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蘇軾(東坡)是宋代著名文學家,其詩、詞、賦、散文均有極高成就,且善書法及繪畫。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獨具風格。本書是陳湛銓教授主講香港學海書樓時所撰之蘇東坡詩講稿。全書闡述蘇東坡生平事略,並將其詩遴選編年,加以箋注疏正,除網羅諸家說法外,時復注中有注,疏中有疏,解說極為詳盡,確是深入了解蘇東坡其人其詩之佳作。
1、本書是一部對蘇東坡詩詞進行箋註、疏正的學術著作。
2、其所做注疏旁徵博引、論述嚴謹、考證詳備,且最貼近於著者本意要旨。
3、本書作為作者在大學教學的講稿,且係遺稿,具有一定的學術收藏價值。
1、本書是一部對蘇東坡詩詞進行箋註、疏正的學術著作。
2、其所做注疏旁徵博引、論述嚴謹、考證詳備,且最貼近於著者本意要旨。
3、本書作為作者在大學教學的講稿,且係遺稿,具有一定的學術收藏價值。
- 何乃文教授序
- 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與子由別於鄭州西門之外,馬上賦詩一篇寄之 (七古)
- 和子由澠池懷舊 (七律)
- 九月二十日微雪懷子由弟 (七律二首)
- 病中聞子由得告,不赴商州 (七律三首,其一、三兩首)
- 七月二十四日,以久不雨,出禱磻溪,是日宿虢縣。二十五日晚,自虢縣渡渭,宿於僧舍曾閣,閣故曾氏所建也。夜久不寐,見壁間有前縣令趙薦留名,有懷其人 (七律)
- 自清平鎮遊樓觀、五郡、大秦、延生、仙遊,往返四日,得十一詩,寄子由同作 (首篇七律樓觀)
- 自清平鎮遊樓觀、五郡、大秦、延生、仙遊,往返四日,得十一詩,寄子由同作 (第九篇五律玉女洞)
- 周公廟、廟在岐山西北八九里,廟後百許步有泉依山,湧冽異常,國史所謂潤德泉,世亂則竭者也 (七律)
- 送劉攽倅海陵 (七古)
- 送劉道原歸覲南康 (七古)
- 出潁口,初見淮山,是日至壽州 (七古)
- 龜山 (七律)
- 吉祥寺賞牡丹 (七絕)
- 和劉道原見寄 (七律)
- 和劉道原詠史(七律)
- 贈孫莘老七絕 (七絕七首,其一)
- 王復秀才所居雙檜二首 (七絕,其二)
- 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 (七絕,其二)
- 新城道中 (七律二首,其一)
- 李鈐轄坐上分題戴花 (七律)
- 於潛僧綠筠軒 (雜言古詩)
- 寶山晝睡 (七絕)
- 病中遊祖塔院 (七律)
- 夜至永樂文長老院,文時臥病退院 (七律)
-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 (七律二首)
- 景純見和復次韻贈之 (七律二首,其二)
- 常、潤道中,有懷錢塘,寄述古 (七律五首,其二)
- 過永樂文長老已卒 (七律)
- 捕蝗至浮雲嶺、山行疲苶、有懷子由 (七律二首,其二)
- 送春 (七律)
- 寄題刁景純藏春塢 (七律)
- 和孔密州五絕 (七絕五首,其三東欄梨花)
- 宿州次韻劉涇 (七律)
- 陽關詞 (亦詩亦詞三首,其三中秋月)
- 讀孟郊詩 (五古二首)
- 次韻田國博部夫南京見寄 (七絕二首,其一)
- 贈惠山僧惠表 (七律)
- 予以事繫御史臺獄,獄吏稍見侵,自度不能堪,死獄中不得一別子由,故作二詩,授獄卒梁成,以遺子由 (七律二首)
- 己未十月十五日,獄中恭聞太皇太后不豫,有赦作詩 (七律)
- 十月二十日,恭聞太皇太后升遐,以軾罪人,不許成服,欲哭則不敢,欲泣則不可,故作挽詞二章 (七律二首,其二)
- 宿黃州禪智寺 (七絕)
- 雨晴後,步至四望亭下魚池上,遂自乾明寺前東岡上歸二首 (五律二首)
- 今年正月十四,與子由別於陳州;五月,子由復至齊安,以詩迎之 (七律)
