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中國宗教史究竟應該研究些什麼?1920年代,梁啟超曾針對中國宗教史研究提出一些極富爭議性卻影響深遠的看法。近幾十年來,學者大多不以梁任公所楬櫫的「教會」作為判準,他們不僅探討有教團、教會組織的佛教、道教、基督宗教、伊斯蘭教,也研究那些沒有特定組織的巫覡、民間信仰、官方祀典等。連備受爭議的「儒教」,也有人深入探究。也就是說,舉凡鬼神、死後世界、禁忌、陰陽五行、巫祝活動、祠祀等,都可以納入宗教研究的對象。
但是,想要以一本書或十幾篇論文來清楚呈現中國宗教的風貌,或完整的交代中國宗教發展的歷史軌跡,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務,也不是本書的目的。不過,透過這裡所收的12篇論文,我們試圖對中國宗教作出比較明確的界定。
本書對於中國宗教的範圍、內容和特質有了比較扼要的描述,對於中國的政教關係有了比較細密而多元的論述,對於宗教在中國基層社會及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有了比較豐富的詮釋,對於外來宗教與中國本土文化之間的互動也有了比較均衡的看法。這12篇論文,至少可以提醒中國史的研究者,無論是要探討中國的政治、經濟,還是社會、文化,都不應忽略其宗教向度。
但是,想要以一本書或十幾篇論文來清楚呈現中國宗教的風貌,或完整的交代中國宗教發展的歷史軌跡,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務,也不是本書的目的。不過,透過這裡所收的12篇論文,我們試圖對中國宗教作出比較明確的界定。
本書對於中國宗教的範圍、內容和特質有了比較扼要的描述,對於中國的政教關係有了比較細密而多元的論述,對於宗教在中國基層社會及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有了比較豐富的詮釋,對於外來宗教與中國本土文化之間的互動也有了比較均衡的看法。這12篇論文,至少可以提醒中國史的研究者,無論是要探討中國的政治、經濟,還是社會、文化,都不應忽略其宗教向度。
- 《中國史新論》總序 王汎森
- 導言──中國史研究的宗教向度 林富士
-
蒲慕州
-
中國古代的信仰與日常生活
-
一、古代宗教與歷史研究
-
二、史前時代之宗教
-
三、商周時代之宗教
-
四、春秋戰國的鬼神信仰
-
五、秦漢時代對死後世界的想像
-
六、漢代的信仰與社會生活
-
七、結語
-
-
-
林富士
-
中國古代巫覡的社會形象與社會地位
-
一、引言
-
二、神話與傳說中的古代巫覡
-
三、先秦時期的巫官、官巫及其職事
-
四、先秦時期的民巫與營業之巫
-
五、先秦諸子對巫覡的態度
-
六、禁巫與抑巫
-
七、秦漢時期的巫覡
-
八、結語
-
-
-
康樂
-
天子與轉輪王——中國中古「王權觀」演變的一些個案
-
一、前言——皇帝制度與國家祭典的建立
-
二、從西郊到南郊——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
三、轉輪王即佛
-
四、結論
-
-
-
劉淑芬
-
從造像碑看南北朝佛教的幾個面向——石像、義邑和中國撰述經典
-
一、前言
-
二、禁碑令與南朝的造像
-
三、南北朝的佛教信仰組織
-
四、南北朝對中國撰述經典的態度
-
五、結語
-
-
-
柯嘉豪
-
關於佛教漢化的省思
-
一、前言
-
二、印度佛教的特質
-
三、漢文化的特質
-
四、寫中國佛教的通史時,應不應該視中印之交流為核心問題?
-
五、結論
-
-
-
莊宏誼
-
道教養生文化
-
一、前言
-
二、道教養生的基本觀念
-
三、道教養生的實踐方法
-
四、道教養生的禁忌——以飲食和房中為例
-
五、結語
-
-
-
黎志添
-
道教地方科儀研究——香港道堂科儀及其歷史傳承
-
一、前言
-
二、概述道教科儀傳統的歷史發展
-
三、宋代羅天大醮與黃籙齋
-
四、香港道堂法事科儀的現況和科目類別
-
五、香港道堂法事科儀的地方特色——朝懺二科並重
-
六、玄門朝科
-
七、禮懺誦經
-
八、香港道堂科儀與古代靈寶齋儀的關係
-
九、香港道堂科儀經本之來歷考
-
十、香港道堂科儀傳統之師承考
-
十一、結語
-
-
-
康豹
-
中國帝制晚期以降寺廟儀式在地方社會的功能
-
一、前言
-
二、寺廟儀式——三角結構的功能
-
三、廟會活動中的三角結構
-
四、從寺廟透視新莊的歷史
-
五、結論
-
-
-
卓鴻澤
-
正德的番、回傾向——大明皇帝對異族宗教的追求
-
一、前言
-
二、正德皇帝的番教傾向
-
三、正德皇帝的回教傾向
-
四、結語
-
-
-
張先清
-
清代乾嘉道時期天主教徒的社會網絡
-
一、前言
-
二、家族
-
三、鄰里
-
四、職場
-
五、結論
-
-
-
李尚仁
-
驅魔傳教——倪維思論中國人被鬼附身的現象
-
一、前言
-
二、倪維思的生平
-
三、倪維思論中國的宗教
-
四、被鬼附身的中國人
-
五、惡魔附身還是精神疾病?──著魔現象辯論的歐美脈絡
-
六、傳教論述中的魔鬼和中國基督教徒對魔與鬼的認識
-
七、性別與著魔現象
-
八、民間信仰與著魔現象
-
九、結語
-
-
-
陳熙遠
-
孔‧教‧會——近代中國儒家傳統的宗教化與社團化
-
一、以「孔」為「教」—— 晚清政權的最後支柱
-
二、宗教與教育的衝突——廢經罷祀的爭議
-
三、人道與神道之間—— 孔教會宗教論述的建構
-
四、立「孔」為「會」——民初儒教社團化的嘗試
-
五、孔‧教‧會的解體
-
六、結語——「孔教」、「宗教」與「教會」的離合
-
-
- 英文目次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