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基督宗教與東亞儒學的對話:以信仰與道德的分際為中心

出版日期
2009/12/01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0207033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主要採用19世紀基督宗教思想家齊克果強調宗教信仰之優先性的觀點,作為東亞儒學傳統之參照,以釐清信仰與道德之間的關係。儒學宗師孔子在倫理道德「有限性」的踐履中體證了「無限性」的生命意義,而這無限性的生命意義又導引規範了有限者的存在,在此可見一種「從信仰到道德又從道德到信仰的循環」─從宗教性向道德性出發而又從道德性向宗教性回轉。當有限之人面對無限之道時,弘道之人必自居於所弘之道下而不陷入「人大道小」的誘惑,由此而覺醒到尚有先行於人的存在者之宗教情操。基於倫理道德實踐之於已知與宗教信仰執著於未知,本書期盼探討已知的人文學與邁向未知的神學之間所呈現建立相因相成的關係。
  • 黃序
  • 自序
  • 第一章 導論
    • 壹、宗教信仰與人文主義
    • 貳、人的終結
    • 參、宗旨大綱
  • 第二章 正信正行
    • 壹、東亞文化與西方文化
    • 貳、天道與人文
    • 參、東方的「禮尚往來」與西方的「無條件贈與」
    • 肆、「信仰是人性之中最高的熱情」
  • 第三章 終極關懷
    • 壹、什麼是終極關懷?
    • 貳、孔子言天
    • 參、倫理與宗教
    • 肆、似非而是
    • 伍、弘道或弘人?
  • 第四章 幽暗意識
    • 壹、罪
    • 貳、死病絕望
    • 參、團體性的罪
    • 肆、憂患意識與憂懼意識
  • 第五章 信仰騎士
    • 壹、主觀性真理
    • 貳、團體的腐化
    • 參、絕不妥協的理想主義者
    • 肆、批判改革的改革精神
    • 伍、個體之必要
  • 第六章 有神無神
    • 壹、費爾巴哈宗教批判思想的演進
    • 貳、巴特心目中的「神學家」
    • 參、費爾巴哈思想的神學意涵
    • 肆、有神或無神?
    • 伍、結論
  • 第七章 從已知走向未知
    • 壹、西方智者與東方聖人
    • 貳、相因相成
    • 參、人化與神化
    • 肆、信仰與道德之間的循環
    • 伍、結論
  • 附錄一: 以知釋信─加爾文對信的詮釋
    • 壹、認識自己與認識上帝
    • 貳、知與信
    • 參、以知釋信
    • 肆、天人之際
    • 伍、結論
  • 附錄二: 傅柯的權力遍在觀點對詮釋學的啟發
    • 壹、引言
    • 貳、傅柯的權力遍在觀
    • 參、主奴辯證關係
    • 肆、從權力遍在觀點看主奴關係的詮釋意涵
  • 參考書目
  • 人名索引
  • 名詞索引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