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由「方法論」出發,討論上古漢語的形態音韻變化,乃至於原始漢藏語(PST)構擬的若干個關鍵問題,焦點廣及「諧聲」、「同源」、「形態音韻」、「詞綴」等。作者精熟歷史語言學的兩項重要的方法-「語言比較」與「內部構擬」,是有心於上古漢語或漢藏比較語言學,及關心族群或方言起源與變化的一本重要憑藉。
- 自序
-
第一章 從方法論看原始漢藏語的構擬
-
1.1 「方法論」的辯證
-
1.2 以原始漢藏語(PST)的構擬為目標
-
1.3 本書的焦點意識
-
-
第二章 以中古章系來源為例談「諧聲關係」的「建構」
-
2.1 「諧聲關係」在方法上的運用與意涵
-
2.2 章系來源Tj,Klj,Plj 的問題
-
2.3 第一層諧聲關係的建構基礎
-
2.4 第二層諧聲關係的建構基礎
-
2.5 結論
-
-
第三章 以原始漢藏語*h-,*s-前綴為例談「諧聲關係」與「構詞」
-
3.1 構詞前綴演變的兩種模式
-
3.2 緬甸文*hn-的來源
-
3.3 原始藏緬語*h-前綴
-
3.4 *h-前綴及其演變
-
3.5 *h-與*s-為兩套構詞前綴
-
3.6 結論
-
-
第四章 從上古漢語「句法分佈」論漢藏語的「別」同源詞
-
4.1 句法的分布與上古漢語動詞型態
-
4.2 動詞的「使動及物」/「起動不及物」的交替
-
4.3 以「別」的分布看「使物及物」/「起動不及物」的交替
-
4.4 「裂」的交替、分布與語音
-
4.5 由「分布特徵」、「複合」、「*-s」證實別裂為一動詞
-
-
第五章 從「漢藏語音對應」與「副詞的共存限制」論漢藏語的「別」同源詞
-
5.1 從「毋」與「動詞型態」的共存限制找「命令式」
-
5.2 漢藏語音的「規律對應」看「悖」
-
5.3 「毋」與「悖」的共現對比於「毋」與「別、裂」的互斥
-
5.4 漢藏動詞的「三時一式」
-
-
第六章 上古漢語否定副詞「弗」、「勿」的形態音韻
-
6.1 上古漢語的否定副詞
-
6.2 諧聲字及同源字的*m-前綴
-
6.3 「非*p/微*m-<*m-p」與其語法分布
-
6.4 「弗*p/勿*m-<*m-p」與其語法分布
-
6.5 《左傳》的「勿使」與「弗敢」
-
6.6 否定詞與*m-前綴
-
-
第七章 上古漢語否定副詞「不」、「弗」的形態音韻
-
7.1 「不」、「弗」的語法差異
-
7.2 「不」、「弗」的音韻關係與「合音」
-
7.3 *-t後綴指示「受事標記」
-
7.4 「不能救」與「弗能救」的差異
-
7.5 「不」與「自」共現
-
7.6 結論
-
-
第八章 結論
-
8.1 以中古章系來源為例,談「諧聲關係」的「建構」(第二章)
-
8.2 以原始漢藏語*h-、*s-前綴為例,談「諧聲關係」與「構詞」(第三章)
-
8.3 從上古漢語「句法分布」,論漢藏語的「別」同源詞(第四章)
-
8.4 從「漢藏語音對應」與「副詞的共存限制」論漢藏語的「別」同源詞(第五章)
-
8.5 上古漢語否定副詞「弗」、「勿」的形態音韻(第六章)
-
8.6 上古漢語否定副詞「不」、「弗」的形態音韻(第七章)
-
- 參考文獻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