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 圖版
- 胡序 胡楚生
- 現代中國經學全方位研究 奠基與拓展者──林慶彰教授〈代序〉 李威熊
-
經學評論
-
《詩》「彼其之于」及「於焉嘉客」釋義 龍宇純
-
中日儒學交會的亮光──記《論語思想史》中文版的刊行 楊菁
-
〈中國經學史上的回歸原典運動〉簡評 楊晉龍
-
林慶彰先生〈中國經學史上的回歸原典運動〉一文述評 劉柏宏
-
附:對楊、劉兩先生文評的回應 林慶彰
-
-
晚明與晚清的回歸原典運動 曹美秀
-
〈明末清初經學研究的回歸原典運動〉評介 曾軍
-
談《點校補正經義考》 王紹曾
-
附:林慶彰教授的回應 林慶彰
-
-
《點校補正經義考》第六、七冊《孝經》部分標點疑誤 彭林
-
《點校補正經義考》平議 張宗友
-
《點校補正經義考》易類標點商榷舉隅 張宗友
-
《點校補正經義考》〈孝經類〉、〈孟子類〉標點指瑕 石立善
-
培育經學幼苗的園地──《經學研究論叢》簡介 何淑蘋
-
臺灣學者對姚際恆的研究〈上〉──關於姚際恆研究文獻的整理 林祥徵
-
細奇冊府,總前代之遺編──《民國時期經學叢書》簡介 陳惠美
-
斯文延不墜,茂典振學風──專訪林慶彰教授談《民國時期經學叢書》 何淑蘋
-
經學史研究的總工程師──林慶彰教授 葉純芳
-
經學園地裡的一棵大樹──臺灣著名學者林慶彰教授經學研究述評 林祥徵
-
評《中國經學相關研究博碩士論文目錄《1978-2007》 蘇琬鈞
-
為工具書編印啟新猷──評《中國經學相關研究博碩士論文目錄》 丁原基
-
民國時期的經學文獻保存與利用──評介林慶彰主編《民國時期經學叢書》 郭明芳
-
林慶彰先生經學研究貢獻三題 朱岩
-
-
文獻學評論
-
評《蔡元培張元濟往來書札》 陶英惠
-
傳承與開拓──介紹林慶彰先生《偽書與禁書》 涂茂奇
-
《中國學術思想研究輯刊》簡介 陳顥哲
-
談《經學研究論叢》與《國際漢學論叢》──兼談「以書代刊」的學術價值與困境 葉純芳
-
陳滿銘與林慶彰兩位教授學術評論集評介──兼論學術評論集的重要性 陳韋哲
-
臺灣「中研院」文哲所的古籍整理 林祥徵
-
一葉知秋:讀《書評寫作指引》 丁原基
-
林慶彰著《偽書與禁書》評議及其他 朱傑人
-
-
媒體報導
-
林慶彰:甘將此生付經學 陳菁霞
-
大陸經學研究時有不該有的硬傷──訪林慶彰 陳菁霞
-
啟來軫以通途 張泉
-
專訪林慶彰教授 簡瑞文
-
中研院經學研究學人座談紀要 倪孟安、黃咨玄
-
中國社科院舉辦「經學史研究」專題報告 鄭任釗
-
林慶彰老師的儒雅 河流夢
-
林慶彰教授講授「經學與帝王之學」未署名
-
經書與帝王學──林慶彰先生講座簡錄 靜園主人
-
臺灣中央研究院文哲研究所博士生導師林慶彰先生來我校講學 校黨委宣傳部
-
二O一O年中國經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我校舉行 未署名
-
林慶彰先生委托贈送敝館文哲所叢刊八種 未署名
-
繼絕起廢 重振經學──林慶彰先生〈中國經學的特質〉講座側記 陳良中
-
聽臺灣中研院研究員林慶彰的經學報告 楊少涵
-
臺灣教授林慶彰:《詩經》教您做人做官 藍碧霞
-
「國學研究缺了一隻腳」──海峽兩岸國學論壇新聞發布會上,兩岸學者闡述《詩經》研究的重要性 林曉雲、高今環、呂倩玲
-
《詩經》教你追求百年之好──倡導尊重生命也批評不公不義 林曉雲
-
「經學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林慶彰先生榮退紀念」學術研討會 葉純芳
-
「經學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林慶彰先生榮退紀念研討會」會議報導 京都大學文學研究科.文學部
-
-
相關文獻
-
「專科學校國文教育何去何從? 」座談會 林政言
-
乾嘉學者之義理學座談會──乾嘉學術研究的展望 周美華
-
二十一世紀中國經學研究之展望 葉純芳
-
《詩經通論》的研究現狀 吳超華
-
臺灣訪學雜記 路新生
-
記錯了的評論 羅志田
-
-
附錄
-
林慶彰教授著作目錄 張晏瑞、陳水福原編,廖威茗增補
-
附:研究評論目錄 廖威茗編
-
-
林慶彰教授指導博碩士論文一覽表 郭妍伶、楊雁婷編
-
- 編後記 孫劍秋、張曉生
- 編者簡介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