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朱耀沂教授,畢生投入昆蟲學研究,而有「昆蟲博物館」之稱號
本書為朱耀沂老師數十年心血研究的結晶與菁華
從清領到日治時期,以昆蟲學研究為線索,勾勒臺灣史發展的不同面向
臺灣,雖為面積僅3萬6千平方公里的蕞爾小島,但從平地到高山,卻呈現熱帶、亞熱帶、溫帶及亞寒帶不同的氣候帶,造就複雜多樣的植物相及昆蟲相,目前已知昆蟲種類已超過兩萬種以上。
本書作者朱耀沂以其豐富的昆蟲學及歷史學知識,透過輕鬆、漫談的說故事方式,娓娓道出臺灣昆蟲學將近四百年的發展。全書以恢弘雄偉的氣勢呈現臺灣地理環境的特殊性,將臺灣的自然史上溯至億萬年前的洪荒時期,並且從臺灣早期漢人在地方志留下的昆蟲記載切入,娓娓道出十九世紀中葉西方博物學者斯溫侯、傳教士馬偕等的採集行蹤,以及日本治臺後素木得一、大島正滿、一色周知對臺灣產昆蟲帶有殖民性格的研究歷程。
藉由科學史的角度,本書勾勒出臺灣昆蟲學以害蟲之研究和防治為主的發展脈絡,以科學史的角度勾勒另類的臺灣史書寫面向,更論及臺灣博物館、臺北帝國大學、臺中農林專門學校的創設,揭櫫「臺灣昆蟲學的興起與近代臺灣的命運息息相關」的事實。
本書為朱耀沂老師數十年心血研究的結晶與菁華
從清領到日治時期,以昆蟲學研究為線索,勾勒臺灣史發展的不同面向
臺灣,雖為面積僅3萬6千平方公里的蕞爾小島,但從平地到高山,卻呈現熱帶、亞熱帶、溫帶及亞寒帶不同的氣候帶,造就複雜多樣的植物相及昆蟲相,目前已知昆蟲種類已超過兩萬種以上。
本書作者朱耀沂以其豐富的昆蟲學及歷史學知識,透過輕鬆、漫談的說故事方式,娓娓道出臺灣昆蟲學將近四百年的發展。全書以恢弘雄偉的氣勢呈現臺灣地理環境的特殊性,將臺灣的自然史上溯至億萬年前的洪荒時期,並且從臺灣早期漢人在地方志留下的昆蟲記載切入,娓娓道出十九世紀中葉西方博物學者斯溫侯、傳教士馬偕等的採集行蹤,以及日本治臺後素木得一、大島正滿、一色周知對臺灣產昆蟲帶有殖民性格的研究歷程。
藉由科學史的角度,本書勾勒出臺灣昆蟲學以害蟲之研究和防治為主的發展脈絡,以科學史的角度勾勒另類的臺灣史書寫面向,更論及臺灣博物館、臺北帝國大學、臺中農林專門學校的創設,揭櫫「臺灣昆蟲學的興起與近代臺灣的命運息息相關」的事實。
日本九州大學博士,國立臺灣大學昆蟲學系名譽教授,曾任國立臺灣大學植病系系主任、中華昆蟲學會理事長 、中華植物保護學會理事長、亞太昆蟲學會理事長、高考典試委員、農業國家標準起草委員、臺灣省通志審查委員、臺糖評議委員、農林廳評議委員等職,除學術著作外,著有多本昆蟲科普書籍。
- 自序
- 誌謝
- 第一章 臺灣的自然環境─昆蟲王國的由來
-
第二章 記載臺灣產昆蟲的地方志
-
一、何謂地方志
-
二、清康熙時期的地方志
-
三、清乾隆時期的地方志
-
四、清末的地方志
-
五、地方志中的昆蟲特徵
-
-
第三章 臺灣昆蟲學的曙光
-
一、十九世紀以前西方人在臺灣的活動
-
二、亞當斯(A. Adams)在東洋海域的探查
-
三、斯溫侯(R. Swinhoe)與臺灣的動物學研究
-
1. 集外交官、博物學者於一身的斯溫侯
-
