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遙遠的角落:美國音樂家的台灣東海岸漂流日記

出版日期
2017
閱讀格式
PDF ;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1368757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是關於都蘭阿美族人對我的心靈引領,
我從家鄉穿越大海來到此地,竟體驗到另一種熟悉感。」
──史考特‧伊佐(Scott Ezell)

巴奈 歌手
那布 內本鹿文史工作者
胡台麗 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
張四十三 角頭音樂負責人
──推薦


一部阿美族海洋史詩,一趟心靈洗滌之旅
從美西到台東,海上來的美國人在都蘭的日子

漂流與心靈歸鄉,是文學、藝術家千年來共同追尋的國度,本書記述的,即是美國詩人音樂家旅居台東都蘭兩年多的生活、沉思與觀察記錄。

本書作者史考特‧伊佐(Scott Ezell),美國加州人、民俗音樂家、詩人,十四年前藉由唱片合約預付金搬到都蘭,他加入當地藝術團體「意識部落」,在此寫詩、畫畫、做音樂,與原住民一起打獵、生活,也在此戀愛。這裡有阿美族人用漂流木幫他搭建的錄音室,他形容美若天仙、靜如處子的女友阿秀,不多話的歌手巴奈,有仁慈笑容的那布,坦率、友善的雕刻家E-ki……頭目的妻子還給他取了阿美族名字叫「瑞卡」(Rekal)。

都蘭部落的傳統價值是自然存在、自然消失,與人分享、互助、友善、熱愛藝術,讓作者發現自己並非過客,而是歸鄉遊子。但他也看出,這種介於傳統與現代的波希米亞式生活型態,逐漸被政府、財團侵蝕傷害,與百年前原住民遭受漢人、日本人欺瞞、迫遷祖地同出一轍。多年後,即使都蘭海岸依舊赤裸而原始,布滿漂流木和石塊,但以往用來凝聚部落情誼的傳統已經毀壞,原住民族的歷史與土地正義依然不見天日,只能遠離部落,在城市間不斷遷徙漂流。

作者以文學的筆調、豐沛的情感、犀利的觀察,指出台灣原住民面臨嚴峻的生活處境,逐漸喪失的祖靈信仰,以及流逝的意識部落精神。透過本書,讓台灣人重新認識自己曾經擁有的美好,重現都蘭糖廠原住民藝術家雕刻漂流木作品,有人邀請你圍繞營火高歌暢飲,意識部落再現都蘭糖廠、金樽海灘,而非僅存在記憶與想像中。

民俗音樂家、詩人,出生於美國加州,華盛頓大學比較文學碩士,曾任藝廊公關、ICRT編譯、角頭音樂國外部經理。自一九九二年起,他常往返於加州和亞洲各國,二○○一年接受曾獲金曲獎最佳男歌手陳建年邀請到台東演唱,愛上東海岸的土地,於二○○二至二○○四年旅居台東都蘭山邊創作寫曲,積極倡導台灣原住民文化的保存與維護,並在台灣發行音樂專輯《海洋‧漂流》(Ocean Hieroglyphics),著有《美洲岩石雕刻畫》(Petroglyph Americana)、《河內狂想曲》(Hanoi Rhapsodies)等書。

  • 中文版序 都蘭的呼喚
  • Preface to the Chinese Edition
  • 前言 遙遠的角落
  • 章一 沙灘上的E-ki
  • 章二 糖廠
  • 章三 頭目的晚宴
  • 章四 道路盡頭的房子
  • 章五 皮膚之下
  • 章六 刻一把雕刻刀柄
  • 章七 在城市與海之間
  • 章八 淨化
  • 章九 檜木錄音室
  • 章十 阿美族之歌
  • 章十一 大小事
  • 章十二 一位木雕師
  • 章十三 與布農族狩獵
  • 章十四 現場之音
  • 章十五太陽的庇護
  • 章十六 雙重軌跡
  • 章十七 頭目之死
  • 章十八 鎮上的公寓
  • 章十九 返鄉
  • 章二十 長泳
  • 章二十一 檳榔兄弟
  • 章二十二 大道上的E-ki
  • 章二十三 跨越海洋的E-ki
  • 章二十四 離開都蘭
  • 後  記 更遙遠的曠野
  • 致  謝
  • 譯者後記 意識,自己的美麗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