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緣起於作者在準備「戶外遊憩管理」課程教學講義的過程中,發現參考內容大都來自於外文書中的概念,反觀國內雖然有越來越多關於戶外遊憩管理的議題研究,卻沒有一本教學用書。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實在需要有一本中文教科書,作為戶外遊憩管理教學與推廣的基礎。因此,在華杏出版機構的大力邀約與協助下,在2009年7月完成第一版發行。經過五年之後,鑑於戶外遊憩管理議題與資料的更新,所以進行再版作業。
本書再版的章節安排上,仍然維持四大篇,共十四章。首先,第一篇〈導論〉介紹戶外遊憩管理的基本概念、定義、體驗模式與效益;第二篇〈戶外遊憩資源〉介紹臺灣與美國的戶外遊憩資源分類架構與系統,以及臺灣的國家公園與國家自然公園;第三篇〈戶外遊憩行為〉主要在探究戶外遊憩中的遊客行為,內容包含:需求、動機、參與情形、遊憩專門化、擁擠與調適策略、遊憩衝突以及環境態度與行為,並且介紹管理思維的演變;最後,第四篇〈戶外遊憩管理策略〉介紹遊憩承載量評估與管理,使用者分析法與國內外正大力推動的無痕山林概念,接著探討戶外遊憩管理策略以及未來改變趨勢。除了基本的理論論述外,書中也提出相關的「小故事」案例或教案,以提供教學時師生互動討論的參考。
再版之內容,於各章增加及更新近年國內外實證研究的文獻結果。為便利讀者閱讀與查閱,特將第3章內容當中的臺灣觀光遊憩區列表整理,移至書末的附錄,並更新國家公園與國家自然公園的介紹、臺灣與美國戶外遊憩參與現況。希望透過此次改版,增加本書的參考價值。
能夠將本書完成,有賴許多人提供協助,在此深表萬分謝意。首先,誠摯感謝高俊雄校長、段兆麟副校長、劉照金院長、黃宗成院長與張良漢院長,在百忙之中抽空為本書寫推薦序,讓本書更添風采;也感謝華杏出版機構榆沁在更新資料上的用心以及校稿時給予的鼓勵與耐心。此外,助理馨凰協助整理資料,好友欽祥提供專業自行車之照片,以及多位讀者所提供一版的校正與增修寶貴建議,都使本書再版工作得以更順利與完善。
眼尖的讀者或許會發現,許多配合章節內容的照片,多半都是作者一家人造訪國內外各遊憩區所拍攝,因此還要提到我們的兩個寶貝女兒,不但是讓我們能夠持續寫下去的主要動力,也和我們走遍國內外許多地方一同完成「蒐集資料與照片」的任務!
最後,雖然經過多次的閱讀與校稿,不免仍有疏忽或遺漏之處,我們相當願意虛心受教,還請各位先進不吝予以指教。
吳崇旗、王偉琴 謹誌於高雄鳳凰錦榭
本書再版的章節安排上,仍然維持四大篇,共十四章。首先,第一篇〈導論〉介紹戶外遊憩管理的基本概念、定義、體驗模式與效益;第二篇〈戶外遊憩資源〉介紹臺灣與美國的戶外遊憩資源分類架構與系統,以及臺灣的國家公園與國家自然公園;第三篇〈戶外遊憩行為〉主要在探究戶外遊憩中的遊客行為,內容包含:需求、動機、參與情形、遊憩專門化、擁擠與調適策略、遊憩衝突以及環境態度與行為,並且介紹管理思維的演變;最後,第四篇〈戶外遊憩管理策略〉介紹遊憩承載量評估與管理,使用者分析法與國內外正大力推動的無痕山林概念,接著探討戶外遊憩管理策略以及未來改變趨勢。除了基本的理論論述外,書中也提出相關的「小故事」案例或教案,以提供教學時師生互動討論的參考。
再版之內容,於各章增加及更新近年國內外實證研究的文獻結果。為便利讀者閱讀與查閱,特將第3章內容當中的臺灣觀光遊憩區列表整理,移至書末的附錄,並更新國家公園與國家自然公園的介紹、臺灣與美國戶外遊憩參與現況。希望透過此次改版,增加本書的參考價值。
能夠將本書完成,有賴許多人提供協助,在此深表萬分謝意。首先,誠摯感謝高俊雄校長、段兆麟副校長、劉照金院長、黃宗成院長與張良漢院長,在百忙之中抽空為本書寫推薦序,讓本書更添風采;也感謝華杏出版機構榆沁在更新資料上的用心以及校稿時給予的鼓勵與耐心。此外,助理馨凰協助整理資料,好友欽祥提供專業自行車之照片,以及多位讀者所提供一版的校正與增修寶貴建議,都使本書再版工作得以更順利與完善。
眼尖的讀者或許會發現,許多配合章節內容的照片,多半都是作者一家人造訪國內外各遊憩區所拍攝,因此還要提到我們的兩個寶貝女兒,不但是讓我們能夠持續寫下去的主要動力,也和我們走遍國內外許多地方一同完成「蒐集資料與照片」的任務!