2. 斯溫侯在臺灣博物學上的貢獻
-
3. 斯溫侯在臺灣昆蟲學上的貢獻
-
-
四、馬偕(G. L. Mackay)與臺灣的昆蟲、自然
-
五、喜愛昆蟲的海關官員
-
1. 蝶、蛾類採集專家赫布遜(H. E. Hobson)
-
2. 以鳥類研究為主的動物專家拉圖雪(J. D. La Touche)
-
-
六、動物採集人赫爾斯特(P. A. Holst)
-
七、栗田萬次郎與臺灣的食蝸步行蟲
-
-
第四章 臺灣昆蟲學的開拓(I)─昆蟲的採集與昆蟲相的調查
-
一、日治時代初期的日籍採集人及研究者
-
1. 多田綱輔
-
2. 三宅恆方
-
3. 平山修次郎
-
4. 永澤定一、粟野傳之丞、志津基太郎、渡邊龜作
-
-
二、來臺的歐美學者及業餘學者
-
1. 柯貝爾(A. Koebele)
-
2. 喬那士(F. M. Jonas)
-
-
-
第五章 臺灣昆蟲學的開拓(II)─關於森林昆蟲學
-
一、森林害蟲研究的緣起
-
二、與森林害蟲研究有關的人士
-
1. 樟樹害蟲研究與佐佐木忠次郎
-
2. 牧茂市郎
-
3. 村山釀造
-
4. 水戶野武夫
-
-
三、森林害蟲及其他害蟲的天敵利用
-
-
第六章 臺灣昆蟲學的開拓(III)─關於甘蔗害蟲的研究
-
一、甘蔗害蟲研究的緣起
-
二、與甘蔗害蟲研究有關的人士
-
1. 松村松年
-
2. 仁禮景雄
-
3. 石田昌人
-
4. 高野秀三
-
5. 柳原政之
-
6. 高橋秀雄
-
7. 松本福馬
-
8. 其他研究人員
-
-
三、甘蔗害蟲的天敵利用
-
1. 利用外來天敵的防治
-
2. 外籍專家的來臺尋找天敵
-
-
-
第七章 臺灣昆蟲學的開拓(IV)─臺灣總督府農事試驗場與素木得一
-
一、農事試驗場的設立及其發展過程
-
二、與農事試驗場昆蟲部、農業試驗場應用昆蟲科相關的人士
-
1. 堀健
-
2. 新渡戶稻雄
-
3. 素木得一
-
4. 楚南仁博
-
5. 稻村宗三
-
6. 鳥羽源藏
-
7. 大國督
-
8. 高橋良一
-
9. 三輪勇四郎
-
10. 赤坂靜雄、福田計
-
11. 松田盛行、森山忠光、吉田忠之
-
12. 福田仁郎
-
-
三、農事試驗場昆蟲標本的充實
-
四、關於「素木標本」
-
-
第八章 臺灣昆蟲學的開拓(V)─衛生昆蟲學的萌芽與發展
-
一、鼠疫與瘧疾
-
二、瘧蚊研究的先行者
-
1. 木下嘉七郎
-
2. 羽鳥重郎
-
3. 宮島幹之助
-
-
三、衛生昆蟲學研究的中堅分子
-
1. 小泉丹
-
2. 森下薰
-
3. 大森南三郎
-
4. 岡田豐日
-
5. 杉本正篤
-
-
四、瘧蚊的防治與大肚魚
-
-
第九章 關於數種害蟲的專題
-
一、白蟻的研究
-
1. 白蟻問題的緣起
-
2. 與白蟻研究有關的昆蟲專家
-
-
二、臺灣的飛蝗
-
三、危害水稻的螟蟲
-
四、褐飛蝨及其他水稻害蟲
-
五、吹綿介殼蟲及其天敵澳洲瓢蟲
-
六、箭頭介殼蟲
-
七、東方果實蠅與瓜實蠅
-
-
第十章 有用昆蟲的利用與昆蟲保育
-
一、膠蟲的引進
-
二、家蠶的飼養與養蠶業
-
三、楓蠶業的盛衰
-
四、蝴蝶加工業
-
五、天然紀念物的指定
-
