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吳康民人大親歷記

出版日期
2014/01/01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620432903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是前港區人大代表、政治評論家、教育家吳康民先生所撰寫的參加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回憶錄,它詳細生動地記錄了作者從第四屆(1975年)到第十屆(2012年)的人大參會經歷,披露了許多歷史細節和重大事件的始末。本書展示了三十多年來人大制度的改革進程,香港基本法等重要法律的審議經過,港區人大代表的影響力日益擴大,代表對熱點問題的爭論,國家領導人的種種風采,等等。作者緊貼中國國情,關注民主改革進程,向港人解讀中央視角,分析香港問題。

  可以說,本書是一本瞭解中國政治制度、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國情的必讀之書。
  • 前言
  • 第一篇 走秘密通道的第四屆人大-第四屆人大1975
    • 01 一波三折的四屆人大
    • 02 港澳地區18 名代表
    • 03 兩易其稿的奇特憲法
    • 04 林彪集團瓦解後召開大會
    • 05 北京的肅殺氣氛
    • 06 兩次遊百貨大樓
    • 07 香港代表的特殊性
  • 第二篇 凡是派和改革派交叉的五年-第五屆人大1978-1982
    • 01 北京人的喜悅
    • 02 會客外出已見寬鬆
    • 03 華國鋒的「洋躍進綱領」
    • 04 對港澳的評價
    • 05 一再修改的憲法
    • 06 歷盡滄桑的國歌
    • 07 外匯券的風波
    • 08 寶鋼和進口礦石
    • 09「兩胡」會上論民主
    • 10 沒有政府工作報告的大會
    • 11 港澳代表擬投棄權票
    • 12 教育界座談會
    • 13 撥亂反正推進法治
  • 第三篇 邁向法治的漫漫長路-第六屆人大1983-1987
    • 01 熱烈議論香港問題的五年
    • 02 鄧小平斥「胡說八道」
    • 03 港澳代表的變化
    • 04 代表視察制度
    • 05 人民大會堂的座位
    • 06 彭真委員長講法治
    • 07「決定」大於「法律」
    • 08 義務教育法
    • 09 胡績偉和何東昌的「對弈」
    • 10 一篇未能發表的文章
  • 第四篇 歷史的曲折-第七屆人大1988-1992
    • 01 香港代表新人佔了一半
    • 02 香港基本法草案的審議
    • 03 日本首相否認侵略引起抗議
    • 04 任仲夷談治理整頓
    • 05 哲學的貧困
    • 06 港澳代表的影響力
    • 07 議事規則五易其稿
    • 08 人物聚焦
    • 09 搞活大中企業的處方
    • 10 熊復談「和平演變」
    • 11 鄧小平南巡講話以後
    • 12 審議和通過三峽工程
    • 13 美國人的「戰略」眼光
    • 14 教育存在問題
    • 15 下一屆的港澳代表
    • 16 春暖花開
  • 第五篇 立根還在破岩中-第八屆人大1993-1997
    • 01 李鵬報告修改對香港問題的論述
    • 02 香港問題成為會議焦點
    • 03 中央六位政治局委員會見港澳代表
    • 04 差額選舉
    • 05 反對鋪張浪費
    • 06 議程中的「其他」
    • 07 懷舊懷到舊上海
    • 08 熱門話題—反腐敗
    • 09 物價,物價
    • 10 喬石當「翻譯」
    • 11 泡了湯的提案
    • 12「超級元老」和「一級元老」
    • 13 數字和統計
    • 14 限制「可樂」,保護民族工業
    • 15 救救耕地
    • 16 珠海市長說大橋
    • 17 勞動模範、工會領袖
    • 18 李瑞環談與群眾關係
    • 19 討論教育法
    • 20 眾多熱點,沒有熱點!
    • 21 從善如流的選舉辦法
    • 22 人大的民主和法制
    • 23 不贊成票說明甚麼
    • 24 記者訪問
    • 25 依依不捨情
  • 第六篇 香港代表獨立成團-第九屆人大1998-2002
    • 01 熱呼呼的代表競逐
    • 02 參選者的準備工作
    • 03 全國矚目的香港代表團
    • 04 尊重內地的議會文化
    • 05 國事港事,孰輕孰重?
    • 06「兩院」報告反映的問題
    • 07 從人大看大局
    • 08 中央領導人談香港
    • 09 選舉團長
    • 10 大車和小車
    • 11 團長幹些甚麼
    • 12 打呵欠的照片
    • 13 群眾來信
    • 14 難度極大的改革
    • 15 治安問題需要「標本兼治」
    • 16 職工下崗問題
    • 17 環保工作刻不容緩
    • 18 加強政法隊伍建設
    • 19 香港代表的「積極參與」
    • 20 幕後工作
    • 21 洗手間前的採訪
    • 22 人大的「述職評議」
    • 23 在主席團會上的發言
    • 24 民族與宗教政策並無偏差
    • 25 反腐敗向縱深發展
    • 26 令人警醒的話題
    • 27 完善民主集中制
    • 28 黨應該立個榜樣
    • 29 中國「政治改革」初探
    • 30 防治教育界的腐敗現象
    • 31 論司法獨立
  • 第七篇 見證中國「議會」的歷程-第十屆人大2003-2007
    • 01 年輕化是好趨勢
    • 02 兩位女勞模
    • 03「兩院」的難處
    • 04 常委候選人的差額選舉
    • 05 人大代表民主選舉
    • 06「橡皮圖章」硬起來
    • 07 廣泛團結香港各界人士
    • 08「不干預」和「干預」
    • 09 長痛不如短痛
    • 10 全國人大有新風
    • 11 農民翻身的關鍵在教育
    • 12 城鄉教育不平衡
    • 13 建議重視公廁建設
    • 14 解決偽劣食品問題
    • 15 沒有百人死亡事故
    • 16 老北京的消失
    • 17 廣告「三騙」
    • 18 罷免政協委員
    • 19 帶秘書是身分象徵
    • 20 高朋滿座
    • 21 不出「金書」出「絲書」
    • 22 內地人均居住水平
    • 23 政協委員比人大代表敢言
    • 24 統一企業所得稅
    • 25 中國人生命力強
    • 26 農民工
    • 27 中國的三項世界第一
    • 28 向人大告別
  • 附錄一 視察各地隨筆
    • 01 深港邊境口岸
    • 02 河南視察
    • 03 民族和睦的青海
    • 04 麗江古城勝江南
    • 05 遼寧「老大」怎麼了?
    • 06 貴州的旅遊資源
    • 07 資本主義經營?
    • 08 安徽好地方
    • 09 北京的義務教育
    • 10 汕頭游泳館
  • 附錄二 第四屆至第十二屆香港代表名單
  • 附錄三 略評第十二屆人大
    • 01 完善人大制度 代表責無旁貸
    • 02 香港人大代表選舉以後
    • 03 全國人大委員長的排名
  • 出版地 香港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