 4 注入西洋元素的漢人合院
    • 5 多元融合的臺灣特色
    • 6 臺灣仕紳的居住空間
  • 第2章 餐飲空間:以食物跨越文化隔閡
    • 1 過程即饗宴:日本料亭
    • 2 飲食革命:西餐
    • 3 醬爆油香見證的歷史註記:中式酒樓
  • 第3章 戲院:呈現幻景的作夢場所
    • 1 從家族娛樂到大眾場所
    • 2 文化大城與反抗舞臺
    • 3 城市的集體記憶
    • 4 不隨時移的娛樂形式
  • 第4章 金融行社:經濟發展的穩固形象
    • 1 巨柱與厚牆的信用象徵
    • 2 殖產方略的官方表情
    • 3 與政府緊密合作的三井財閥
    • 4 稅收制度的具體形象 
    • 5 航運時代的地標
  • 第5章 商店百貨:資本流動的消費戰場
    • 1 繽紛多變的商辦會社
    • 2 臺北城內店屋的混血身世
    • 3 延續亭仔腳空間的街道風景 
    • 4 歷史在此發生 
    • 5 百貨公司的新潮消費空間 
    • 6 摩登消費時代的象徵 
  • 第6章 公會堂:市民社會的活動場域
    • 1 公會堂的時代任務 
    • 2 裝飾藝術的珠寶盒 
  • 第7章 郵局:傳情達意的收發基地
    • 1 臨時機動的野戰郵便局 
    • 2 郵遞事業的改制與局舍變遷
  • 第8章 車站:風馳電掣的起點
    • 1 西部城市的大門
    • 2 地方風情的木造小站
    • 3 東洋和風式車站
    • 4 駛向未來的現代主義車站
  • 附錄
    • 專有名詞解釋
    • 經典建築位置對照
    • 索引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