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關於藝術學的100個故事

出版日期
2008/01/01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6596865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沒看過這本書,不知道豐富心靈層次,提升藝術鑑賞力原來這麼簡單。

  藝術不是音樂家、畫家、雕塑家、舞蹈家、文學家……的專利,而是每一個懂得生活,願意品味美好生命的人必備的知識。

  走近藝術,走近藝術學的100個故事,您將看到不同的人生,您將感受到心靈的完美,您將驚嘆生命也可以化作一首詩。也許這本書,能改變您的一生。

  人永遠都不可能拒絕藝術,拒絕了藝術,就代表著你拒絕了希望,拒絕了情感,你的人生將從此再無歡愉可言。

  快擁抱藝術吧。也許我們中的大多數都無法成為藝術家,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去觸碰它、靠近它、瞭解它。我們也許終其一生都無法瞭解藝術的奧秘,但我們卻可以用一顆最虔誠的心去感受它,讓藝術的感動,在我們的心底永久的流動。

  這本書沒有晦澀艱深的理論,沒有枯燥乏味的說教,只是想和你分享這些精彩的故事,為你的生活增添些許的浪漫與色彩,讓你生命體會多一些的深度與質感。
  • 上篇 藝術總論
    • 自然之道——藝術的本質
    • 山洞中的影子——客觀精神說
    • 日神的「夢」、酒神的「醉」——主觀精神說
    • 生活是金條,藝術是鈔票——模仿說
    • 音樂賜予的靈魂——客觀與主觀統一
    • 布魯塞爾的撒尿小童——內容與形式的統一
    • 怒其不爭,哀其不幸——個性與共性統一
    • 蘇軾畫朱竹——創作主體性
    • 「氣節之竹」——作品主體性
    • 烏台詩案——欣賞主體性
    • 從「黃金分割」看形式美——審美統一
    • 自然之聲的啟迪——藝術源於模仿
    • 象棋的傳說——藝術起源於遊戲
    • 部落裡的戰爭舞——藝術源於表現
    • 山鬼——藝術源於巫術
    • 築城歌——藝術源於勞動
    • 東坡錯續菊花詩——審美認知
    • 原來小說可以這樣寫——審美教育
    • 孔子「三月不知肉味」——審美娛樂
    • 韓娥之歌,伯牙之琴——美育與藝術教育
    • 立體主義和相對論——藝術與科學
    • 有井水處有金庸——藝術與文化
    • 推銷員變金龜子——藝術與哲學
    • 千載莫高窟——藝術與宗教
    • 純潔的白茶花——道德與藝術
    • 「刮痧」事件——現實與藝術
    • 物理與繪畫的「對撞」——科學與藝術的關聯及區別
    • 電視的發明——現代科技對藝術的影響
  • 中篇 藝術種類
    • 包豪斯主張——建築
    • 蘇州好,拙政好園林——東方園林
    • 路易十四的後花園——歐洲園林
    • 美觀與實用的轉換——工藝
    • 「托蒲賽」的紅房子——現代設計
    • 被當了燈座的青花瓷——實用性與審美性
    • 李鴻祥的「石頭貓」——表現性與形式美
    • 聖•索菲亞大教堂——民族性與時代性
    • 上帝吻過的聲音——音樂
    • 變成天鵝的美人——舞蹈
    • 月光中的《月光曲》——抒情性與表現性
    • 龍山腳下愛化蝶——表演性與形象性
    • 百隻駱駝繞山走——中國繪畫
    • 畫出來的帷幕——西方繪畫
    • 羅丹為愛違背誓言——雕塑
    • 阿富汗少女的眼睛——攝影
    • 米芾高價買紙——書法
    • 弄拙成巧「泥人張」——造型性與直觀性
    • 巨蛇、父子、拉奧孔——瞬間性與永固性
    • 鼻毛老子——再現性與表現性
    • 殺父娶母的悲劇詮釋——西方戲劇
    • 牡丹亭——東方戲曲
    • 火車開出了銀幕——電影
    • 李安:以西方表達東方——東西方電影區別
    • 風靡亞洲的電視劇《阿信》——電視
    • 孔尚任的「案頭劇本」——文學性與表演性
    • 京劇——綜合性與獨特性
    • 六月飛雪竇娥冤——情節性與男、女主角
    • 木蘭從軍——詩歌
    • 老人、船、大海——小說
    • 桃花源,理想國——散文
    • 百年興衰馬孔多——間接性與廣闊性
    • 「黛玉葬花」——情感性與思想性
    • 草蛇灰線,伏脈千里——結構性
  • 下篇 藝術系統
    • 梵谷的一生——藝術家
    • 巴金的家和他的《家》——藝術家的社會生活
    • 傷仲永——才能與文化修養
    • 章子怡當過兩個月農村丫頭——體驗
    • 春風又綠江南岸——構思
    • 碧海青天夜夜心——審美意象
    • 草聖張芝「臨池學書」——傳達
    • 「笑面玉人」嬰寧——形象
    • 倒置的繪畫——抽象藝術
    • 黃陵廟前哀思長——靈感
    • 長門賦——意識
    • 「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無意識
    • 「別是一家」李清照——藝術風格
    • 達達是個玩具小馬——藝術流派
    • 互不認識的夫妻——荒誕派
    • 狂飆突進運動——藝術思潮
    • 青蛙塘裡的波光閃耀——藝術語言
    • 孫悟空的來歷——藝術形象
    • 美第奇教堂的雕刻——藝術意蘊
    • 套中人——典型
    • 蛙聲十里出山泉——意境
    • 杜甫的「萬景皆實」——中國美學
    • 忍辱負重太史公——中國藝術之「心」
    • 六祖慧能創禪宗——中國藝術之「悟」
    • 康士坦茨的美學家——藝術鑑賞
    • 米開朗基羅的石頭天使——鑑賞力的培養
    • 陽春白雪與下里巴人——鑑賞心理
    • 老太太看川劇——審美注意
    • 蔡邕聽琴——感知
    • 垓下之戰之「四面楚歌」——聯想
    • 斷臂維納斯——想像
    • 或謔張飛鬍,或笑鄧艾吃——情感
    •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理解
    • 從《洛神賦》到《洛神賦圖》——審美直覺
    • 琵琶弦外音——審美昇華
    • 柳永一曲,金主渡江——審美體驗
    • 阿爾弗雷德•凱爾和《三毛錢歌劇》——藝術批評的得與失
    • 吳臨之爭——批評的藝術性與科學性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