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 序 南国的星空 ⊙杜南发
-
••卷一.人物研究••
-
中国现代书业泰斗张元济 (Chang Yuan-chi, 1867–1959)
-
商务元老的南洋缘—— 张元济与“星洲商务”
-
回望一段戊戌启蒙往事—— 晚晴园听张人凤忆祖父张元济二三事
-
画家兼广告人张汝器 (Tchang Ju-chi, 1904–1942)
-
张汝器与《星光》图画副刊—— 本地报纸与美术的首次结缘
-
二月里的一炷香—— 张识芬忆述“大检证”中遇害的父亲张汝器
-
“南洋画风”初起在战前—— 从峇达山区采风归来的张汝器
-
作家兼报人刘以鬯 (Lau Yee-chang, 1918– )
-
报人的背影—— 刘以鬯在狮城三个落脚点
-
最想念夜风中的康乐亭—— 刘以鬯罗佩云结缘狮城
-
画家兼美术教师张荔英 (Georgette Chan, 1906–1993)
-
从槟城到新加坡—— 张荔英的第二次婚姻
-
Chendana 的马来缘—— 张荔英前夫陈友仁引领东姑踏上从政路
-
“新加坡,我的大溪地”—— 每年为毕业班留言的张荔英
-
南洋史学者许云樵 (Hsu Yun Tsiao, 1905–1981)
-
为战后少年开辟启智园地——《马来亚少年》报首任主编许云樵
-
欧亚裔女医生兼作家韩素音 (Han Suyin, 1916–2012)
-
“陈六使是个伟大的人”—— 韩素音眼中的陈六使与南洋大学
-
韩素音小说《餐风饮露》背后的故事—— 首个马来亚写作计划令丈夫丢官
-
素音与惠音—— 听周惠音谈养母韩素音
-
摄影家艾文·波鲁宁 (Ivan Polunin)
-
六十载历史影像背后的眼睛—— 记英籍医生兼摄影家艾文·波鲁宁
-
图片资料
-
-
••卷二.城市行脚图••
-
巴德申山 (Paterson Hill)寻找期颐园—— 胡载坤医生宅邸与“刘画郁诗”
-
苏菲亚山 (Mount Sophia)哪个苏菲亚?—— 苏菲亚山的命名之谜
-
艾美丽山 (Mount Emily)寻找艾美丽山顶的童年—— 美代子的故事
-
大坡桥南路 (South Bridge Road)吉宁庙旁的华文书店—— 记商务印书馆“外洋第一分馆”
-
中峇鲁信托局组屋 (Tiong Bahru SIT Estate)寻找他们的足迹—— 跟随老作家探访文人旧居
-
威硕斯小区 (Wessex Estate)一瞥帝国余晖—— 战后军方黑白屋
-
-
••卷三.禁书令下“星洲 - 香江”书缘纪实••(战后至1960年代中期)
-
一、历史片段特写
-
待到再回星洲时—— 禁书令下的“双城记”
-
-
二、“香江来书”细读
-
少儿刊物 50年代初南洋少儿的世界——《世界儿童》与《世界少年》
-
外国文学翻译 从南洋收藏看百年“苦儿”—— 《苦儿流浪记》
-
诗集 几年踪迹几年心—— 丁家瑞诗集《脚印》
-
文艺杂志 54年前一本“星港”跨地文艺杂志—— 世界书局主办的跨地刊物《南洋文艺》
-
新马作品 香港图书馆架上的新马作品—— 世界书局把本土作家作品带到香港
-
-
三、参与人/学者访谈录
-
“香江来书”,实际上是“星洲出品”—— 前星洲世界书局职员、新华书局老板杨善才 谈星洲世界书局当年的门市及经销运作
-
散毒乎?功臣乎? —— 香港三联集团董事长蓝真 谈三联书店当年的历史角色
-
从办馆到大型出版社 —— 前香港上海书局发行主任、香港资深文化人罗琅 谈五六十年代的香港上海书局及香港出版业
-
上海书局是我的成长摇篮—— 上海书局前编辑、香港资深时事评论家李怡 谈早年于香港上海书局的编辑工作
-
文化平台 香港宿命—— 香港知名文化人小思、香港中文大学退休教授(卢玮銮教授) 谈香港作为一个文化中转平台的使命
-
-
- 后记
- 出版地 : 新加坡
- 語言 : 簡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