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保險監管之理論與實務
- 發行序
- 推薦序
- 自序
-
第一章經濟學家對市場發展之影響
-
壹、經濟學家對經濟發展之看法
-
一、提倡自由經濟的亞當‧史密斯
-
二、建立市場供給需求的馬歇爾
-
三、主張政府干預的凱因斯
-
四、肯定小而美政府的傅利曼
-
五、對政府不必期待過多的布坎南
-
-
貳、市場失靈與政府管制
-
一、市場失靈
-
二、政府管制
-
三、政府失靈
-
-
參、保險監管之理論
-
一、保險特性理論
-
二、經濟理論
-
-
肆、平等與效率
-
一、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
二、政府與市場應予兼顧
-
-
伍、保險監管之國際組織
-
一、工業革命
-
二、國際保險監管之架構
-
-
-
第二章保險監管之意義與先決條件
-
壹、保險監管之意義
-
一、保險監管之內涵
-
二、保險監管之目的
-
三、保險監管之目標
-
四、保險監管之框架
-
五、保險監管之規範
-
六、保險監管之實質內容
-
七、保險監管之原因─市場失靈
-
八、保險監管之失敗─政府失靈
-
-
貳、保險監管之先決條件
-
一、健全的總體經濟與產業政策
-
二、良好的公共基礎建設
-
三、有效的市場紀律
-
四、公共安全之保護
-
-
參、保險監管人員之適格性
-
肆、保險業重要人員之適格性
-
-
第三章風險與風險管理
-
壹、風險
-
一、風險之意義
-
二、風險之本質
-
三、不確定性理論
-
-
貳、風險管理
-
一、風險管理之演變
-
二、風險管理之形成
-
-
參、企業風險管理
-
肆、保險業自我風險及清償能力之評估
-
一、風險管理政策
-
二、保險公司之風險容忍度
-
三、風險回應
-
四、自我風險及清償能力評估
-
五、持續性分析
-
-
-
第四章保險業所面臨之風險
-
壹、保險業營運之風險
-
一、市場風險
-
二、信用風險
-
三、作業風險
-
四、流動性風險
-
五、保險風險
-
六、資產負債配置風險
-
-
貳、保險業營運之核心風險(ManagingCooperateRisks)
-
一、十大風險
-
二、風險趨勢分析
-
-
-
第五章保險業風險之量化與質化管理
-
壹、讓數字會說話
-
一、機率
-
二、標準差
-
三、Z值
-
四、常態分配
-
五、信賴區間與信心水準
-
-
貳、量化風險之基礎
-
一、預期報酬與風險
-
二、標準差之運用
-
-
參、風險值
-
一、風險值之意義
-
二、歷史背景
-
三、風險值計算
-
-
肆、信用損失
-
一、預期信用損失之意義
-
二、預期信用損失之計算
-
-
伍、作業風險之量化
-
一、作業風險之意義
-
二、作業風險和管理工具
-
-
陸、風險質化之基礎
-
一、風險質化之意義
-
二、風險質化之方法
-
-
-
第六章資本適足性
-
壹、資本需求之意義
-
一、最低資本
-
二、經濟資本
-
-
貳、資本之功能
-
一、提供營運
-
二、抵禦持續經營中的波動風險
-
三、建立消費者信心
-
四、提升信用評等
-
五、確保被保險人之權益
-
-
參、保險業之資本需求與風險
-
一、資產風險
-
二、集中風險
-
三、負債風險
-
四、資產負債配置風險
-
五、作業風險
-
-
肆、資本適足之目的
-
一、維持清償能力標準
-
二、訂定保險業資本適足率之計算
-
三、未達適足標準之處分
-
-
伍、SolvencyII與RBC資本制度之特色
-
一、歐盟SolvencyII制度
-
二、美國現行風險資本額制度
-
-
陸、IAIS全球統一資本適足率之訂定
-
-
第七章資產與負債評價
-
壹、資產評價
-
一、認許與非認許資產
-
二、資產評價應注意之事項
-
三、資產配置波動性之考慮
-
四、投資在保險業占了重要地位
-
-
貳、負債評價
-
一、負債評價之原則
-
二、負債評價應注意之事項
-
三、臺灣利差損的因應之道
-
-
參、業主權益評價
-
一、業主權益之意義
-
二、資產、負債評價影響業主權益
-
-
肆、其他考慮
-
一、資產負債計價之困難
-
二、投資與責任準備金之重要性
-
-
-
第八章市場商業行為與資訊揭露
-
壹、市場商業行為
-
一、市場商業行為之意義
-
二、市場商業行為之規範
-
-
貳、資訊揭露
-
一、資訊揭露之意義
-
二、基本理論:資訊不對稱
-
三、消費者如何取得保險業之公開資訊
-
四、資訊揭露之原則
-
