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鳥哥的Linux基礎學習訓練教材
鳥哥將實際授課經驗彙整而成,以最淺顯易懂的文字,搭配教學的虛擬作業系統環境,最適合大專院校Linux作業系統課程!
※每週一次、每次三小時的學習內容,最適合大專院校Linux作業系統課程
本書的所有例題講解,均經過作者在大專院校實施兩年來的測試,對於學生的理解均有相當程度的效果。
※提供一致化教學環境,讓學習者不會有陌生的感覺
提供作者製作用來教學的虛擬作業系統環境,此環境在作者提供的建置流程下,可以得到與書籍內容完全相同的作業系統操作環境,讓學生在實作時,可以完全取得與教材一致的訊息,讓學習更有效果。
※提供豐富的課後練習,學習不中斷
作業系統的學習沒有捷徑,就是不斷的練習。因此除了課程上的實作題目外,作者也在每節課程後面加入豐富的習題實驗,並且習題實驗的程序已經具有一貫化流程,老師與學生都可以快速的理解作業的設計理念與學習重點。
額外提供用書老師教學用的線上作業系統,讓上課的進度可以延續到回家的作業。
※每週一次、每次三小時的學習內容,最適合大專院校Linux作業系統課程
本書的所有例題講解,均經過作者在大專院校實施兩年來的測試,對於學生的理解均有相當程度的效果。
※提供一致化教學環境,讓學習者不會有陌生的感覺
提供作者製作用來教學的虛擬作業系統環境,此環境在作者提供的建置流程下,可以得到與書籍內容完全相同的作業系統操作環境,讓學生在實作時,可以完全取得與教材一致的訊息,讓學習更有效果。
※提供豐富的課後練習,學習不中斷
作業系統的學習沒有捷徑,就是不斷的練習。因此除了課程上的實作題目外,作者也在每節課程後面加入豐富的習題實驗,並且習題實驗的程序已經具有一貫化流程,老師與學生都可以快速的理解作業的設計理念與學習重點。
額外提供用書老師教學用的線上作業系統,讓上課的進度可以延續到回家的作業。
-
1 初次使用Linux 與指令列模式初探
-
1.1 Linux 是什麼
-
1.1.1 硬體與作業系統
-
1.1.2 Linux 作業系統的發展沿革
-
1.1.3 GNU 的 GPL 與 Opensource 開放原始碼授權
-
1.1.4 Linux kernel
-
1.1.5 Linux distributions
-
1.1.6 Linux 的常見用途
-
-
1.2 登入與操作Gocloud 雲端系統
-
1.2.1 註冊 gocloud 與登入
-
1.2.2 啟動與管理虛擬機器
-
-
1.3 第一次登入CentOS 7
-
1.3.1 圖形界面操作 CentOS
-
1.3.2 文字/圖形界面的切換
-
-
1.4 簡易的文字指令操作
-
1.4.1 ls 與 ll 檢查自己目錄的檔名資料
-
1.4.2 歷史命令功能
-
1.4.3 離開系統與關閉系統
-
-
1.5 課後練習操作
-
-
2 指令下達行為與基礎檔案管理
-
2.1 文字界面終端機操作行為的建立
-
2.1.1 文字模式指令下達的方式
-
2.1.2 身份切換 su - 的使用
-
2.1.3 語系功能切換
-
2.1.4 常見的熱鍵與組合按鍵
-
2.1.5 線上求助方式
-
2.1.6 管線命令的應用
-
-
2.2 Linux 檔案管理初探
-
2.2.1 Linux 目錄樹系統簡介
-
2.2.2 工作目錄的切換與相對/絕對路徑
-
2.2.3 簡易檔案管理練習
-
-
2.3 課後練習操作
-
-
3 檔案管理與 vim 初探
-
3.1 檔案管理
-
3.1.1 目錄的建立與刪除
-
3.1.2 萬用字元
-
3.1.3 檔案及目錄的複製與刪除
-
3.1.4 特殊檔名的處理方式
-
3.1.5 隱藏檔的觀察與檔案類型的觀察
-
3.1.6 檔名的移動與更名
-
3.1.7 大量建置空白檔案的方式
-
-
3.2 檔案內容的查詢
-
3.2.1 連續輸出檔案內容
-
3.2.2 可檢索檔案內容
-
-
3.3 vim 程式編輯器
-
3.3.1 簡易的 vim 操作
-
3.3.2 常用的 vim 一般指令模式與指令列模式列表
