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針對中國文化的論述價值為探究。以極具代表性的文人如五四時期的胡適、晚清時期的梁啟超等人,從他們的角度思考馬克思主義與封建社會紅學有哪些相同與相異?藉此了解臺灣知識份子文化身分、民族主體意識形態。
- 第一章 渡海「新傳統」──民國在臺灣
-
第二章 遺民、索隱、經學──潘重規紅學論述
-
一、前言:章太炎、黃季剛的經史承傳
-
二、小說:文學形式的歷史
-
三、遺民方法學
-
四、民族沈痛血淚說
-
五、結論:「民族沈痛」的血淚中國
-
-
第三章 文化、生活、性靈──林語堂紅學論述
-
一、前言:腳踏東西後的文化回歸
-
二、小說:民族文化的真實反映
-
三、挑戰典範紅學
-
四、文化中國在紅樓
-
五、結論:「真實客觀」的文化中國
-
-
第四章 歷史、交通、宣教──方豪紅學論述
-
一、前言:興教與興學的史學院士
-
二、《紅樓夢》:清朝歷史與故事小說
-
三、辨史與皈依:宗教史家的責任與情感
-
四、《紅樓夢》裡的基督與中國
-
五、結論:「基督與中國」的宗教中國
-
-
第五章 政治、社會、家庭──薩孟武紅學論述
-
一、前言:社會科學與章回小說的整合者
-
二、《紅樓夢》:反映中國民族精神的小說
-
三、社會科學與中、西對話:閱讀《紅樓夢》的終極關懷
-
四、政治、社會視野下的中國家庭
-
五、結論:「家即國家」的政治中國
-
- 參考書目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