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舊書刊中的香港身世

出版日期
2014/11/05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620436277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若果有張數十年前的香港舊書單,你是否會沿着書本追尋,看看那個年代的人與事?

  遲至1970年代,港人才逐漸對本土各方面的歷史加以重視。儘管因日佔戰亂、及後又因經濟起飛引致拆遷頻密,香港戰前的舊書刊得以保存的雖為數不多,但對重整香港歷史卻意義非凡。本書作者係資深的圖書館從業員,在此書中將現有藏品分成數輯。

  第一輯開篇先就追查香港身世朦朧,介紹第一部關於香港通論的中文專著《香港雜記》(1894年)。而中港官方交往,早有先例,《香江酬酢集》一書,呈現了1936年粵港官員酬酢中,香港商人的參與情況及仲介地位的重要性。至於市政考察、工商百貨、宗教廟宇、奴婢賣身等,在在充份描繪了香港社會的過去面相,好讓讀者以今之視昔,悟出香港的宿命來。第二輯雖然在眾多藏品中,只選取幾類作速寫,但已涵蓋了女性、工運、鄉族、教育等項目。第三輯講香港報紙歷史,點出本地社會文化倚賴此種媒體而廣傳,由來已久。研究香港身世,在欠缺系統歷史書寫的情況下,閱讀大量舊報,是可行的策略。兼之第四輯集中介紹了清末至「七七事變」前的 28 種新舊文藝期刊,綜上敘述社會特質,已見其大概了。

  香港本地史的研究,現已蔚然成風。新「出土」的舊資料,也陸續在學者們的掌握整理中。本書的意義不僅是幫助搶救和保存香港文獻,也對早期香港史的研究有所啟迪,同時還是學問的普及化,讓香港往昔風貌,一同與普通讀者分享。
  • 第一輯 舊書中的香港風貌
    • 最早關於香港通論的中文專著:《香港雜記》
    • 省港睦鄰史上的精彩篇章:《香江酬酢集》
    • 戰前的香港社會實錄:《香港市政考察記》
    • 戰前的香港工業調查:《港滬化學工業考察記》
    • 早期的百貨公司是怎樣的:先施、永安兩本紀念刊
    • 道不盡的「妹仔」賣身史:兩本蓄婢專書
    • 「青山」、「凌雲」何處尋:兩本古廟刊物
  • 第二輯 刊物中的香港各階層
    • 戰前的香港婦女雜誌
    • 戰前的香港鄉族刊物
    • 重光前的香港工會刊物
    • 早期的香港學校刊物
  • 第三輯 戰前的香港報業
    • 刊期最長的大報:《華字日報》、《循環日報》及其特刊
    • 第一份粵語報紙:《有所謂報》
    • 第一家香港晚報:《香江晚報》
  • 第四輯 新舊交替的香港文藝( 清末至七七事變)
    • 舊派文藝期刊(10 種)
    • 新文藝期刊(18 種)
  • 第五輯 附錄
    • 附錄一:追尋香港戰前出版書刊—以黃世仲作品為例
    • 附錄二:英國圖書館所藏戰前香港出版書刊目錄
  • 出版地 香港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