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行雲流水記往〈上〉

出版日期
2011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2218372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可謂是沈鵬年先生的回憶錄,記述了沈鵬年的傳奇人生及其年輕時從事現代史和現代文學探索的足跡。本書內容中的大量史料,收集文人著作存稿、手跡、照片、通信等圖文並茂,其中不泛精闢見解,珍貴異常,或可當信史來讀。
  • 仰止篇
    • 縈懷一個多「花甲」的人生「勝緣」―周恩來在「魯迅逝世十年祭」給我的啟示
    • 瞻仰魯迅遺容的感受
    • 閱報十年產生了迷惘
    • 偉人周恩來啟示我人生方向
    • 周恩來像明燈、影響我終生
    • 震動海外第一篇:梁漱溟訪問記(初刊香港《良友》畫報)
    • 題記:梁老為何將拙文收入他的《自傳》?
    • 風號大樹中天立
    • 「我和毛澤東本來是老朋友」
    • 究竟為何批判梁漱溟?
    • 「思想是銷毀不了的!」
    • 「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
    • 「無我為大,有本不窮」
    • 心佛眾生 唯顯自性―親聞梁漱溟先生的重要談話
    • 梁老和我談「和平談判中演了什麼角色?」
    • 梁老談他與熊十力的友誼和分歧
    • 梁老在「文革」中為何寫《儒佛異同論》?
    • 梁老談給孔子鳴不平、繼承中華民族文化的主脈
    • 梁老談對待生死問題應持的態度和境界
    • 梁老最後談對臺灣青年的希望和遺願
    • 清風明月 卓犖無忝―記趙樸初居士青年時代二三事
  • 影視篇
    • 巨片《魯迅傳》的誕生與夭折
    • 上篇:為山九仞
    • 下篇:功虧一簣
    • 名著《圍城》從小說到螢光幕
    • 《圍城》引起的回憶
    • 《圍城》怎樣改編上螢光幕
    • 最早評價《圍城》的共產黨人
    • 世紀新元憶《圍城》
  • 海外篇
    • 當代「鑒真」的傳奇人生―關於美國世界宗教研究院院長沈家楨博士
    • 古玉蘭下憶靜波―記我的鄉親嚴家淦先生
    • 上篇:古鎮、名園、歲月
    • 中篇:故家、老樹、滄桑
    • 下篇:相思情在天涯
    • 陳立夫譽大陸的《觀音寶相》
    • 記攝影大師郎靜山
    • 郎靜山與枇杷圖
    • 「飛虎」情繫中華―記克雷爾‧李‧陳納德
  • 探源篇
    • 國、共合作營救「郭沫若歸國」秘聞―蔣介石對郭的「赦令」怎樣公佈的?
    • 郭沫若歸國問題補正
    • 陳布雷與郭沫若
    • 畏壘鼎堂詩壽倡和
    • 共產黨功不可沒
    • 中日兩「夫」的友誼及教訓
    • 魯迅和《新青年》的若干花絮―在電影《魯迅傳》創作組的採訪札記
    • 題前的話
    • 魯迅和《新青年》的最早接觸
    • 陳獨秀對魯迅小說「五體投地的佩服」
    • 魯迅「舊夢」的重溫
    • 「遵命文學」索引
    • 《新青年》促成《一個青年的夢》
    • 劉復幽默遭忌、魯迅仗義護友
    • 魯迅與劉半農之間的「遊戲」文字
    • 《新青年》要魯迅勸錢玄同寫稿
    • 「阿世」、「禽男」到「新舊衝突」的典故
    • 魯迅先生和鈴木大拙
    • 郭沫若為何說「魯迅是一個偉大的完成」―回答我「質疑」的郭老親筆信
    • 郭沫若為魯迅研究工具書題字―拙著《魯迅研究資料編目》封面的由來
    • 郭沫若談魯迅與創造社「宣言」合作―郭老給我的信和談話
    • 對魯迅《斯巴達之魂》的「尋探根源」―錢鍾書先生「文革」中給我回信
    • 共產黨慧眼識真才―記袁殊與張愛玲的成名
    • 張愛玲的「白壁之玷」
    • 《雜誌》社使張愛玲「紅」遍上海灘
    • 《傾城之戀》從舞臺到銀幕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