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什麼是流行病?什麼是造成疾病流行的原因?
流行病對於人類社會和文明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人類如何因應流行病所帶來的衝擊?
「疾病」是一種客觀存在還是一種文化或社會建構?
人類如何看待、詮釋、利用或療癒「疾病」?
疾病是人類共同的生物性經驗之一,其存滅與盛衰,和人類社會的發展、文明的變遷,有著緊密而複雜的關係。我們不僅隨時隨地在「感知」,也在「製造」疾病;不僅在「界定」(frame),也在「建構」(construct)疾病。本書所收錄的十三篇論文,企圖以若干個案說明人類看待、認識、詮釋、利用或療癒「疾病」的古今之變,並探索疾病史研究的可能途徑、課題、材料、方法,以及寫作方式。
流行病對於人類社會和文明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人類如何因應流行病所帶來的衝擊?
「疾病」是一種客觀存在還是一種文化或社會建構?
人類如何看待、詮釋、利用或療癒「疾病」?
疾病是人類共同的生物性經驗之一,其存滅與盛衰,和人類社會的發展、文明的變遷,有著緊密而複雜的關係。我們不僅隨時隨地在「感知」,也在「製造」疾病;不僅在「界定」(frame),也在「建構」(construct)疾病。本書所收錄的十三篇論文,企圖以若干個案說明人類看待、認識、詮釋、利用或療癒「疾病」的古今之變,並探索疾病史研究的可能途徑、課題、材料、方法,以及寫作方式。
- 導言疾病也有歷史(林富士)
-
第一章中國疾病史研究領議(林富士)
-
一、引言
-
二、研究途徑
-
三、研究課題
-
四、研究材料
-
五、研究方法與寫作方式
-
六、結語
-
-
第二章祟病與「場所」傳統醫學對祟病的一種解釋(李建民)
-
一、前言
-
二、祟搞的病因說:氣與鬼神
-
三、試論祟病的空間觀念
-
四、祟漏案例試析
-
五、餘論
-
-
第三章在夢寐之間中國古典醫學對於「夢與鬼交」與女性情欲的構想(陳秀芬)
-
一、緒論
-
二、女性的情欲病症
-
三、女性的「夢與鬼交」
-
四、「夢與鬼交」與「鬼胎」
-
五、結論
-
-
第四章「笑疾」考兼論中國中古醫者對喜樂的態度(李貞德)
-
一、前言:陸雲的「笑疾」
-
二、笑的症狀、病因及其治療
-
三、笑是樂不可支抑或身不由己的
-
四、笑、氣與養生
-
五、結論:諸情不宜,多笑無益的養生文化
-
-
第五章「疾疫」與「相染」:以《諸病源候論》為中心試論魏晉至隋唐之間醫籍的疾病觀〈張嘉鳳〉
-
一、前言
-
二、魏晉至隋唐之間的疾疫及其影響
-
三、魏晉至隋唐時期醫者對於疾疫的認識與分類
-
四、魏晉至隋唐之間醫者對於傳染性疾疫病源的解釋
-
五、魏晉至隋唐之間醫者對於傳染性疾疫傳播途徑的見解
-
六、魏晉至隋唐時期疾疫相染與孝義倫理之間的困境
-
七、結論
-
-
第六章漢唐時期虐病與虐鬼(范家偉)
-
一、引言
-
二、虐鬼觀念的出現及其轉變
-
三、虐鬼與道教鬼神譜系的建構
-
四、結論
-
-
第七章關於中國古代的腳氣病及其歷史的研究(廖育群)
-
一、親身經歷所引出的困惑
-
二、關於近代的腳氣病
-
三、關於中國古代的腳氣記載
-
四、關於礦物藥中毒的問題
-
五、關於腳氣病史的研究
-
-
第八章中國麻風病概念演變的歷史(梁其姿)
-
一、上古至東晉時代的「大風」與「癘/癩」疾
-
二、隋唐時代
-
三、宋遼金元時代
-
四、明清時代
-
五、結論
-
-
第九章19世紀後期英國醫學界對中國痲瘋病情的調查研究(李尚仁)
-
一、前言
-
二、19世紀西方醫學界對痲瘋傳播方式的探討
-
三、皇家醫師院與海關醫官在中國的痲瘋調查
-
四、性行為、生殖與痲瘋的傳播
-
五、種族主義、細菌學說與康德黎的痲瘋研究
-
六、疾病調查、資訊蒐集與資料詮釋
-
七、結論
-
-
第十章日治時期台灣地區的疾病結構演變(劉士永)
-
一、疾病結構改變的意義
-
二、疾病結構改變的技術分析
-
三、疾病結構變化之可能成因與解釋
-
四、小結
-
-
第十一章疾病、醫療與社會史語所藏內閣大庫檔案相關史料介紹(劉錚雲)
-
一、疾病與醫療
-
二、疾病與社會
-
三、結論
-
-
第十二章晚明江南祁彪佳家族的日常生活史以醫病關係為例的探討(蔣竹山)
-
一、前言
-
二、祁氏家族的疾病史
-
三、《祁彪佳日記》中的醫病關係
-
四、結論
-
-
第十三章人藥與血氣「割股」療親現象中的醫療觀念(邱仲麟)
-
一、前言
-
二、「割股是」療親對人部藥的實踐與擴展
-
三、「割股是」療親行為中的血氣觀念
-
四、結論
-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