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肢體劇場與整體劇場在當今各大國際藝術節廣受歡迎,其崛起還是得感謝現代默劇的貢獻。 本書從介紹默劇(mime)與啞劇(pantomime)的區別開始,解析科波(Copeau)之後現代默劇的系譜傳承,包括德庫(Decrous)、巴洛(Barrault)、馬歇.馬叟(Marceau)、樂寇(Lacoq)等二十世紀大師,簡述默劇在歐美各地及台灣的發展,最後說明默劇影響現代演員訓練,帶來一股動作的文藝復興。除此之外。現代戲劇對默劇的使用,(如貝克特),舞蹈界的對等關注(如拉邦)或現代劇場理論對默劇重視(如亞陶),對當代導演的影響(如音樂劇《獅子王》導演Julie Taymor)等,也在各章提及。書末附錄知名默劇學校與藝術節的相關資訊,希望能提供讀者繼續延伸的實用指南。
- 劇場手邊書系列總序 耿一偉
- 第一章導論:尋找默劇的蹤跡
- 第二章 德畢侯與德爾薩特:默劇動作與理論的現代開端
- 第三章 柯波、克雷格與梅耶荷德:回到身體的原點
- 第四章 德庫與拉邦:動作的分析化
- 第五章 巴洛與亞陶:整體劇場的夢想
- 第六章 馬歇‧馬叟與卓別林:默劇的普及
- 第七章 樂寇與包浩斯劇場:從面具到空間
- 第八章 從新默劇到搖滾樂:默劇的傳播
- 第九章 邁向肢體劇場:舞蹈、偶戲、馬戲與貝克特
- 第十章 結論:動作的文藝復興
- 附錄一 國際默劇/肢體劇場學校資訊
- 附錄二 國際默劇/肢體劇場藝術節
- 主要參考書目
- 牯嶺街小劇場簡介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