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芭樂人類學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5727277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2009年,  一群人類學家,成立台灣第一個學術共筆網站,  在網路種下第一顆芭樂開始,芭樂力從此爆發。  帶動學術部落格的興起,  (例如:「巷仔口社會學」、「歷史學柑仔店」、「菜市場政治學」等,)  成為學術人與社會接軌的新模式。
  什麼是芭樂力呢?  芭樂力是種「白目的透視力」,能直指沒穿衣服的國王。
  @芭樂果語:  多數台灣人會唸成Bala,是種熱帶水果。因多籽,故不能拜神,難登大雅之堂。蘋果可以拿來送禮,但沒人會送Bala當禮物。Bala富含維生素,自用得宜,但要當心,以免「食bala放銃子」。政治場合不能出現Bala,因為芭樂票,就是空頭支票,雖然在鬼島見怪不怪。宴會辦桌,綠洲bala汁特殊的人工甜味,則是座上賓的共同記憶。
  @什麼是芭樂人類學?
  人類學擅長從日常經驗出發,開展多重視角的對話,以求更全貌地理解地方與世界。但是有趣又深刻的心得,若只對學院發表就太可惜了。於是,2009年,台灣人類學家在網路開設第一個學術部落格,將人類學推向社會大眾,又因為擔心「俗擱有力」的人類學太過直接,讀者會招架不住,所以用有點不正經的態度,直指事物的核心。
  你可能會覺得人類學不就是研究人的學科嘛?所以擅長觀察人類行為的人類學家,出現在《決定未來的十種人》名單裡,自然不覺得奇怪,對企業來說,行銷人才需要的正是對人性的理解。但事實上,真正的人類學是門多疑的學問,擅長提出問題,切換觀點,而非給個斬釘截鐵的答案。
  人類學如何展現懷疑態度呢?例如,當經濟學家說這樣種稻可以增加年生產量,大大改善當地的生活水準時,人類學家很可能在旁邊嘀咕著「稻種發下去,搞不好肥了當地的庄頭」。當社會學家說地方派系是寄生在既有的政治結構裡,尋找利益的共生,人類學家又暗暗咕噥著:「搞不好地方派系維持了地方上群體競爭的張力,讓地方人活得帶勁…」。當某位村長在廟會裡忙得汗流浹背,虔誠禱告時,人類學家暗暗揣想他是誰的樁腳,他如何分配宗教虔誠和政治利益在內心的份量?當全球知名的環保人士到世界各地宣揚環境正義理念時,人類學家開始注意他的「聽眾」的屬性,暗暗猜測在這樣的場合真正交流的是什麼?
  這次,人類學家不在廚房裡用料理安撫人生,也不在大賣場分析消費者心理學,而是遍地開花,在國會、網路、黑社會、農地、南方島嶼、夜店、工廠……蹲點伏擊,共同特色就是挺著芭樂精神,照看人間,真正的人類學就在「芭樂人類學」。
  《芭樂人類學》精選共筆網站31篇人類學式生活探察,分為「芭樂人生」、「飄洋過海的芭樂」、「芭樂歌」、「芭樂票」和「芭樂的異想世界」五個單元,從你我共通的生活經驗,用人類學視角吃芭樂、看芭樂。套句人類學大師李維史陀的名言:「好吃,又好思!」(good to eat, and good to think
  • 郭佩宜 導論 「好吃,又好思」的芭樂人類學
  • Part1芭樂人生
    • 林秀幸 從菜市場到廚房:一種日常生活的「微物論」
    • 羅素玫 人類學家的餐桌:蝸牛、野菜和cekiw
    • 郭佩宜 八卦,不簡單!
    • 講古 黑道人類學
    • 彭仁郁 「夜店咖」,性/情慾解放為了抵達真愛?
    • 方怡潔 金融風暴與鬧鬼的工廠
    • 邱韻芳 當人類學家「進入」大專山地服務團
    • 宋世祥 「真命天子」與「買不起的風水」
  • Part2飄洋過海的芭樂
    • 潘美玲 進入田野,「使命必達」
    • 陳伯楨 Z縣的聖誕節
    • 陳玉苹 「傳統」可以外包嗎?
    • 徐雨村 馬來西亞天鵝城華人的「大中國主義」
    • 何撒娜 韓劇裡的泡菜戰爭
    • 趙恩潔 人,是怎麼死的?
  • Part3芭樂歌
    • 呂心純 為什麼胎教要聽莫札特?
    • 劉正元 「時間都停了,他們都回來了」:高雄市移動卡拉OK
    • 林子晴、胡正恆 曼德拉的身影,非洲音樂地景的啟應
    • 林浩立 饒舌、革命與伊斯蘭
    • 趙綺芳 誰和你一起牽手跳舞?人類學者的一門舞蹈課
  • Part4芭樂票
    • 林秀幸 「政治的隱喻」更政治:當修辭做為方法
    • 莊雅仲 大聲民主
    • 陳伯楨 我所遇過的那些離散人群
    • 容邵武 死刑戰爭
    • 呂欣怡 橘色夜空下的社運記事
    • 郭佩宜 災難是一面照妖鏡
  • Part5芭樂的異想世界
    • 容邵武 台灣vs.香港。雙城記!一個故事?
    • 鄭瑋寧 自由市場與個人自由的兩難情愫
    • 江芝華 關於一個社會的想像:全新的帢塔胡予克社會
    • 鄭瑋寧 家,安身寓居的所在?
    • 李宜澤 農業活動背後的環境倫理
    • 蔡晏霖 重返土地,是最基進的革命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