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中國經學研究的新視野

出版日期
2012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7397812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簡介本書收錄十篇論文,是林慶彰教授近二十年來研究經學的論文選集。每篇論文均處理到目前為止,還未有學者研究的經學問題,卓具前瞻與創見。全書大抵可分為六個研究方向:一、探討《史記》提出經書作者的淵源。二、儒家經典的權威的形成和消解。三、處理經學史上的兩種規律:第一種是注解形式的簡繁更替;第二種是回歸原典運動。四、探討經學中心國與周邊國研究經學的互動關係。五、用《詩經》的材料,來探討周代天神權威降落,人文思想興起的歷程。六、探討《詩序》地位問題,及民國初年的反《詩序》運動。由於本書有開拓視野的作用,所以命名為「中國經學研究的新視野」。
  • 自序
  • 史記所述儒家經典作者的檢討
    • 一 前言
    • 二 周易作者及傳承
    • 三 尚書的作者及流傳
    • 四 詩經的作者
    • 五 春秋的作者和傳承
    • 六 儀禮的作者及流傳
    • 七 孔子刪述六經
    • 八 結論
  • 中國經典權威形成的幾個原因
    • 一 前言
    • 二 聖人集團的制作
    • 三 典籍本身的優越性
    • 四 統治者的提倡
    • 五 科舉考試用書
    • 六 結論
  • 中國經典權威消解的幾個原因
    • 一 前言
    • 二 偽作
    • 三 闕佚
    • 四 作者問題
    • 五 記事不實
    • 六 學術思想變遷
    • 七 結論
  • 中國經學史上簡繁更替的詮釋形式
    • 一 前言
    • 二 戰國至漢初(簡)
    • 三 西漢中葉至東漢初(繁)
    • 四 東漢中葉至魏晉(簡)
    • 五 南北朝至唐中葉(繁)
    • 六 唐代後期至南宋(簡)
    • 七 元代至明初(繁)
    • 八 晚明至清初(簡)
    • 九 清中葉至清末(繁)
    • 十 清末至現在(簡)
    • 十一 結論
  • 中國經學史上的回歸原典運動
    • 一 前言
    • 二 何謂「回歸原典」
    • 三 唐中葉至宋初的回歸原典運動
    • 四 明末清初的回歸原典運動
    • 五 清末民初的回歸原典運動
    • 六 結論
  • 中國經學中的中心與周邊
    • 一 前言
    • 二 中國經典的形成
    • 三 早期經典向周邊的傳播
    • 四 經典在周邊各國所起的作用
    • 五 周邊各國經說對經學中心國的批判
    • 六 結論
  • 明清時代中日經學研究的互動關係
    • 一 前言
    • 二 明末清初儒學著作之傳入日本及其影響
    • 三 山井鼎和物觀七經孟子考文、補遺的傳入
    • 四 皇侃論語義疏的回傳
    • 五 古文孝經孔傳和孝經鄭注的回傳
    • 六 荻生徂徠論語徵的傳入
    • 七 結論
  • 從詩經看古人的價值觀
    • 一 前言
    • 二 周頌頌天
    • 三 大雅疑天
    • 四 小雅􅀑天
    • 五 國風不理天
    • 六 結論
  • 毛詩序在詩經解釋傳統上的地位
    • 一 前言
    • 二 詩序的形成和解釋觀點
    • 三 宋人對詩序價值的質疑
    • 四 明清人重新肯定詩序的價值
    • 五 民國初年對詩序觀點的再度質疑
    • 六 廢詩序何以不能成功
  • 民國初年的反詩序運動
    • 一 緒論
    • 二 反詩序運動的時代因素
    • 三 對詩序的批判
    • 四 重新解釋詩篇之詩旨
    • 五 整理反詩序之著作
    • 六 結論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