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民間文學的整體研究

出版日期
2015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3263067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民間文學的研究,是國學的一部分。科學的、詩學的研究各有所長,本書的最大特點,即在於透過系統而整體的研究,勾勒出中國民間文學源遠流長的歷史與發展。

  全書分為四輯,從不同的體裁和不同的角度對民間文學做出解析和論說:第一輯為「傳說與故事」,主題涵蓋眾人耳熟能詳的傳說、神話、人物,如伏羲、牛郎織女、鍾馗、八仙傳說、曹娥傳說、長城傳說等。第二輯為「史詩與歌謠」,討論了《亞魯王》、《黑暗傳》等史詩,並以地域與主題為分類,詳細分析了如晉北、嘉善、呂家河等民歌。第三輯為「現代性與方法論」,在現代研究理論的框架下,探討了民間文學研究領域的現況。第四輯為「傳承與傳承人」,強調「傳承」的傳統及「傳承人」的角色之重要性。

劉錫誠

  中國山東昌樂人。文學評論家、民間文藝學家、文化學者。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研究員。195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現任中國文化部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民間文化搶救工程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人類學研究所客座研究員、《民間文化論壇》特約主編。著有《小說創作漫評》、《小說與現實》、《作家的愛與知》、《河邊文譚》、《原始藝術與民間文化》、《中國原始藝術》、《象徵——對一種民間文化模式的考察》、《追尋生命遺韻——我眼中的文化史跡》、《在文壇邊緣上——編輯手記》、《文壇舊事》、《20世紀中國民間文學學術史》、《民間文學:理論與方法》、《非物質文化遺產:理論與實踐》、《走出四合院》、《追尋生命遺韻》、《黃昏的眷戀》等。

  • 二十世紀中國神話學概觀(代序)
  • 第一輯 傳說與故事
    • 中國神話與中國文化─在中國神話學會首屆學術年會上的發言
    • 伏羲神話的現代流變
    • 神話崑崙與西王母原相
    • 牛郎織女傳說的時代命運
    • 牽牛織女原是東夷部族的神話傳說
    • 鍾馗論
    • 漫話八仙傳說
    • 傳說人物劉伯溫
    • 越系文化香榧傳說群的若干思考
    • 曹娥傳說與孝德傳統
    • 端午:傳說與習俗
    • 北京傳說與京派文化
    • 前門傳說:不是單純的風物和名勝
    • 天壇傳說:聖與俗的統一
    • 長城傳說:中國式的智慧和幽默
    • 從永定河傳說看京西文化
    • 民間傳說及其保護問題
  • 第二輯 史詩與歌謠
    • 《亞魯王》:原始農耕文明時代的英雄史詩
    • 秦風遺珠
    • 關於民間敘事詩《黑暗傳》
    • 談呂家河民歌
    • 秦漢之風與江漢之化
    • 傳統情歌的社會意義
    • 激越悲愴的晉北民歌
    • 低吟淺唱的私情民歌
    • 靡曼纏綿的水鄉民歌─嘉善田歌
    • 男女相與詠歌,各言其情者─清江流域土家族的歌謠
  • 第三輯 現代性與方法論
    • 整體研究要義
    • 民間文學普查中若干問題的探討 一九八六年四月四日在「中國—芬蘭民間文學搜集保管學術研討會」上宣讀的論文
    • 對「後集成時代」民間文學的思考
    • 民間文學田野調查的理念和方法
    • 「非遺時代」的民間文學及其保護問題
  • 第四輯 傳承與傳承人
    • 傳承與傳承人論
    • 故事家及其研究的文化史地位
    • 往事與新知─關於故事家和民歌手陸瑞英
    • 故事家劉德方與下堡坪民間故事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