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 自序
-
第一章 在哈佛遇見李維史陀
-
詩、結構、普遍真理
-
魔術師的咒語
-
這才是自由討論
-
垃圾變黃金
-
-
第二章 人類學大轉向
-
離開安樂椅
-
馬林諾斯基革命
-
雙重焦距
-
從普遍轉向獨特
-
忘了我是誰
-
從獨特轉向結構
-
-
第三章 進入憂鬱的熱帶
-
地質學、佛洛伊德、馬克思
-
向語言學取經
-
探索基本結構
-
-
第四章 曖昧如詩
-
只能用詩來描述
-
詩學式成就
-
曖昧歧義的力量
-
從除魅開始
-
永遠來不及
-
詩不須被證明
-
-
第五章 穿梭於個別現象與基本結構之間
-
挑戰「存在主義」熱潮
-
兩種結構主義
-
誇富宴的功能與意義
-
是詩還是科學?
-
大師風範
-
-
第六章 人類學家是創造者
-
尋找「總意義」
-
跨越疆界的基本樣式
-
用人類學取代哲學
-
女店員式的形上學
-
別鬧了,存在主義!
-
以創造超越蒐集
-
得魚不忘筌
-
-
第七章 大知識
-
世界就像一隻小風車
-
無盡的名單
-
拒絕化約
-
類比式思維才是主流
-
-
第八章 野性思維
-
不受科學因果證明所侷限
-
生活在現代藝術的黃金年代裡
-
一起向野蠻人學習
-
跨越學科壁壘
-
-
第九章 前往新世界
-
萬物還來不及命名的新世界
-
新興的衰敗/熟成的滋味
-
誰的「日常生活」?
-
種姓制度與素食主義
-
-
第十章 不再理所當然
-
鎖定野蠻人
-
從民族學到民族誌
-
異文化不必遙遠
-
顛覆必然性
-
-
第十一章 二元對立──李維史陀的思想核心
-
誰才比較像「人」?
-
分析心靈功能
-
對稱的不對稱
-
執著於二元論
-
建立文化元素表
-
結構與多樣性的曖昧矛盾
-
真正的洞見
-
-
第十二章 承先啟後
-
為什麼是蕭邦?
-
所有的經驗都是當下的
-
「現代偏見」的用處
-
-
第十三章 遠行的意義
-
成神就不再是人
-
為了證明黑天鵝不存在
-
去一次就夠了
-
在遠方尋找自己
-
-
第十四章 不斷擴大的結構
-
不斷修補、不斷包納
-
科學其實是特例
-
結構主義開枝散葉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