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不要看穿,也不能說破,那是在東京生活,偶爾必備的,一種循規蹈矩的秩序。
張維中告訴你:
東京潛規則,那些生活裡微小卻重要的事……
本書特色:
※ 張維中的東京生活觀察書!挖掘出日本人自己都沒察覺的習慣與性格。
※ 領悟東京人為何這樣想、那樣做!前往旅行時能更輕鬆融入在地。
※ 掀開東京工作職場的筆挺外衣,看穿規矩之中不小心洩露的真心話、軟人性。
※ 張維中的一人生活家空間、巷道住民風景,以及東京的城市變遷記錄。
※ 一窺東京人眼中的台灣模樣,看看東京好朋友的哈台熱情!
※ 台灣、東京兩地生活跨海對照!趣味比對其中的同與異。
【關於東京那些,不說卻存在的潛規則】
◎ 食──
居酒屋飲食的先來後到,大致上是從冷到熱。先吃下酒菜,再來是生魚片,接著是串燒和其他熱食,最後是味噌湯,以及有時會一起點的飯糰。
◎ 玩──
日本人守規矩,在電影院也是。這裡不就應該哈哈大笑嗎?那裡不就是應該哇出聲來嗎?沒有。每個人像是搭電車的手機,把情緒也切換成靜音模式。
◎ 飲──
東京地狹人稠,很多咖啡館多半在三樓以上。這咖啡館幾乎找不到招牌,要不是有人介紹,從大樓下面走過幾百遍,永遠也不會知道上面委身著另外一個世界。
◎ 買──
在日本買東西找錢,店員絕對不會把紙鈔和零錢同時給你,「等著你把紙鈔放進皮夾」是很關鍵的步驟,在那之後,才會把剩餘的零錢交給你。
◎ 行──
在日本搭電梯有個不成文的禮貌。站在門邊的人,即使到了要出去的那一樓層,也總是會按著開門鍵,先等到大家都出去,最後才離開。
【那些你不知道的,東京性格】
◎ 聽音樂──
踏進中古黑膠唱片行才發現,日本有一大批黑膠唱片的擁護者,別以為買唱片的都是上了年紀的人,店裡大半都還是學生,好奇東京文青是什麼模樣嗎?黑膠唱片行裡搜集了不少。
◎ 新閱讀──
近幾年的新型態書店,打散了既有的分類,用一種「雜誌特集化」的下標方式,如:「星期一適合讀的書」、「和你同年紀的人所寫的書」,讓讀者更貼近日常。
◎ 愛打扮──
已經不是第一次聽到台灣來的朋友問:「請問日本男生是怎麼回事?」原來,他們常見到明明是個大熱天,但街上的男生,總有一群人竟然能不為所動地打著圍巾。
◎ 特迷戀──
我家走向神樂坂的沿路,是江戶川橋地區最靠近神樂坂的地方,這一帶有個暱稱叫做「裏神樂」(うらかぐら)。「裏」就是藏於背面的意思。日本人向來對隱藏版的東西特別著迷。
◎ 分派別──
日本人喜歡用「派」(派別)這個字,表現自己屬於哪一類的支持者,近來因為日本超商的競爭,同事和朋友也引發了「小七派」、「LAWSON派」、「全家派」的話題。
◎ 愛台灣──
日本年輕人覺得台灣對日本親切,東西便宜又好吃,有著真我表現的自由自在;日本長輩喜歡台灣多半因為這裡保留某種氣質,是他們年輕時所看見的日本。
【弄懂東京模樣,從微小卻重要的一些事開始!】
就像便當裡分隔的食材,日本社會的每一個人,保持距離獨立著,卻在組合起來時產生一股搶眼的力量。體貼而疏離,溫馴且激情,落差的雙面性。
日本人說:「便利商店是不需要講話的地方。」
日本的電梯是沒有鏡子的。
只要住在日本家庭,自動給湯機會幫你放水,還告訴你:「浴缸的熱水煮好了。」
東京是西裝男的天堂,這裡西裝的修身剪裁,讓你有脫胎換骨的可能。
居酒屋的電視,只有畫面沒有聲音,多半是新聞綜藝節目。目的為了創造聊天話題。
十一點半以後的末班車,拘謹的日本人消失了,每個人的音量幾近掀頂!
