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台灣不是孤單的存在:黑潮‧攝影‧歲時曆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9333665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收錄於此書展...

台灣不是孤單的存在,她日日被溫暖的黑潮撫慰著
台灣不是孤懸之島
溫暖的黑潮撫慰島嶼
鯨豚在海域定居
飛鳥年年來訪
至於最深情的海洋
化成雨化成雲
日日夜夜守護台灣

十三封來自大海的情書
二十位作家的海洋抒懷
八十張珍貴照片
三百六十五天的行動記錄

從陸地到海洋,從飛鳥到鯨豚
台灣,豐富美麗,從不孤單

生長在台灣的我們,因為島嶼孤懸、歷史糾結,常覺得我們是孤單存在於地球的偏僻角落。然而,我們卻忘了,台灣是個豐美小島,她日日夜夜被溫暖的黑潮包圍著,台灣的沿海,早有海豚定居,不時有鯨魚來探訪;每到初春,成群飛魚在海面跳躍著,閃閃發光:海鳥盤旋在海上、岸邊,吟唱著大海的詩歌。而守護這一切的,是防風林,是討海人,是一群又一群熱愛海洋的志工。

《台灣不是孤單的存在-黑潮、攝影、歲時曆》,是一本攝影集、萬年曆,也是一本來散文集、詩集。

散文-全書以大海為主述者,寫信給遠離大海的陌生人;以月份為軸線,共有十二個篇章,包括防風林、出海口、潮間帶、海陸視野、飛魚、潮界、海漂物、鯨豚、水下視界與圈養、海鳥、海雲、討海人。每一個篇章,都是黑潮海洋基金會深入研究多年的心血,最後化為一封一封來自大海的情書。

攝影-針對十二個主題,搭配八十張珍貴照片,從陸地走向大海再深入水底,記錄了完整的海陸情懷,除了有群居沿海的海豚與鯨魚、風起雲湧的海上風雲外,還有老討海人標旗魚、阿美族人在潮間帶採集,影像下的台灣生活與生態,如此豐富。

名家海洋書寫-收錄二十餘位中外作家的海洋書寫佳句,從愛蜜莉.迪金森、愛默生,到吳明益、許悔之、陳列、廖鴻基等,作家的海洋寫作除了抒懷,更蘊含人文哲思,帶領讀者更深切地思考人與海洋的關係。

歲時曆-攝影輯的留白處,加入了歲時曆,盼望人們在聽了故事,看了美麗的照片後,能夠起身而行,每天為海洋做一件美好的小事。歲時曆可以作為個人記事本,但更重要的是,希望使用的人可以記錄自己每天為海洋、為台灣做的「美好的小事」。

希望所有人能夠一起讓海洋更好,讓台灣更好。
願我們不辜負台灣,如此豐美的所在。

1998年成立,從鯨豚調查記錄工作為開端,進而以「關懷台灣海洋環境、生態與文化」為宗旨,盼匯集台灣愛好海洋民眾的心力,如同一股陸地上的黑潮洋流,共同以穩定、溫暖、堅持的態度,傳達與實踐海洋保育理念,期待讓大家親近、認識而珍惜海洋。
撰文/翻譯:張卉君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曾獲多項文學獎,著有《記憶重建:莫拉克新開災誌-六龜新開災後口述史》、《黑潮洶湧-關於人、海洋、鯨豚的故事》。
影像統籌:歐陽夢芝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執行秘書。從台北到花蓮壯遊,最後卻決定辭去誠品書店的工作,在花蓮落腳,在大山大海中長成更強壯的人。

  • 序 每一道海浪,都是給你的回音 吳明益
  • 序 來自海洋的訊息 廖鴻基
  • 致親愛的陌生人
  • 海的戀人——防風林
  • 洄瀾入海 ——出海口
  • 潮間共生——潮間帶
  • 出航向海——海陸視野
  • 海潮湧動——潮水
  • 海域漂流——海漂物
  • 凌波滑翔——飛魚
  • 乘浪鯨靈——鯨豚
  • 水下視界——水下與鯨豚圈養
  • 夢的遷徙——海鳥
  • 風起雲湧——海雲
  • 海上的人——討海人
  • 附錄一 我們是,陸上黑潮
  • 附錄二 黑潮大事紀
  • 附錄三 每一天,用行動告訴大海你愛她——守護海洋的N種方法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