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最後的蔓珠莎華:梅艷芳的演藝人生

出版日期
2014/08/20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620434945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二○一三年是梅艷芳逝世十周年。十年以來,從坊間、傳媒到學術界對梅艷芳的討論,早已超出對一個已故巨星的純粹懷念。不少人指出,梅艷芳的形象、音樂與電影的代表性,標誌了香港一個可一不可再的精彩時代,是港式流行文化及香港人身份認同不可或缺的部份。

  在音樂方面,梅艷芳歌路縱橫,形象百變;她有「東方麥當娜」之稱,同時大量改編日本歌曲,又翻唱國語老歌,但在挪用其他地方的元素之同時,梅艷芳卻建立個人風格──那是香港混雜文化的代表。在當過多屆歌后、唱片銷量及演唱會均破紀錄的背後,梅艷芳身上銘刻了香港文化。

  電影方面,除了曾是影后、香港片酬最高的女星外,她也是少有遊走不同電影類型而都獲得肯定的香港女演員:文藝片《胭脂扣》、喜劇《審死官》、動作片《東方三俠》都非常成功。這跟她舞台上的百變形象有關,也跟當時香港的外向型文化特質關係甚大。

  這書的目的並不只是讓人更了解梅艷芳,而是從她身上了解整個香港文化的獨特性。本書旨在對梅艷芳作深入的評論及賞析,嘗試深入淺出,並以多元角度討論。

  -獨家深度訪問:
  訪問曾跟梅艷芳合作的音樂製作人、導演及演員,包括黎小田、倫永亮、關錦鵬、許鞍華、許冠文、許志安、鄭裕玲等,談論梅艷芳的歌唱技術、舞台風采、角色演繹、專業精神等,娓娓道來他們與梅艷芳的合作經驗,釐清坊間對梅艷芳的不實傳聞。

  -邀請不同領域的學者及評論人撰稿:
  由不同作者從不同角度討論梅艷芳,例如從性別、流行文化、明星研究、九七政治、身份認同及香港電影發展等不同議題切入。

  -隨書收錄
  梅艷芳逝世當年,各屆人士紛紛撰文悼念,道出她對整個影壇、歌壇及社會的影響與價值,此書重新收錄當中部份文章,當中包括張五常、李碧華、陶傑、張敏儀、吳靄儀、黃霑等人的文章。

  (此書作者收益扣除基本開支後作慈善用途)
  • PartOne台上艷光四射
    • 黎小田:八十年代造星工程
    • 倫永亮:大娛樂家的台前幕後
    • 許志安:她愛歌迷愛得瘋狂
    • 彭敬慈:一吻訂下師徒情
    • 鄭丹瑞:150%的賣力演出
    • 溫應鴻:可一不可再的經典
  • PartTwo戲裡芳華流傳
    • 關錦鵬:把百變帶進戲中
    • 許鞍華:一出場便有戲
    • 許冠文:上帝怎可帶走這天才?
    • 鮑德熹:當攝影大師遇上百變影后
    • 鄭裕玲:真心相聚,惺惺相惜
    • 陳友:她是真性情演員
  • PartThree路途千迴百轉
    • 梅覃美金:香港製造的天涯歌女
    • 黎學斌:新秀前的青澀年華
    • 劉天蘭:她做到的遠不止歌星演員
    • 陳海琪:讓她做回平凡女人
    • 吳慧嫻:不止是偶像
    • 黃泊濤:她讓我找到自己
    • 吳俊雄:大時代的領航人
  • PartFour留下傳奇夢幻
    • 李照興:伴我們走過患難
    • 鄭政恆:如花歌女.俠女豪情
    • 李政亮:與《胭脂扣》有關的事:梅艷芳與香港身份
    • 李展鵬:尋找女兒的香港――梅艷芳所代表的港式文化
  • PartFive心中追憶無限
    • 張敏儀:留給世人最美麗一面
    • 李碧華:花開有時,夢醒有時
    • 黃霑:娛圈奇女子梅艷芳
    • 張五常:可愛的極端與一個不收數尾的女人
    • 吳靄儀:梅艷芳
    • 梁款:一個喪禮,兩點體會
    • 劉天賜:Icon之死
    • 陶傑:向香港的品牌霸權時代告別
    • 洛楓:梅艷芳的死亡美學與表演藝術
    • 林沛理:她的生命比戲劇更傳奇
    • 畢明:自我無我真我忘我
  • PartSix附錄
    • 唱片一覽
    • 香港演唱會一覽
    • 電影及得獎紀錄
    • 歌曲得獎紀錄
  • 出版地 香港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