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吾鄉‧稻香

出版日期
2011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8753402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圖片,係由美籍基督教長老教會傳教士薛培德(Barry Schuttler)所拍攝。他於1960年來台,參與美援物資的農村救濟活動,由於他個人對攝影的熱愛,利用閒暇時拍攝了大量的台灣景觀,照片也提供給美國教會刊物刊載。1960至61年的短短一年內,他足跡遍及屏東、高雄、宜蘭、台北、中部橫貫公路、金門等地,留下三千餘張底片。
  薛培德(Barry Schuttler)並非專業攝影家,而只是以一個報導攝影者的角度,來記錄台灣當時的生活面貌。但這一批照片卻顯示了一個熱愛台灣的人,用他樸素的鏡頭,捕捉台灣的生命容顏。包括了農村的生活、稻田的耕作、收割的田野、婦女與兒童的面容等等,都留下真實的記錄。
  相較於台灣攝影家,這些當時的生活記錄可能太過平凡無奇,而不覺得有按下快門的必要。但現在回顧,我們才知道這些景象早已消失,成為永遠無法追回的記錄。薛培德的照片之所以珍貴,恰恰是他留下台灣最平凡的生命容顏。
  本書照片是由文史工作者徐宗懋整理提供,並徵求詩人吳晟、詹澈、陳填、楊渡的同意,引用他們的詩文,讓這些照片,有了更感性而動人的表現。
本書特色
  這一百年來,台灣從殖民地而光復,從農業社會轉為工商業社會、再轉為全球化的資訊產業時代。這一百年,我們贏得現代化的速度與建設,卻失落了傳統的人文與溫情。我們得到工業,也得到污染;我們失去農村,也失落了古老的記憶。
  現在,透過傳教士薛培德(Barry Schuttler)的照片,重溫1960年代的台灣。風微微,雨微微,農村貧困而艱辛,但有一種人情的溫暖,生命的樂觀。由文史工作者徐宗懋彙整,薛培德(Barry Schuttler)當年鏡頭下捕捉的台灣老農村影像,搭配吳晟、楊渡、詹澈、陳填四位詩人,人親土親溫暖的詩句,重現六零年代台灣老農村景緻情懷。
  「那時水田脈脈,牛車漫漫,小河汪汪,三輪車仍在路上。
  風微微,雨微微,農村貧困而艱辛,但有一種人情的溫暖,生命的樂觀。
  我們重溫這些影像,絕對不是憶苦思甜,更不是要歌頌過去的農村多美好,而是有一種省思:
  為什麼那種深深植根在大地上的精神,失落了?
  為什麼那種厚厚重重、質質樸樸、實實在在的元氣,逐漸失落了?
  為什麼我們把河流與海洋,讓位給工業和養殖,卻造成地層下陷和污染?
  那乾淨的農村,那純真的微笑,要怎麼找回來……」
  • 序 找回純真的年代! /楊 渡
  • 家鄉的天空
  • 泥土
  • 播下種 就有希望
  • 水鏡
  • 曬穀場
  • 稻草
  • 野餐
  • 一根稻草
  • 母親的河
  • 謝謝你,阿督仔
  • 風景畫
  • 清明
  • 希望和傳承的機緣
  • 苗根與苗頭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