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內容簡介 行旅,幾乎已成為現代人追尋自我、觀看世界的一個名詞,藉由空間的移動,擴大了個人的生活疆界,延伸了想像的界域。地誌則指涉著地方書寫,其間包含了對地方的定位、觀看,乃至於「書寫」及「如何書寫」。至於記憶,則又可視為一種「重要的文化選擇」。行旅記事既有地誌書寫的面向,書寫行旅經驗亦為社會記憶之積累。 本書以行旅、地誌、社會記憶三則向度詮釋王士性之紀遊書寫,並非僅為「專人」研究,而是以其為詮釋座標,透過其地域經驗的書寫,考察其對於人、地關係的思索,並就其治理經驗,思辨漢族與異族的民俗與文化。 王士性之著作《五嶽遊草》、《廣志繹》、《廣遊志》涵蓋了遊記、詩歌、筆記、雜錄,就內容而言則又有方志、行記之質素。在仕宦與世情之網中,王士性跨越了大地山川,演繹日常生活及地理想像,譜寫一曲浪遊之歌;以依違於紀實之筆與抒情之眼的文學表述,開展多重而豐富的文化視野。透過本書之考察與抉發,應可重新審視明代「遊的文學史」,還原王士性一個獨特的位置。
- 緒論
-
第一章 「發現」王士性
-
第一節 《明史》與地方志書寫中的王士性形象
-
第二節 從書序看王士性「地理書三種」之刻印與閱讀效應
-
第三節 《 五嶽遊草》、《廣遊志》、《廣志繹》三書之內容
-
第四節 王士性之遊觀及其行旅實踐
-
一、ㄔ亍地平線:關於「遊」的思辨
-
二、孤獨與群體:書信與遊觀的生成
-
-
-
第二章 遊的文學表述與文化視野
-
第一節 王士性之遊蹤及其書寫
-
第二節 《五嶽遊草》之詩文對讀
-
一、我輩復登臨:嶽遊
-
二、傷古弔今:大江南北諸遊
-
三、吾鄉勝概:吳遊與越遊
-
四、搜奇履險:蜀遊
-
五、西南勝景:滇粵遊
-
六、山川如故:楚遊
-
-
第三節 山水構圖的紀實特徵與抒情向度
-
一、以感官經驗為山水構圖
-
二、以身體經驗勾勒地誌形貌
-
三、「聲」/「身」與外在情境的交融
-
四、實境與地名的詮釋
-
-
-
第三章 地景江南:空間記憶的文化詮釋
-
第一節 何處是江南
-
第二節 空間意象的知覺與體驗
-
一、地域與民風的聯繫
-
二、「澤國」形塑的生活映象
-
-
第三節 光影染動的山水容顏
-
一、光影氛圍
-
二、遊之蹤影
-
-
第四節 文化記憶的內涵與書寫形貌
-
一、懷古與述古
-
二、吳越書寫的雙重特徵
-
-
-
第四章 地方知識:文化景觀的形構
-
第一節 「風土」觀點下的地方敘述
-
一、地理與風土
-
二、節候與身體感
-
三、物類敘寫
-
-
第二節 地域特性與人文風貌共構的文化圖景
-
一、民俗現象
-
二、常民生活
-
三、社會實錄
-
-
第三節 華夏邊緣:異文化敘述與地理想像
-
一、如何「觀看」?怎樣「獵奇」?
-
二、樂土:另一種地理想像
-
三、邊境之外的奇觀凝視
-
-
-
第五章 追蹤躡跡:地域經驗的聯繫與對話
-
第一節 地景的複寫,隔代的對話
-
第二節 續寫:范成大《桂海虞衡志》與王士性〈桂海志續〉
-
一、范成大與《桂海虞衡志》
-
二、范成大的「南方」經驗
-
三、王士性〈桂海志續〉的書寫內容
-
-
第三節 複寫/對話:范成大《吳船錄》、陸游《入蜀記》與王士性「蜀遊」四記
-
一、范成大《吳船錄》與陸游《入蜀記》
-
二、蜀地遊蹤
-
三、紀實之筆/抒情之眼
-
-
第四節 複(續)寫地景:觀看與敘述
-
一、地景「續寫」的筆法
-
二、空間意蘊與景象築構
-
-
- 結論
- 參考文獻
- 謝誌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