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簡介本書收錄十篇論文,是林慶彰教授近二十年來研究經學的論文選集。每篇論文均處理到目前為止,還未有學者研究的經學問題,卓具前瞻與創見。全書大抵可分為六個研究方向:一、探討《史記》提出經書作者的淵源。二、儒家經典的權威的形成和消解。三、處理經學史上的兩種規律:第一種是注解形式的簡繁更替;第二種是回歸原典運動。四、探討經學中心國與周邊國研究經學的互動關係。五、用《詩經》的材料,來探討周代天神權威降落,人文思想興起的歷程。六、探討《詩序》地位問題,及民國初年的反《詩序》運動。由於本書有開拓視野的作用,所以命名為「中國經學研究的新視野」。
- 自序
-
史記所述儒家經典作者的檢討
-
一 前言
-
二 周易作者及傳承
-
三 尚書的作者及流傳
-
四 詩經的作者
-
五 春秋的作者和傳承
-
六 儀禮的作者及流傳
-
七 孔子刪述六經
-
八 結論
-
-
中國經典權威形成的幾個原因
-
一 前言
-
二 聖人集團的制作
-
三 典籍本身的優越性
-
四 統治者的提倡
-
五 科舉考試用書
-
六 結論
-
-
中國經典權威消解的幾個原因
-
一 前言
-
二 偽作
-
三 闕佚
-
四 作者問題
-
五 記事不實
-
六 學術思想變遷
-
七 結論
-
-
中國經學史上簡繁更替的詮釋形式
-
一 前言
-
二 戰國至漢初(簡)
-
三 西漢中葉至東漢初(繁)
-
四 東漢中葉至魏晉(簡)
-
五 南北朝至唐中葉(繁)
-
六 唐代後期至南宋(簡)
-
七 元代至明初(繁)
-
八 晚明至清初(簡)
-
九 清中葉至清末(繁)
-
十 清末至現在(簡)
-
十一 結論
-
-
中國經學史上的回歸原典運動
-
一 前言
-
二 何謂「回歸原典」
-
三 唐中葉至宋初的回歸原典運動
-
四 明末清初的回歸原典運動
-
五 清末民初的回歸原典運動
-
六 結論
-
-
中國經學中的中心與周邊
-
一 前言
-
二 中國經典的形成
-
三 早期經典向周邊的傳播
-
四 經典在周邊各國所起的作用
-
五 周邊各國經說對經學中心國的批判
-
六 結論
-
-
明清時代中日經學研究的互動關係
-
一 前言
-
二 明末清初儒學著作之傳入日本及其影響
-
三 山井鼎和物觀七經孟子考文、補遺的傳入
-
四 皇侃論語義疏的回傳
-
五 古文孝經孔傳和孝經鄭注的回傳
-
六 荻生徂徠論語徵的傳入
-
七 結論
-
-
從詩經看古人的價值觀
-
一 前言
-
二 周頌頌天
-
三 大雅疑天
-
四 小雅天
-
五 國風不理天
-
六 結論
-
-
毛詩序在詩經解釋傳統上的地位
-
一 前言
-
二 詩序的形成和解釋觀點
-
三 宋人對詩序價值的質疑
-
四 明清人重新肯定詩序的價值
-
五 民國初年對詩序觀點的再度質疑
-
六 廢詩序何以不能成功
-
-
民國初年的反詩序運動
-
一 緒論
-
二 反詩序運動的時代因素
-
三 對詩序的批判
-
四 重新解釋詩篇之詩旨
-
五 整理反詩序之著作
-
六 結論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