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不良債權交易課稅實務
個人或資產管理公司購買金融機構的不良債權,乃近十年來新興的投資管道。但投資不良債權除了要注意報酬率外,其租稅的負擔是不可忽略的要素,因為實務上發現有個人或營利事業,投資不良債權雖然獲得不錯的報酬,事後卻被課以一筆比其所獲得報酬還高的所得稅。這樣的結果超過投資人的預期,同樣也非財稅主管機關所樂見,因為這種租稅負擔,顯然違反量能課稅的原則。
造成不合理的課稅結果,是因為投資人不瞭解財稅主管機關的課稅規定,若能對相關課稅規定有所認識,並採取正確的投資策略,就不會產生不合理的課稅結果,甚至可以作出更為精確的節稅策略。財稅主管機關對於不良債權的課稅規定,與一般投資人的認知有差異,甚至如律師或會計師等專業代理人,亦未必能有完全正確的認識,以致有些投資人被課以無法預期的稅負。
「不良債權交易課稅實務」乙書為使投資人所賺取的報酬,不被課以顯非合理的稅負,先從不良債權的起源及其性質與法律關係作分析,再就不良債權交易過程中的參與者所應負擔的稅負,以淺顯易懂的案例作解析,並公開筆者研究投資不良債權策略的心得,以供會計師、律師、記帳士、地政士等專業代理人、個人投資人或資產管理公司作為理財規劃或諮詢投資策略時之參考。
造成不合理的課稅結果,是因為投資人不瞭解財稅主管機關的課稅規定,若能對相關課稅規定有所認識,並採取正確的投資策略,就不會產生不合理的課稅結果,甚至可以作出更為精確的節稅策略。財稅主管機關對於不良債權的課稅規定,與一般投資人的認知有差異,甚至如律師或會計師等專業代理人,亦未必能有完全正確的認識,以致有些投資人被課以無法預期的稅負。
「不良債權交易課稅實務」乙書為使投資人所賺取的報酬,不被課以顯非合理的稅負,先從不良債權的起源及其性質與法律關係作分析,再就不良債權交易過程中的參與者所應負擔的稅負,以淺顯易懂的案例作解析,並公開筆者研究投資不良債權策略的心得,以供會計師、律師、記帳士、地政士等專業代理人、個人投資人或資產管理公司作為理財規劃或諮詢投資策略時之參考。
-
第一章不良債權的起源、定義及類型
-
第一節市場失靈與不良債權的形成
-
-
第二章金融機構對不良債權的處理
-
第一節金融機構自行催收
-
第二節金融機構將不良債權轉讓出售
-
第三節金融機惜將不良債權證券化
-
第一節市場失靈與不良債權的形成
-
-
-
第三章資產管理公司
-
第一節金融機構合併法第15條的立法
-
第二節資產管理公司的法律地位
-
第三節資產管理公司的功能
-
-
第四章不良債權的投資人
-
第一節投資人購得不良債權的處理
-
第二節投資人購買不良債權的抵押物
-
第三節投資人購買不良債權證券
-
-
第五章金融機構處理不良債權的課稅
-
第一節處理不良債權的營業稅
-
第二節出售不良債權的營利事業所得稅
-
第三節不良債權證券化的課稅
-
-
第六章資產管理公司課營業稅的法制
-
第一節資產管理公司在營業稅法上的定位
-
第二節買入債權後轉售或催收的課稅
-
第三節買入債權後承受抵押物的課稅
-
-
第七章資產管理公司課營利事業所得稅實務
-
第一節買入不良債權後轉售或催收的課稅
-
第二節買入債權後承受抵押物再出售的課稅
-
第三節現行法制及課稅實務的疑義
-
第四節對現行課稅方式的修正建議
-
-
第八章個人投資不良債權的課稅
-
第一節個人投資不良債權的動機及經濟利益
-
第二節拍定人以現金支付抵押物拍定價款的課稅
-
第三節投資人承受抵押物轉售的課稅
-
第四節債權人以債權作價即得抵押物出售
-
第五節投資人自行回收債權的課稅
-
-
附錄
-
附錄相關法律
-
附錄二財政部及金管會相關解釋令
-
附錄三公正第三人認可及其公開拍賣程序辦法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