- 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於女王城禪莊院 (七律)
- 樂全先生生日,以鐵杖為壽二首 (七律二首)
- 正月二十日,與潘、郭二生出郊尋春,忽記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詩,乃和前韻 (七律)
- 次韻答元素 (七律)
- 六年正月二十、復出東門、仍用前韻 (七律)
- 南堂五首 (七絕五首,其五)
- 洗兒 (七絕)
- 喜王定國北歸第五橋 (七律)
- 贈黃州官妓 (七絕)
- 別黃州 (七律)
- 初入廬山 (五絕三首)
- 贈東林總長老 (七絕)
- 題西林壁 (七絕)
- 次韻荊公四絕 (七絕四首,其三)
- 次韻蔣穎叔 (七律)
- 過密州,次韻趙明叔、喬禹功(七律)
-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七絕二首)
- 送杜介歸揚州 (七律)
- 次韻劉貢父獨直省中 (七律)
- 軾以去歲春夏,侍立邇英,而秋冬之交子由相繼入侍。次韻絕句四首,各述所懷 (七絕四首,其四)
- 和子由除夜元日省宿致齋三首 (七絕三首)
- 臥病逾月,請郡不許,復直玉堂,十一月一日鎖院,是日苦寒,詔賜宮燭官酒,詩呈同院 (七律)
- 書王定國所藏《煙江疊嶂圖》 (七古)
- 夜直玉堂,攜李之儀端叔詩百餘首,讀至夜半,書其後 (七律)
- 與莫同年雨中飲湖上 (七絕)
- 送子由使契丹 (七律)
- 贈劉景文 (七絕)
- 予去杭十六年而復來,留二年而去。平日自覺出處老少,麤似樂天。雖才名相遠,而安分寡求,亦庶幾焉。三月六日,來別南北山諸道人,而下天竺惠淨師以醜石贈行,作三絕句 (七絕三首)
- 元祐六年六月,自杭召還,汶公館我於東堂,閱舊詩卷,次諸公韻三首 (七絕三首)
- 次韻劉景文見寄 (七律)
- 和劉景文見贈 (七律)
- 淮上早發 (七絕)
- 次韻穆父尚書侍祠郊丘,瞻望天光,退而相慶,引滿醉吟(七律)
- 黃河 (七律)
- 慈湖夾阻風五首 (七絕五首,其五)
- 八月七日初入贑過惶恐灘 (七律)
- 廣州蒲磵寺(七律)
- 發廣州 (五律)
- 十月二日初到惠州 (七律)
- 寓居合江樓 (七古)
- 惠州近城數小山,類蜀道,春、與進士許毅野步。會意處,飲之且醉,作詩以記,適參寥專使欲歸,使持此以示西湖之上諸友,庶使知予未嘗一日忘湖山也 (七律)
- 贈王子直秀才 (七律)
- 食荔支二首其二 (其一五律、其二七絕)
- 擷菜 (七絕)
- 縱筆 (七絕)
- 白鶴峯新居欲成,夜過西鄰翟秀才二首 (七律,其一)
- 儋耳山(五絕)
- 次韻子由三首 (七律,其二東樓)
- 新居 (五古)
- 被酒獨行、徧至子雲、威、徽、先覺四黎之舍 (七絕三首)
- 倦夜 (五律)
- 縱筆 (七絕三首)
- 庚辰歲人日作、時聞黃河已復北流,老臣舊數論此,今斯言乃驗二首 (七律二首)
- 司命宮楊道士息軒 (五古)
- 別海南黎民表 (五古)
- 儋耳 (七律)
- 澄邁驛通潮閣 (七絕二首)
-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七律)
- 次韻王鬱林 (七律)
- 和孫叔靜兄弟李端叔唱和 (五律)
- 東坡居士過龍光,求大竹作肩輿,得兩竿,南華珪首座方受請為此山長老,乃留一偈院中。須其至授之,以為他時語錄中第一問 (七絕)
- 贈嶺上老人 (七絕)
- 過嶺二首 (七律二首)
- 過嶺寄子由 (七律)
- 贈虔州術士謝晉臣 (七律)
- 次韻江晦叔二首 (五律,其二)
- 予昔作《壺中九華詩》,其後八年,復過湖口,則石已為好事者取去,乃和前韻以自解云 (七律)
- 睡起聞米元章冒熱到東園、送麥門冬飲子 (七絕)
- 答徑山琳長老(五古絕筆詩)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