五、人身保險業公開資訊之實質內容
-
-
-
第九章保險業之檢查
-
壹、我國保險業之檢查方式
-
一、保險業檢查之目的
-
二、保險業檢查之注意事項
-
三、保險業檢查之範圍
-
四、保險業之檢查計畫擬定
-
-
貳、整合性之風險檢查方式
-
一、實地檢查(On-siteInspection)
-
二、遠距監控(Off-siteMonitoring)
-
-
參、我國保險業檢查實務之重點
-
一、招攬作業之查核
-
二、準備金之查核
-
三、資金運用於購買不動產之查核
-
四、資金運用於放款之查核
-
-
肆、我國主管機關對保險業檢查缺失型態分析
-
一、資金運用
-
二、風險管理
-
三、業務招攬
-
四、公司治理
-
五、商品審查
-
六、資訊公開
-
七、會計評價
-
八、資產配置
-
九、保費解繳
-
十、其他缺失
-
-
伍、保險公司罰例統計
-
陸、保險業檢查未來發展之方向
-
-
第十章 再保險監管─傳統再保與新興再保監管
-
壹、再保險監管之目的
-
貳、再保險監管之原則
-
一、基本原則
-
二、重要考量因素
-
三、再保險監管實質內容
-
-
參、再保險監管之程序
-
一、檢視再保險之計畫
-
二、瞭解保險公司之再保策略
-
三、確認再保險人之風險
-
四、瞭解再保契約之內容
-
-
肆、傳統再保險監管之注意事項
-
一、傳統再保險
-
二、傳統再保險監管
-
-
伍、新興風險移轉之監管
-
一、新興風險移轉工具之形式
-
二、新興風險移轉之特徵
-
-
-
第十一章 保險業之財務報表與國際會計準則
-
壹、財務報表之意義
-
一、財務報表之目的與前提
-
二、哪些人需要財務報表
-
三、財務報表之價值
-
四、財務報表之種類
-
五、保險業財務報表之編製
-
六、一般公認會計原則與監理會計原則之差異
-
-
貳、國際會計準則
-
一、國際會計準則(IFRS)之緣由
-
二、國際會計準則之意義
-
三、我國保險業實施IFRS之概要
-
四、國際會計準則制度之影響
-
五、何謂公平價值法(Fair Value)
-
六、國際會計準則實施對我國保險業之影響
-
-
-
第十二章 保險業之公司治理
-
壹、公司治理之意義
-
一、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
-
二、公司治理之重點
-
三、公司治理與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
-
四、公司治理與我國保險業之關係
-
五、公司治理與IAIS之考慮層面
-
-
貳、公司治理之源起
-
一、恩隆(Enron)事件
-
二、力霸事件
-
-
參、公司治理之發展
-
肆、公司治理之理論
-
一、股東中心理論(Shareholder-focused Theory)
-
二、利害關係人理論(Stakeholder Theory)
-
-
伍、公司治理之落實
-
一、董事會之職責
-
二、高階主管之責任
-
三、內部控制之目標
-
四、內部控制制度之措施
-
五、設立獨立董事會制度
-
六、設置風險管理委員會、審計委員會
-
-
陸、公司治理之犯罪模式與財務危機之特徵
-
一、犯罪模式之特徵
-
二、財務危機之特徵
-
-
-
第十三章 保險業之清償能力與退場機制
-
壹、清償能力之意義
-
貳、保險業清償能力之目的
-
參、世界兩大清償能力標準監管框架
-
一、IAIS之監管框架
-
二、歐盟之監管框架
-
三、歐盟的SolvencyI與SolvencyII之差異
-
-
肆、清償能力評估之基礎
-
伍、我國清償能力標準之訂定與演變
-
陸、我國保險業資產不足清償負債時之處分
-
柒、其他國家清償能力之訂定與監管行動標準
-
一、美國
-
二、日本
-
-
捌、保險業之退場機制
-
一、退場機制之意義
-
二、問題保險公司之出現
-
三、退場機制之措施
-
-
玖、臺灣退場經驗
-
一、臺灣保險業之成長
-
二、臺灣保險業之退場經驗
-
三、臺灣壽險公司現階段之經營危機
-
-
拾、其他國家之退場經驗
-
一、日本退場經驗
-
二、美國退場經驗
-
三、英國退場經驗
-
-
-
第十四章 保險監管未來發展趨勢
-
壹、建立全球統一之保險業資本適足率標準
-
貳、改變電子商務之保險行銷
-
參、落實保險公司治理之程度
-
肆、其他
-
一、經營理念
-
二、人口老化
-
三、利率走勢、外匯變動與通貨膨漲
-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