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叛民城市:臺北暗黑旅誌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10/19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9090421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以叛民之眼,探尋被掩蓋的城市歷史;
帶著旅人之心,親身踏查城市的繁複脈絡,
一瞥炫目地景背後,持續發散微光的反叛靈魂。

  臺北歷經各種政權的治理、各式資本力量的開發,以及各樣體制的形塑,在多重紋理下造就今日的地景風貌。在主流意象之外,首善之都是否還有空間容納邊緣的、縫隙的、虛弱的、底層的、另類的、叛逆的其他景象?人們又如何能對這座城市有不同的體驗,進而察知城市生活中的正義與不正義、慾望與創傷、焦慮與壓抑的糾葛?為此,本書做為一項實驗性計畫,試圖規劃另類的城市導覽,讓人看見一座逃逸於主流敘事之外的「叛民城市」。

  在本書中,叛民有兩種指涉。首先,叛民是指投身於各種對抗體制的抗爭組織或反抗行動的人民;其次,叛民也是與主流都市地景想像格格不入,受到歧視、排除與汙名的群體或事物。本書第一部基於上述兩類叛民經驗,選定五十二個地點或事件作為導覽景點,介紹事件的脈絡與爭議,引導讀者走訪。第二部則設計了六個專欄(包括抗爭勝∕聖地、政治權利、性別議題、青少年主體、反迫遷運動,以及歷史保存),以長篇專文討論,提供讀者較為宏觀的臺北叛民脈絡。

  本書還提供兩套可實地演練操作的主題行程。第一個行程是以反迫遷和保存為核心概念,規劃走訪華光社區、紹興社區、寶藏巖,以及十四、十五號公園,藉此思考都市空間紋理的移除與標本化保存之間的張力。第二個純徒步行程從博愛特區這個權力中樞出發,沿著日本殖民以降的權力之路「中山北路」,探索邊緣、另類的都市經驗,包括:二二八公園的男同志經驗、臺北車站族裔地景與印尼街,以及陳雲林訪臺引起的上揚唱片行事件及街頭游擊等。期望讀者日後可自行串連書中介紹的地點和事件,設計自己的叛民城市之旅,進而挖掘那些依然塵封的城市記憶。

本書特色

  ★本書作為「日常的社會運動指南」,充分體現「運動現場」(Scenes)書系的精神:以凝視穿透遮蔽、以記錄對抗遺忘,並且在日常生活中不懈反抗。
  ★這是一本活的書、有生命氣息的書、理當帶著走的書。

名人推薦

  反叛薦詞

  「歷史建築、文青巷弄、美食與咖啡都很好,但《叛民城市》讓你與臺北市直接衝撞,探索它真正底層的質地。」——畢恆達(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作者群自稱叛民而介紹叛民,是因為他們拒絕行禮如儀混日子,才會異常熱血地把都巿研究玩成活蹦亂跳的觀光。」——蘇碩斌(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練習成為一介叛民,以一種永遠不甚舒適自在的姿勢行走,在黑暗裡起義。練習想像著前頭的光亮,和可以到達的烏托邦。」——吳易叡(香港大學醫學人文中心暨醫學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

  「如果哪一天,我們能夠重新解讀城市,讓自己感覺陌生、困惑,重新理解城市地景如何因人而複雜構成,也許我們會有更細緻的同理心。」——黃舒楣(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專案計畫助理教授)