最後,雖然經過多次的閱讀與校稿,不免仍有疏忽或遺漏之處,我們相當願意虛心受教,還請各位先進不吝予以指教。
吳崇旗、王偉琴 謹誌於高雄鳳凰錦榭
-
第1篇 導論
-
CHAPTER1 戶外遊憩管理的概念
-
第一節 休閑、遊憩與戶外油氣的定義
-
第二節 戶外遊憩的相關概念與學科
-
第三節 戶外遊憩管理的重要性
-
-
CHAPTER2 戶外遊憩體驗模式
-
第一節 戶外遊憩體驗的階段
-
第二節 戶外遊憩體驗的模式
-
第三節 戶外遊憩的效益
-
-
-
第2篇 戶外遊憩資源
-
CHAPTER3 戶外遊憩資源系統
-
第一節 遊憩資源的分類
-
第二節 美國戶外遊憩資源系統
-
第三節 臺灣戶外遊憩資源系統之架構
-
第四節 臺灣戶外遊憩資源的使用現況
-
-
CHAPTER4 國家公園
-
第一節 國家公園及國家自然公園概述
-
第二節 臺灣國家公園及國家自然公園
-
第三節 經營管理與相關研究趨勢
-
-
-
第3篇 戶外遊憩行為
-
CHAPTER5 需求、動機、參與及管理思維的轉變
-
第一節 戶外遊憩的需求
-
第二節 戶外遊憩的動機與參與
-
第三節 戶外遊憩管理思維的轉變
-
-
CHAPTER6 遊憩專門化
-
第一節 過去使用經驗
-
第二節 遊憩專門化的要素
-
第三節 遊憩專門化相關概念與研究
-
-
CHAPTER7 擁擠與調適策略
-
第一節 遊客人數、擁擠與滿意度
-
第二節 影響擁擠知覺的因素
-
第三節 調適策略
-
-
CHAPTER8 遊憩衝突
-
第一節 理論模式
-
第二節 外群體與內群體遊憩衝突
-
第三節 遊憩衝突管理策略
-
-
CHAPTER9 環境態度與行為
-
第一節 環境態度
-
第二節 環境行為
-
第三節 戶外遊憩經驗的影響
-
-
-
第4篇 戶外遊憩管理策略
-
CHAPTER10 遊憩承載量評估及管理
-
第一節 遊憩承載量
-
第二節 遊憩機會序列
-
第三節 評估的標準與架構
-
-
CHAPTER11 使用者分析法
-
第一節 戶外遊憩常見的問題
-
第二節 使用者分析法
-
第三節 使用者分析法的管理應用
-
-
CHAPTER12 無痕山林
-
第一節 無痕山林的發展與概念
-
第二節 無痕山林七大準則
-
第三節 無痕山林教學案例
-
-
CHAPTER13 戶外遊憩管理策略
-
第一節 管理策略的分類
-
第二節 間接式管理策略
-
第三節 直接式管理策略
-
-
CHAPTER14 戶外遊憩的未來改變與趨勢
-
第一節 戶外遊憩在社會面上的改變
-
第二節 戶外遊憩在科技面上的改變
-
第三節 戶外遊憩在經濟面上的改變
-
第四節 戶外遊憩在環境面上的改變
-
第五節 戶外遊憩在政治面上的改變
-
-
-
附錄
-
附錄一 臺灣觀光遊憩區
-
附錄二 國家公園及國家自然公園彙整表
-
附錄三 國家級風景區彙整表
-
附錄四 直轄市、縣(市)級風景特定區彙整表
-
附錄五 國家森林遊樂區彙整表
-
附錄六 行政院退輔會休閒農場彙整表
-
附錄七 自然保護區彙整表
-
附錄八 自然保留區彙整表
-
附錄九 野生動物保護區彙整表
-
附錄十 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彙整表
-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