「春一番」來了,外出時強風會讓人沒辦法好好直走,然後花粉熱也來了……
這是在東京生活、工作多年的張維中,眼中所看到的東京人、東京事物。這本書就像拆禮物一樣,將只能意會不可言說「東京潛規則」掀開,進入只有身在東京才能感受到的隱形牽制(或說是樂趣),並進一步的在潛規則中,尋找之所以造就這番局面的「東京性格」,同時,透過「東京好朋友」,更貼近日本人的習性與想法。
本書收錄了張維中近三、四年來深刻的文化、生活觀察,以及一個人旅居東京的住家搬遷、家空間,與居住所在的街景故事……不僅記下這些年來生活的變動,也旁敲側擊著這段日子,城市所發生過,甚至未來將要發生的事。
每一件事,看似微小卻無比重要,因為那都是兜攏起東京之所以為東京的關鍵因素,也是人們之所以能融入、看穿這座城市最緊要的入場券。
張維中告訴你:
東京潛規則,那些生活裡微小卻重要的事……
本書特色:
※ 張維中的東京生活觀察書!挖掘出日本人自己都沒察覺的習慣與性格。
※ 領悟東京人為何這樣想、那樣做!前往旅行時能更輕鬆融入在地。
※ 掀開東京工作職場的筆挺外衣,看穿規矩之中不小心洩露的真心話、軟人性。
※ 張維中的一人生活家空間、巷道住民風景,以及東京的城市變遷記錄。
※ 一窺東京人眼中的台灣模樣,看看東京好朋友的哈台熱情!
※ 台灣、東京兩地生活跨海對照!趣味比對其中的同與異。
【關於東京那些,不說卻存在的潛規則】
◎ 食──
居酒屋飲食的先來後到,大致上是從冷到熱。先吃下酒菜,再來是生魚片,接著是串燒和其他熱食,最後是味噌湯,以及有時會一起點的飯糰。
◎ 玩──
日本人守規矩,在電影院也是。這裡不就應該哈哈大笑嗎?那裡不就是應該哇出聲來嗎?沒有。每個人像是搭電車的手機,把情緒也切換成靜音模式。
◎ 飲──
東京地狹人稠,很多咖啡館多半在三樓以上。這咖啡館幾乎找不到招牌,要不是有人介紹,從大樓下面走過幾百遍,永遠也不會知道上面委身著另外一個世界。
◎ 買──
在日本買東西找錢,店員絕對不會把紙鈔和零錢同時給你,「等著你把紙鈔放進皮夾」是很關鍵的步驟,在那之後,才會把剩餘的零錢交給你。
◎ 行──
在日本搭電梯有個不成文的禮貌。站在門邊的人,即使到了要出去的那一樓層,也總是會按著開門鍵,先等到大家都出去,最後才離開。
【那些你不知道的,東京性格】
◎ 聽音樂──
踏進中古黑膠唱片行才發現,日本有一大批黑膠唱片的擁護者,別以為買唱片的都是上了年紀的人,店裡大半都還是學生,好奇東京文青是什麼模樣嗎?黑膠唱片行裡搜集了不少。
◎ 新閱讀──
近幾年的新型態書店,打散了既有的分類,用一種「雜誌特集化」的下標方式,如:「星期一適合讀的書」、「和你同年紀的人所寫的書」,讓讀者更貼近日常。
◎ 愛打扮──
已經不是第一次聽到台灣來的朋友問:「請問日本男生是怎麼回事?」原來,他們常見到明明是個大熱天,但街上的男生,總有一群人竟然能不為所動地打著圍巾。
◎ 特迷戀──
我家走向神樂坂的沿路,是江戶川橋地區最靠近神樂坂的地方,這一帶有個暱稱叫做「裏神樂」(うらかぐら)。「裏」就是藏於背面的意思。日本人向來對隱藏版的東西特別著迷。
◎ 分派別──
日本人喜歡用「派」(派別)這個字,表現自己屬於哪一類的支持者,近來因為日本超商的競爭,同事和朋友也引發了「小七派」、「LAWSON派」、「全家派」的話題。
◎ 愛台灣──
日本年輕人覺得台灣對日本親切,東西便宜又好吃,有著真我表現的自由自在;日本長輩喜歡台灣多半因為這裡保留某種氣質,是他們年輕時所看見的日本。
【弄懂東京模樣,從微小卻重要的一些事開始!】
就像便當裡分隔的食材,日本社會的每一個人,保持距離獨立著,卻在組合起來時產生一股搶眼的力量。體貼而疏離,溫馴且激情,落差的雙面性。
日本人說:「便利商店是不需要講話的地方。」
日本的電梯是沒有鏡子的。
只要住在日本家庭,自動給湯機會幫你放水,還告訴你:「浴缸的熱水煮好了。」
東京是西裝男的天堂,這裡西裝的修身剪裁,讓你有脫胎換骨的可能。
居酒屋的電視,只有畫面沒有聲音,多半是新聞綜藝節目。目的為了創造聊天話題。
十一點半以後的末班車,拘謹的日本人消失了,每個人的音量幾近掀頂!
