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 迻譯新版序
- 譯序
- 他序
- 自序
-
第一章 智旭的時代背景
-
第一節政治、社會方面的關聯
-
一、明王朝末期的衰敗與紊亂
-
二、智旭心目中的明末社會不安
-
-
第二節與儒教的關聯
-
一、宋明儒學與佛教
-
二、少年期的智旭與明末理學
-
三、智旭的思想與陽明學
-
-
第三節與道教的關聯及儒佛道三教同源論
-
一、明朝的道教
-
二、明末之於道佛的交往
-
三、明末之於儒佛道三教同源論
-
-
第四節與基督教的關聯
-
一、中國之於基督教的流傳
-
二、明末天主教的流行
-
三、明末之於天主教與佛教的反目
-
四、雲棲袾宏的〈天說〉與智旭的《闢邪集》
-
-
第五節明朝佛教界的動向與明末的諸般問題
-
一、明朝佛教的基礎
-
二、明太祖的佛教政策
-
三、袾宏、智旭之於僧侶的分類
-
四、明末的性相融會論
-
五、明末的僧團狀況
-
六、明末的僧眾分類與智旭的理想像狀
-
七、明末的居士佛教
-
-
-
第二章 智旭的生涯
-
第一節智旭的人際系譜
-
一、智旭的師承關係資料
-
二、智旭敬表私淑的人士
-
三、智旭謹表尊敬的人士
-
四、智旭的盟友與道友
-
五、智旭的弟子
-
-
第二節智旭的傳記
-
一、智旭的略傳
-
二、智旭的傳記資料
-
三、智旭的姓名別號
-
-
第三節智旭事蹟的地理研究
-
一、智旭事蹟的地域分布
-
二、智旭事蹟的歷史地理學考證
-
三、智旭生涯的環境意義
-
-
-
第三章 智旭的宗教實踐
-
第一節智旭的信仰及其時代背景
-
一、有關宗教實踐的資料
-
二、民間佛教與智旭的信仰
-
三、觀音信仰與地藏信仰
-
-
第二節禮懺與律儀
-
一、智旭的禮懺修行
-
二、天台宗與懺法及其源流
-
三、智旭的懺法思想
-
-
第三節持咒及卜筮信仰
-
一、智旭的持咒修行
-
二、智旭的持咒思想
-
三、智旭的卜筮信仰與行事
-
-
第四節血書及燒身信仰
-
一、血書的佛教典據
-
二、智旭的血書行踐
-
三、佛教的捨身思想
-
四、智旭的燃臂與燃頂
-
-
第五節智旭的破戒論與罪報觀
-
一、罪報觀與破戒墮獄思想
-
二、破戒思想與犯罪思想
-
三、贖罪思想
-
四、智旭的疾病及其罪報感
-
-
第六節智旭的悟境變遷與淨土信仰
-
一、信仰行為的年代特質
-
二、悟境的變遷及其區分
-
三、淨土行者的智旭
-
-
-
第四章 智旭的著作
-
第一節智旭著作的特色
-
一、強調教義的優先
-
二、述作的態度
-
-
第二節智旭著作於書誌學上的研究
-
一、釋論與宗論
-
二、釋論諸書的成立年代考
-
三、關於尚未完成的釋論書目之研究
-
-
第三節靈峰蕅益大師《宗論》的研究
-
一、《宗論》的編成及現存其他版本
-
二、《宗論》所錄文獻的分類
-
三、《宗論》所錄文獻的成立年代
-
-
-
第五章 智旭思想的形成與發展
-
第一節青年期(十二︱三十歲)的智旭思想
-
一、以《楞嚴經》為中心的禪與淨土思想
-
二、以禪為中心的教理義學與戒律思想
-
-
第二節壯年前期(三十一︱三十九歲)的智旭思想
-
一、高揚戒律與性相融會思想
-
二、現前一念心說
-
三、心體論
-
-
第三節壯年後期(四十︱四十九歲)的智旭思想
-
一、《楞嚴經》的流行與智旭之所承受
-
二、諸說融通的修道觀
-
三、以《楞嚴經》為中心的佛教統一論
-
四、智旭的淨土思想
-
-
第四節晚年期(五十︱五十七歲)的智旭思想
-
一、大乘止觀法門與智旭
-
二、《楞伽經》及《起信論》與智旭
-
三、天台教理與智旭
-
四、《教觀綱宗》與《法華會義》
-
-
第五節智旭思想的總結
-
一、性相禪教的調融
-
二、天台與唯識的融通
-
三、天台與禪的折衷
-
四、儒教與佛教的融和
-
五、禪、教、律、密的淨土歸向
-
六、岑寂清高的佛教學者
-
-
- 【附錄︰書評】明末中國佛教之研究—特以智旭為中心 鎌田茂雄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