六、寬尾鳳蝶的發現
-
-
第十一章 業餘的歐籍昆蟲專家
-
一、外交官威爾曼(A. E. Wileman)與臺灣的蝶、蛾類
-
二、身兼採集人與標本商的紹德(H. Sauter)
-
1. 紹德的生平
-
2. 紹德在臺灣的採集品
-
3. 紹德與弗拉斯多福(H. Fruhstorfer)
-
-
-
第十二章 臺灣博物館與臺灣博物學會
-
一、臺灣博物館
-
1. 臺灣博物館的創立
-
2. 第一任館長川上瀧彌
-
3. 名採集人菊池米太郎
-
4. 博物學者堀川安市
-
-
二、臺灣博物學會
-
1. 臺灣博物學會的創立
-
2.《臺灣博物學會會報》與《科學の臺灣》
-
-
三、有關昆蟲的其他刊物
-
四、具代表性的昆蟲書籍
-
五、臺北帝國大學生物學研究會與臺灣昆蟲學會
-
-
第十三章 關於植物檢疫工作
-
一、植物檢疫在臺灣的緣起
-
二、植物檢查所的昆蟲研究人員
-
1. 一色周知
-
2. 是石鞏
-
3. 三坂和英、內田宏、澤田桂吉
-
4. 大內實
-
5. 萱嶋泉
-
-
三、非洲大蝸牛 ─ 利用植物檢查盲點入侵的動物
-
-
第十四章 臺中農林專門學校、臺北高等學校與臺北帝國大學的研究人員
-
一、臺中農林專門學校
-
1. 臺中農林專門學校的創立
-
2. 農林專門學校時代的蟲人
-
-
二、臺北高等學校
-
1. 臺北高等學校的設立
-
2. 臺北高等學校的蟲人
-
-
三、臺北帝國大學
-
1. 臺北帝國大學的設立
-
2. 理農學部的昆蟲.養蠶學講座
-
3. 昆蟲.養蠶學講座陣容
-
-
-
第十五章 與臺灣有關的愛蟲人士
-
一、短期停留臺灣的愛蟲人士
-
1. 摩爾垂特(A. C. Moltrecht)、萊特(S. F. Light)
-
2. 江崎悌三
-
3. 杉谷岩彥
-
4. 竹內吉藏
-
5. 內田登一、河野廣道
-
6. 津田德三、梅野明、平貞市
-
7. 葛西特(J. L. Gressitt)
-
8. 丁克漢(E. R. Tinkham)、霍夫曼(W. E. Hoffman)
-
9. 陶家駒
-
10. 中林馮次
-
11. 宮本正一
-
12. 其他愛蟲人士
-
-
二、在臺灣的業餘研究者
-
1. 池田成實
-
2. 山中正夫
-
-
三、加藤正世與臺灣的蟬
-
四、臺籍的業餘昆蟲學者
-
1. 為何難得見到臺籍業餘專家?
-
2. 王雨卿
-
3. 洪氏雪梅、張保信、吳鴻業
-
-
五、臺灣昆蟲學界的幕後支持者
-
1. 佐久間文吾、新井睦夫
-
2. 立石鐵臣
-
-
- 第十六章 結語
- 圖片出處
- 參考文獻
- 附錄 臺灣昆蟲學史話年表
-
索引
-
1. 人名中文索引
-
2. 動植物名詞中文索引
-
3. 其他名詞中文索引
-
4. 人名西文索引
-
5. 學名索引
-
6. 其他名詞西文索引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 DOI : 10.6327/NTUPRS-9789860377149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