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日治時期日臺傳統文人書畫研究

出版日期
2015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3390350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以往台灣美術史的研究,大都認為日治時期官方提倡東洋畫,而傳統書畫就此沒落。但是,隨著資料的整理,我們發現當時,留下不少日台雅集的書畫作品。本文擬從日本在台所舉辦的雅集活動,來探討他們如何建構日、臺之間的文化重整,及如何從創造歷史到邁向想像的共同體;同時本文也分析,台灣傳統文人在此時局下,他們仍然堅持傳統藝術,並且帶有很深的遺民情結,尤其他們在日本的統治下,如何追尋自我的適應及其對時代的積極意義。
  • 自序
  • 導論
  • 第一章 日治初期日臺雅集概況
    • 第一節 日治初期的同化政策
    • 第二節 日治初期的「雅集同文」活動
  • 第二章 昇平景象的形塑:官民同樂的雅集活動
    • 第一節 「南菜園」為中心的雅集
    • 第二節 「鳥松閣」為中心的雅集
    • 第三節 田健治郎總督主持的雅集
    • 第四節 上山滿之進總督為主的雅集
    • 第五節 紀念性的雅集
  • 第三章 共同傳統的塑造:蘭亭雅集與赤壁雅會
    • 第一節 大正時期的蘭亭雅集
    • 第二節 日治時期的赤壁雅集
  • 第四章 日臺傳統雅集的繪畫題材
    • 第一節 傳統雅集的新題材
      • 一、類似金石派的畫風
      • 二、禪畫的題材盛行
      • 三、合作畫
      • 四、山岳畫
      • 五、類似日本的俳畫
      • 六、「墨戲」作品
      • 七、幽靈及宗教類作品
      • 八、寫生風景畫
      • 九、寓言式的水墨畫
      • 十、能樂人物的題材
    • 第二節 沿襲舊有的題材
      • 一、傳統的山水畫
      • 二、傳統花卉草蟲的題材
    • 第三節 結論
  • 第五章 日本帝國主義與文人畫
    • 第一節 日本帝國主義的興起
    • 第二節 南畫新論的興起
    • 第三節 大正時期文人畫的復興
  • 第六章 在臺日本文人與臺灣的傳統畫壇
    • 第一節 臺灣書畫會:以詩書畫傳天下,皆在救亂世而使平和
    • 第二節 臺灣南宗畫會:振興南畫就是對東方民族的同化184
    • 第三節 藝術無國界,日華親善保東亞和平
    • 第四節 趣味同人會:趣味是包含鄉土歷史並融入母國文化
      • 一、趣味同人會的宗旨:趣味是對文明的提升
      • 二、離開歷史就沒有趣味:趣味就是帶有日本國魂及武士道的精神
      • 三、趣味同人會的活動:從日華親善邁向大東亞共榮
    • 第五節 結論
  • 第七章 北臺灣傳統文人的書畫活動
    • 第一節 魏清德報導北部的收藏家
      • 一、北部以板橋林家為傳統收藏重鎮
      • 二、許丙(1891-1963)的收藏
      • 三、陳天來(1872-1939)的收藏
      • 四、王少濤(1883-1948)的收藏
      • 五、魏清德(1886-1964)的收藏
    • 第二節 新竹的書畫收藏家
      • 一、李逸樵(1883-1945)的收藏
      • 二、張純甫(1888-1941)的收藏
      • 三、魏經龍(1907-1998)的收藏
    • 第三節 傳統文人的鑑賞活動
    • 第四節 傳統文人的繪畫理念
      • 一、詩書畫,首重書卷氣
      • 二、未畫先問學,揮毫意在先
      • 三、文人心中失根的蘭花
  • 第八章 詩畫中的鯤島遺民
    • 第一節 文人心中的鯤島遺民
    • 第二節 桃源有記終虛境
    • 第三節 落花到死亦含香
    • 第四節 結論
  • 參考書目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