-
-
3.4 課後練習操作
-
-
4 Linux 基礎檔案權限與基礎帳號管理
-
4.1 Linux 傳統權限
-
4.1.1 使用者、群組與其他人
-
4.1.2 檔案屬性與權限的修改方式
-
-
4.2 基礎帳號管理
-
4.2.1 簡易帳號管理
-
4.2.2 帳號與群組關聯性管理
-
-
4.3 帳號與權限用途
-
4.3.1 單一用戶所有權
-
4.3.2 群組共用功能
-
-
4.4 課後練習操作
-
-
5 權限應用、程序之觀察與基本管理
-
5.1 權限在目錄與檔案應用上的意義
-
5.1.1 目錄檔與一般檔的權限意義
-
5.1.2 使用者操作功能
-
-
5.2 程序管理初探
-
5.2.1 什麼是程式 (program) 與程序 (process)
-
5.2.2 觀察程序的工具指令
-
5.2.3 程序的優先序 PRI 與 NI
-
5.2.4 bash 的工作管理
-
-
5.3 特殊權限 SUID/SGID/SBIT 的功能
-
5.3.1 SUID/SGID/SBIT 的觀察與功能說明
-
5.3.2 SUID/SGID/SBIT 權限的設定
-
-
5.4 課後練習操作
-
-
6 基礎檔案系統管理
-
6.1 認識 Linux 檔案系統
-
6.1.1 磁碟檔名與磁碟分割
-
6.1.2 Linux 的 EXT2 檔案系統
-
6.1.3 目錄與檔名
-
6.1.4 ln 連結檔的應用
-
6.1.5 檔案系統的掛載
-
-
6.2 檔案系統管理
-
6.2.1 建立分割
-
6.2.2 建立檔案系統 (磁碟格式化)
-
6.2.3 檔案系統的掛載/卸載
-
6.2.4 開機自動掛載
-
-
6.3 開機過程檔案系統問題處理
-
6.3.1 檔案系統的卸載與移除
-
6.3.2 開機過程檔案系統出錯的救援
-
-
6.4 課後練習操作
-
-
7 認識 bash 基礎與系統救援
-
7.1 bash shell 基礎認識
-
7.1.1 系統與使用者的 shell
-
7.1.2 變數設定規則
-
7.1.3 影響操作行為的變數
-
7.1.4 區域/全域變數、父程序與子程序
-
7.1.5 使用 kill 管理程序
-
7.1.6 login shell and non-login shell
-
-
7.2 系統救援
-
7.2.1 透過正規的 systemd 方式救援
-
7.2.2 透過 bash 直接救援 (Optional)
-
-
7.3 課後練習操作
-
- 測驗練習:期中考練習
-
8 bash 指令連續下達與資料流重導向
-
8.1 連續指令的下達
-
8.1.1 指令回傳值
-
8.1.2 連續指令的下達
-
8.1.3 使用 test 及 [ 判斷式 ] 確認回傳值
-
8.1.4 命令別名
-
8.1.5 用 () 進行資料彙整
-
-
8.2 資料流重導向
-
8.2.1 指令執行資料的流動
-
8.2.2 管線 (pipe) | 的意義
-
-
8.3 課後練習操作
-
-
9 正規表示法與 shell script 初探
-
9.1 正規表示法的應用
-
9.1.1 grep 指令的應用
-
9.1.2 正規表示法的符號意義
-
9.1.3 sed 工具的使用
-
-
9.2 學習 shell script
-
9.2.1 基礎 shell script 的撰寫與執行
-
9.2.2 shell script 的執行環境
-
9.2.3 以對談式腳本及外帶參數計算 pi
-
9.2.4 透過 if then 設計條件判斷
-
9.2.5 以 case esac 設計條件判斷
-
-
9.3 課後練習操作
-
-
10 使用者管理與 ACL 權限設定
-
10.1 Linux 帳號管理
-
10.1.1 Linux 帳號之 UID 與 GID
-
10.1.2 帳號與群組管理
-
10.1.3 bash shell script 的迴圈控制
-
10.1.4 預設權限 umask
-
10.1.5 帳號管理實務
-
-
10.2 多人共管系統的環境:用 sudo