「春一番」來了,外出時強風會讓人沒辦法好好直走,然後花粉熱也來了……
這是在東京生活、工作多年的張維中,眼中所看到的東京人、東京事物。這本書就像拆禮物一樣,將只能意會不可言說「東京潛規則」掀開,進入只有身在東京才能感受到的隱形牽制(或說是樂趣),並進一步的在潛規則中,尋找之所以造就這番局面的「東京性格」,同時,透過「東京好朋友」,更貼近日本人的習性與想法。
本書收錄了張維中近三、四年來深刻的文化、生活觀察,以及一個人旅居東京的住家搬遷、家空間,與居住所在的街景故事……不僅記下這些年來生活的變動,也旁敲側擊著這段日子,城市所發生過,甚至未來將要發生的事。
每一件事,看似微小卻無比重要,因為那都是兜攏起東京之所以為東京的關鍵因素,也是人們之所以能融入、看穿這座城市最緊要的入場券。
-
01 東京潛規則
-
01 居酒屋的先來後到
-
02 卡拉永遠OK
-
03 結賬的貼心
-
04 便利商店的人情
-
05 風呂事
-
06 電梯空間
-
07 紅綠燈前
-
08 移動的秀場
-
09 「OMOTENASHI」的日本式服務
-
10 沒有笑聲的電影院
-
11 日本男生的祕密
-
12 變身西裝男
-
13 整個城市都是我的化妝室
-
14 讓位的內心戲
-
15 上餐的速度
-
16 活用集點卡
-
17 月台等車的位置
-
18 電視機的轉型
-
19 時空限定版噪音樂團
-
20 蹲馬桶的技藝
-
21 網購無所不能
-
22 野菜生活
-
23 春一番
-
-
02 東京性格
-
01 鐵道聯繫人心
-
02 冷食的雙面性
-
03 炸物的對照
-
04 饅頭與包子
-
05 兩極化的日本服務
-
06 東京按摩店
-
07 密室的咖啡
-
08 城市綠地
-
09 隱身的河川
-
10 無人閱讀的電車風景
-
11 浴衣的誘惑
-
12 夏天的風
-
13 奧運夢
-
14 心中的寒流
-
15 出差的獲得
-
16 訪談之間
-
17 重返黑膠年代
-
18 按下去的剎那
-
19 複合式拉客
-
20 超商哪一派
-
21 速食店的激戰
-
22 咖啡館的書架
-
23 雜誌特集化的書店趨勢
-
24 蔦屋一二事
-
25 遇見圖書館
-
-
03 一個人的家
-
01 房子的氣味
-
02 記憶的什錦
-
03 如何記住這裡的星光?
-
04 從廚房開始
-
05 預算無上限
-
06 不抽菸的好日子
-
07 轉角的菠蘿麵包
-
08 心跳的脈動
-
09 裏神樂
-
10 夜巷的推拿店
-
11 植物苦手
-
12 起點的初衷
-
13 生活四帖
-
14 人煙湊集的時光川畔
-
15 時間找路
-
-
04 東京好朋友
-
01 智子的信
-
02 古川的三個姓氏
-
03 青春只有一個USB大小
-
04 夜宿迪士尼
-
05 知日小鹿
-
06 一人燒肉店
-
07 他們這樣愛台灣
-
08 月台與陽台
-
09 不回頭的再見
-
10 日式跨年
-
11 帶張愛玲遊東京
-
-
05 那些微小卻重要的事
-
01 冬夜錢湯
-
02 溫泉後的咖啡牛乳
-
03 告別時的幸福
-
04 坐在隔壁
-
05 認地圖
-
06 臥虎藏龍蛋包飯
-
07 芒果國民外交
-
08 土產的變化
-
09 消失的車站
-
10 西武新宿
-
11 半世紀前的時空問候
-
12 散落無關的小事
-
13 遠行的開始
-
14 第二次的成年禮
-
- 後記我的東京模樣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