  叛民現身,行動推薦

  吳易蓁 《自由背包客:台灣民主景點小旅行》作者
  陳奕齊 《打狗漫騎:高雄港史單車踏查》作者
  畢恆達 《空間就是權力》、《空間就是性別》、《空間就是想像力》作者
  蘇碩斌 《看不見與看得見的臺北》作者
  邱 翊 「台北城市散步」執行長(www.taipei-walkingtour.tw)
  蕭宇辰 「臺灣吧」歷史文本負責人(www.taiwanbar.cc)
  吳易叡 香港大學醫學人文中心暨醫學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
  黃舒楣 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專案計畫助理教授
  黃克先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方怡潔 國立清華大學人類所助理教授
  • 推薦序(一)歷史要不多不少 蘇碩斌
  • 推薦序(二)同叛民擦肩而過 黃舒楣
  • 推薦序(三)關鍵字︰路過 吳易叡
  • 第一區 萬華、大同
    • 01大理街糖廍文化園區與仁濟療養院:從鄰避到保存
    • 02艋舺公園與遊民:天地為家,街頭作客廳
    • 03龍山寺民主宣講:從地方議事堂到解嚴聖地
    • 04剝皮寮歷史街區:標本化的在地生活
    • 05中華商場:以記憶對抗遺忘
    • 06寶斗里、文萌樓與廢娼爭議︰鶯鶯燕燕,飛過胭脂巷
    • 07大稻埕歷史街區:保存空間,也保存生活
    • 08天馬茶房:公共記憶的塵埃
    • 09玫瑰古蹟─蔡瑞月舞蹈社︰以身體為媒介的女性社會實踐
  • 第二區 中正、中山
    • 10從天龍國到小印尼:跨越那條隱形的線
    • 11常德街事件:夏夜荷花,今日盛開
    • 12華山文創園區:從前衛藝術基地到百貨商場
    • 13齊東街日式宿舍保存運動:歷史軌跡的老街道
    • 14紹興社區:反迫遷、要社宅
    • 15寶藏巖:從自建聚落到藝術村
    • 16十四、十五號公園︰我們家在康樂里,反對市府推土機
    • 17中山北路圍城事件:大道街頭,天下圍攻
    • 18建國啤酒廠:記憶尚青?
  • 第三區 大安、文山
    • 19華光社區:金磚上的遺民
    • 20七號公園:違建、巨蛋走開,森林公園、觀音留下
    • 21永康公園保存運動:布爾喬亞的國度
    • 22林宅血案:在公義之光中將仇恨轉化
    • 23臺大校門口:走出校門,走入社會
    • 24師大商圈爭議事件:偉大街道的誕生與衰亡
    • 25蟾蜍山聚落保存行動
    • 26再興社區與關愛之家抗爭:以愛之名
  • 第四區 松山、信義、南港、內湖
    • 27鄭南榕自焚事件:火焰中燃燒自由的靈魂
    • 28永春都更爭議:釘子戶?永春虎
    • 29松山菸廠:使用價值與交換價值的爭奪
    • 30南港二○二兵工廠:人民的肺葉,權貴的遊戲
    • 31山豬窟垃圾掩埋場抗爭事件︰十年樹木,百年垃圾
    • 32慈濟內湖保護區:以慈善為名的生態開發
  • 第五區 士林、北投、淡水、八里
    • 33士林紙廠:集體記憶的詮釋權
    • 34新光紡織士林廠:被買斷的青春
    • 35文林苑反都更強拆︰臉書、直播、紅磚窯
    • 36社子島開發案︰擺脫悲情、自強茁壯的社區力量
    • 37反北投纜車:用阮一生的幸福鋪著你的溫泉路
    • 38關渡自然公園:無話可說的「原住民」
    • 39淡北快速道路:一趟加快七分鐘的旅程
    • 40淡水重建街:再見了!重建街老阿嬤
    • 41十三行遺址的博物館化
  • 第六區 新店、永和、土城
    • 42景美人權文化園區︰轉型正義的藝術外衣
    • 43溪州部落抗爭行動:以家為名
    • 44瑠公圳非列管眷村:當記憶說話的時候
    • 45永和社區大學:那些學校沒教的事
    • 46土城彈藥庫:反對看守所,捍衛綠寶石
  • 第七區 三重、蘆洲、五股、新莊、貢寮
    • 47三重大同南段的縉紳化?眷村、社宅與都更
    • 48二重疏洪道農民抗爭:一個聚落的生死與消長
    • 49二重疏洪道的邊緣勞動者:全民計程車的流動抗爭
    • 50以廠為家的東菱電子:關廠失業的縮影
    • 51樂生療養院:重大建設,必有犧牲?
    • 52反核遊行,抗爭嘉年華: LOVE, PEACE or FIGHT?
  • 專欄
    • 臺北的抗爭勝地:叛民衝突熱點
    • 國家權力與秩序中,叛民現身:民主與政治權利運動
    • 城市中的女人:塑造著眾人的城市
    • 青少年自主性:反叛主流成人社會
    • 面對發展大手,捍衛居住權利:反迫遷運動的行動與困境
    • 永遠在路上:臺灣古蹟保存回顧
  • 附錄
    • 臺北好好拆
    • 權力之路上的小野花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