-
10.3 主機的細部權限規劃:ACL 的使用
-
10.3.1 什麼是 ACL 與如何支援啟動 ACL
-
10.3.2 ACL 的設定技巧
-
-
10.4 課後練習操作
-
-
11 基礎設定、備份、檔案壓縮打包與工作排程
-
11.1 Linux 系統基本設定
-
11.1.1 網路設定
-
11.1.2 日期與時間設定
-
11.1.3 語系設定
-
11.1.4 簡易防火牆管理
-
-
11.2 檔案的壓縮與打包
-
11.2.1 檔案的壓縮指令
-
11.2.2 檔案的打包指令, tar
-
11.2.3 備份功能
-
-
11.3 Linux 工作排程
-
11.3.1 單次工作排程:at
-
11.3.2 循環工作排程:crontab
-
-
11.4 課後練習操作
-
-
12 軟體管理與安裝及登錄檔初探
-
12.1 Linux 本機軟體管理 rpm
-
12.1.1 RPM 管理員簡介
-
12.1.2 RPM 軟體管理程式:rpm
-
-
12.2 Linux 線上安裝/升級機制:yum
-
12.2.1 利用 yum 進行查詢、安裝、升級與移除功能
-
12.2.2 yum 的設定檔
-
12.2.3 yum 的軟體群組功能
-
-
12.3 Linux 登錄檔初探
-
12.3.1 CentOS 7 登錄檔簡易說明
-
12.3.2 rsyslog 的設定與運作
-
12.3.3 systemd-journald.service 簡介
-
12.3.4 透過 logwatch 分析
-
-
12.4 課後練習操作
-
-
13 服務管理與開機流程管理
-
13.1 服務管理
-
13.1.1 程序的管理透過 kill 與 signal
-
13.1.2 systemd 簡介
-
13.1.3 systemctl 管理服務的啟動與關閉
-
13.1.4 systemctl 列表系統服務
-
13.1.5 systemctl 取得與切換預設操作界面
-
13.1.6 網路服務管理初探
-
-
13.2 開機流程管理
-
13.2.1 Linux 系統在 systemd 底下的開機流程
-
13.2.2 核心與核心模組
-
13.2.3 grub2 設定檔初探
-
13.2.4 grub2 設定檔維護
-
13.2.5 開機檔案的救援問題
-
-
13.3 課後練習操作
-
-
14 進階檔案系統管理
-
14.1 軟體磁碟陣列 (Software RAID)
-
14.1.1 什麼是 RAID
-
14.1.2 Software RAID 的使用
-
-
14.2 邏輯捲軸管理員 (Logical Volume Manager)
-
14.2.1 LVM 基礎:PV, PE, VG, LV 的意義
-
14.2.2 LVM 實作流程
-
14.2.3 彈性化處理 LVM 檔案系統
-
-
14.3 Software RAID 與 LVM 綜合管理
-
14.3.1 關閉與取消 software RAID 與 LVM 的方式
-
14.3.2 在 Software RAID 上面建置 LVM
-
-
14.4 簡易磁碟配額 (Quota)
-
14.4.1 Quota 的管理與限制
-
14.4.2 xfs 檔案系統的 quota 實作
-
-
14.5 課後練習操作
-
- 測驗練習:期末考練習
-
15 Linux 系統的準備 (Optional)
-
15.1 確認 Linux Server 之操作目的
-
15.1.1 硬體的選購與 Linux 伺服器的用途
-
15.1.2 磁碟分割與檔案系統的選擇
-
-
15.2 系統安裝與初始環境設定
-
15.2.1 伺服器的假設前提設定
-
15.2.2 安裝程序與注意事項
-
15.2.3 初始化設定-網路、升級機制、防火牆系統、其他設定等
-
-
15.3 簡易伺服器設定與相關環境建置
-
15.3.1 伺服器軟體安裝與設定
-
15.3.2 帳號建置設定
-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