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 再版序
- 自 序
- 緒 論
-
上篇:地獄‧宗教‧國家統治
-
第一章 「觀世音」救贖靈驗與司法救濟
-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
第二節 六朝時期的「觀世音」信仰及其傳播
-
第三節 中古時期觀世音救贖的故事
-
第四節 觀世音救贖故事的法制意義
-
小結
-
-
第二章 《抱朴子》與道教冥判思想
-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
第二節 漢魏之際道教冥判思想
-
第三節 《抱朴子》的創作動機
-
第四節 從韋伯天職觀看葛洪的「成仙」思想
-
第五節 葛洪冥判觀及其法律思想
-
小結
-
-
第三章 本土冥判故事的法制意義
-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
第二節 本土幽冥世界的建構與發展
-
第三節 干寶《搜神記》的宗教傾向
-
第四節 《搜神記》冥判故事的法制意義
-
第五節 雷神信仰與神判
-
小 結
-
-
第四章 中古地獄審判故事的法制意義
-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
第二節 魏晉南北朝的地獄審判
-
第三節 《冥報記》對於地獄審判的書寫
-
第四節 《廣異記》地獄審判的法制意義
-
小 結
-
-
第五章 法律與教化:二十四孝故事所見家內秩序與國家統治
-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
第二節 唐宋之際二十四孝故事的文本
-
第三節 「二十四孝」故事中的家內秩序
-
第四節 孝道實踐與國家統治
-
第五節 佛教、地獄審判與「二十四孝故事」
-
小 結
-
-
-
下篇:法律‧社會‧人間秩序
-
第六章 君臣之際:「欺君罔上」的法律意義
-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
第二節 「上書奏事」的行為界定
-
第三節 上書奏事的法律規範
-
第四節 上書奏事與「欺君罔上」
-
第五節 君臣禮儀與「無禮」國書事件
-
小 結
-
-
第七章 中古時期的「家法」與「國法」──以《顏氏家訓》為中心
-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
第二節 顏之推的終極關懷
-
第三節 〈觀我生賦〉的內在意涵
-
第四節 《顏氏家訓》的「家法」
-
第五節 「家法」、「國法」與「國家圖像」
-
小 結
-
-
第八章 中古的專業法律人──以「檢法」官為例
-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
第二節 唐中葉以前的法律專業人
-
第三節 「檢法」官的設置與發展
-
第四節 「檢法」官的任用與遷轉
-
第五節 「檢法」官的法律責任
-
小 結
-
-
第九章 唐代的獄政與監獄管理
-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
第二節 監獄的設置與獄官
-
第三節 監獄設備與獄政管理
-
第四節 監獄弊端與獄政檢查
-
小 結
-
-
第十章 司法救濟與社會意義──「保辜」與唐代交通肇事的法律規範
-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
第二節 「保辜」制度的沿革與法意
-
第三節 漢以後保辜制度的發展
-
第四節 唐律對於交通事故的法律規定
-
第五節 「康失芬行車傷人案」的司法審判程序
-
第六節 「保辜」的司法救濟與社會意義
-
小 結
-
-
- 結論
-
表次
-
表1-1:觀世音靈驗事蹟表
-
表1-2:觀世音靈驗獲救類型統計表
-
表3-1:《新輯搜神記》「孝感」故事表
-
表5-1:《藝文類聚》卷20〈人部四〉「孝」目所見「孝子」事蹟表
-
表5-2:《初學記》卷17〈人部上〉「孝」目所見「孝子」事蹟表
-
表5-3:《白氏六帖》卷8〈孝第一〉等目所見「孝子」事蹟表
-
表5-4:敦煌變文〈孝子傳〉所見「孝子」事蹟表
-
表5-5:宋遼金元墓葬碑刻壁畫常見「孝子」事蹟表
-
表10-1:「無故於城內街巷走車馬」量刑表
-
- 徵引書目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