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自1951年拉斯威爾與冷納開啟政策科學運動以來,當代政策科學理論的發展面貌與挑戰為何?這是本書關懷的焦點。本書從孔恩(Thomas Kuhn)的典範(Paradigm)觀念出發,系統描繪當代政策科學理論發展的真實脈絡。分析角度是雙重的:一、方法論的角度,著眼於建構政策知識的方法與程序,包括哲學背景、理性型態、研究方法、分析工具;二、實質理論的角度,著眼於政策知識的內涵與本質,包含政策問題建構、政策規劃、執行與評估等。本書指出:當代政策科學理論係從邏輯實證論(Logical-positivism)發展到後實證論(Post-positivism),乃至於多元論(Multiplism)的科際整合;未來挑戰是來自於後現代論(Post-modernism)的解構與批判,而參與民主的政策科學將成為未來政策科學運動追求的終極目標。
-
緒論
-
第一節 政策科學概念的梳理
-
第二節 政策科學的特質
-
-
第一章 政策科學運動的興起與發展
-
第一節 政策科學運動的興起背景
-
第二節 政策科學運動的發展階段
-
-
第二章 邏輯實證論者的政策科學
-
第一節 邏輯實證論的科學哲學
-
第二節 經濟理性的政策分析
-
第三節 結構良好的問題建構
-
第四節 階段途徑的政策過程
-
第五節 綜合理性的政策規劃
-
第六節 管理主義導向的政策執行
-
第七節 實驗取向的政策評估
-
-
第三章 後實證論者的政策科學
-
第一節 後實證論的科學哲學
-
第二節 實質理性的政策分析
-
第三節 結構不良的問題建構
-
第四節 反階段途徑的政策過程
-
第五節 論證對談的政策規劃
-
第六節 行動與結構取向的政策執行
-
第七節 自然取向的政策評估
-
-
第四章 多元論者的政策科學
-
第一節 多元論的科學哲學
-
第二節 多元理性的政策分析
-
第三節 多元研究方法
-
第四節 多元匯和分析
-
第五節 多元知識的應用與整合
-
-
第五章 政策科學理論的未來:後現代論者的挑戰
-
第一節 政策科學的民主化運動
-
第二節 後現代論者的挑戰
-
- 參考書目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