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從滬港通到深港通:互聯互通與香港新機遇

出版日期
2017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629373016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 滬港通、深港通的背景與緣起
    • 1. 解讀深港通 李小加 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
    • 2. 三交易所互聯互通 成就新的共同市場 巴曙松 香港交易所首席中國經濟學家 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
      • 中國資本市場開放的三個階段
      • 深港通開啟共同市場時代
      • 共同市場的需求動力
      • 香港如何抓住互聯互通的機遇?
    • 3. 互聯互通新時代:「深港通」不僅限於「通」 梁海明 絲路智谷研究院院長兼首席經濟學家
      • 深港通的使命是「融」
      • 深港通創新動作
      • 創新互聯互通平台
      • 國際金融新避風港
      • 助推人民幣成避險貨幣
    • 4. 深港通意義何在? 張明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 國際投資研究室主任 國家財政部國際經濟關係司高級顧問
      • 深港通的意義:以開放的新姿態構建完備大市場
      • 深港通的效益:風物長宜放眼量
    • 5. 滬港通到深港通 中國資本市場雙向開放再提速 程漫江 中銀國際董事總經理 首席經濟學家
      • 滬港通平穩運行為深港通打下了堅實基礎
      • 深港通更進一步,三大交易所市場再融合
      • 從滬港通到深港通,穩步推進中國資本市場的雙向開放
  • 深港通政策面面觀及市場影響
    • 6. 從深港通看中國資本市場開放 洪灝 交銀國際(香港)董事總經理及研究部主管
    • 7. 港股通與香港資本市場的特徵 巴曙松 香港交易所首席中國經濟學家 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
      • 豐富的基礎產品市場
      • 以信息披露為本
      • 資本市場波動較大
      • 機構投資者佔主導
      • 互聯互通機制的積極影響
    • 8. 釐清股市互聯互通機制的幾個關鍵問題 陳世淵 彭博經濟學家 廈門大學經濟學院兼職教授
      • 股市互聯互通機制的一致市場效應
      • 股市互聯互通機制的套利效應
      • 深港通可驅動兩地股價上漲:似是而非
      • 兩地股市互聯互通如何影響資本流動?
      • 南下香港資金可以規避人民幣風險?
      • 互聯互通機制的下一步在哪裏?
    • 9. 深港通推出何以內地冷香港熱 温天納 中國人民大學講座教授 香港資深投資銀行家
      • 人民幣貶值提升港股投資機遇
      • 滬港通對A股利好不如預期
      • 市場融合需要法規政策的融合
    • 10. 深港通或將重啟牛市 陳健祥 中國金融技術分析師協會會長
      • 宏觀政策分析
      • 深港通對A股市場產生積極影響
    • 11. 香港與深圳互聯互通的策略和建議 洪為民 深圳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務首席聯絡官 深圳市政協委員
      • 前海與港交所合作,設大宗商品交易平台
      • 深港可藉前海增強創新
      • 推進深港大數據合作
      • 積極推行人民幣國際化
      • 前海加快保險業創新
    • 12. 從跨境資本流向看金融格局演進 張高波 東英金融集團總裁
      • 中國經濟與國際資本的對接
      • 互聯互通潮流下香港基金業新機遇
  • 「兩通」之後往何處去
    • 13. 回歸金融本質 服務實體經濟 周漢民 全國政協常委 政協上海市第十二屆委員會副主席
      • 當前的金融體系是否遵循着金融的本質?
      • 循環互動的金融演進與實體經濟發展
      • 上海產業發展的角色與作用
    • 14. 滬倫通將挑戰滬港通和深港通? 彭琳 新浪財經香港站站長 財經作家
      • 互聯互通放眼人民幣國際化
      • 滬倫通是「兩通」下一步?
      • 「滬X通」遍地開花,香港地位須思考
    • 15. 深港通 原來你也來了! 萬喆 國家發展及改革委員會國際合作中心 首席經濟學家 中國黃金集團公司首席經濟學家
      • 是否需要深港通?
      • 兩地市場的差異
      • 監管機制
      • 開放市場
    • 16. 金融方略是中國未來大國戰略的關鍵手段 萬喆 國家發展及改革委員會國際合作中心 首席經濟學家 中國黃金集團公司首席經濟學家
      • 綠色金融刻不容緩
      • 生於斯但困於斯
      • 中國的政策推動:起步雖晚,但決心很強
      • 中國的實踐推動:各方協力,發展迅速
      • 中國的國際推動:與國際社會合作共贏
      • 建立上合開發銀行是總體國家安全觀的體現
      • 對外匯儲備規模進行更為充分的評估
      • 「上海金」只是一小步
    • 17. 中國當前應推動亞洲區域金融合作 張明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 國際投資研究室主任 國家財政部國際經濟關係司高級顧問
      • 亞洲金融合作的緣起與發展
      • 亞洲區域金融合作的新機遇
      • 人民幣國際化進展放緩的原因
    • 18. 香港如何應對中資收購巴基斯坦交易所的挑戰和機遇? 梁海明 絲路智谷研究院院長兼首席經濟學家
      • 收購巴交所對香港的挑戰
      • 收購巴交所對香港的機遇
    • 19. 香港「一帶一路」超級聯繫人還須增值 洪為民 深圳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務首席聯絡官 深圳市政協委員
      • 融資及共同投資中心
      • 專業服務中心
      • 滙聚資訊助分析數據
    • 20. 擴大金融互聯互通 推動中美「一帶一路」合作 梁海明 絲路智谷研究院院長兼首席經濟學家
  • 附錄一 滬港通與深港通政策簡介
  • 附錄二 證券基金經營機構參與內地與香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指引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