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盛唐八分書研究

出版日期
2009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6688911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盛唐是我國書法藝術史上的一個黃金時代,各體都有輝煌的成就。隨著年代久遠加上存世真蹟稀少,導致後人對盛唐八分書的誤解。希望透過本書的研究,重新架構盛唐八分書的繁榮景象;同時探討唐玄宗驗八分書方面的成就,他是唐代書風轉變的關鍵人物,曾拔擢不少八分書家,形成一個「宮廷的書家集團」,進而帶動社會上的八分書潮,使盛唐八分書家擺脫二王書法的樊籬,在書史上開創另一個新天地。
  • 第一章 緒 論
    •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 第三節 前人研究之成果
    • 第四節 八分書的緣起與流變
  • 第二章 初唐八分書的發展概述
    • 第一節 太宗、高宗時期八分書的探討
      • 一、歐陽詢
      • 二、殷仲容
      • 三、薛純陁
    • 第二節 武周時期八分書風氣漸行
      • 一、盧藏用
      • 二、賈膺福
      • 三、司馬承禎
      • 四、郭謙光
  • 第三章 盛唐時期八分書的流行概況
    • 第一節 八分書家眾多
    • 第二節 八分書碑刻之盛
    • 第三節 唐玄宗的書法藝術及其影響
      • 一、唐玄宗的書法藝術
      • 二、唐玄宗在八分書的成就
      • 三、開元以來數八分
  • 第四章 盛唐八分書之名家及其代表作品
    • 一、張庭珪
    • 二、梁昇卿
    • 三、韓擇木
    • 四、蔡有鄰
    • 五、史惟則
    • 六、徐 浩
    • 七、顧誡奢
    • 八、白羲晊(田羲晊)
    • 九、釋湛然
    • 十、胡霈然
    • 十一、薛希昌
    • 十二、崔 鐶
    • 十三、裴 抗
    • 十四、張 芬
    • 十五、戴 伋
  • 第五章 盛唐八分書的特色
    • 一、類似漢隸飄逸誇張
    • 二、承襲曹魏石經典雅飾美
    • 三、篆籀古法雄強樸茂
    • 四、北齊書風豐厚圓靜
  • 第六章 盛唐八分書之衰微與餘響
    • 第一節 盛唐八分書衰微的原因
    • 第二節 盛唐八分書的餘響
      • 一、北宋隸書
      • 二、金代隸書
      • 三、元代隸書
      • 四、明代隸書
      • 五、清代碑學前期的隸書
  • 第七章 結 論
  • 徵引書目
  • 圖表目錄
    • 表一 從《金石錄》的記錄統計之成果
    • 表二 從《寶刻叢編》的記錄統計之結果
    • 表三 從《中國歷代石刻拓本匯編》統計之結果
    • 圖1-1 《青川木牘》
    • 圖1-2 《睡虎地秦墓竹簡》
    • 圖1-3 《五鳳刻石》
    • 圖1-4 《華山廟碑》
    • 圖1-5 《熹平石經》
    • 圖1-6 《張遷碑》
    • 圖1-7 《石門頌》
    • 圖1-8 《上尊號碑》
    • 圖1-9 《正始石經》
    • 圖1-10 《皇帝三臨辟雍碑》
    • 圖1-11 《沮渠安周造寺碑》
    • 圖1-12 《王閩之墓誌》
    • 圖1-13 《爨龍顏碑》
    • 圖1-14 《中嶽嵩高靈廟碑》
    • 圖1-15 《嵩陽寺碑》
    • 圖1-16 《杜照賢等十三人造像記》
    • 圖1-17 《法懃塔銘》
    • 圖1-18 《唐邕寫經碑》
    • 圖1-19 《西嶽華山神廟碑》
    • 圖1-20 《杜乾緒等造像記》
    • 圖1-21 《曹植廟碑》
    • 圖1-22 《青州舍利塔下銘》
    • 圖1-23 《馬墓誌》
    • 圖1-24 《張儉及妻胡氏墓誌》
    • 圖2-1 《孔羨碑》
    • 圖2-2 《皇帝南巡之頌》
    • 圖2-3 《房彥謙碑》
    • 圖2-4 《昭陵諸蕃君長像題石》
    • 圖2-5 《李神符碑》
    • 圖2-6 《宗聖觀記》
    • 圖2-7 《昭陵刻石文碑》題款
    • 圖2-8 《馬周碑》
    • 圖2-9 《褚亮碑》
    • 圖2-10 《太宗祭比干文》
    • 圖2-11 《漢忠烈紀公碑》
    • 圖2-12 《孔宣公碑》
    • 圖2-13 《司馬寔墓誌》
    • 圖2-14 《柳偘妻杜氏墓誌》
    • 圖2-15 《盧行毅墓誌》
    • 圖2-16 《孔宙碑》
    • 圖2-17 《潘師正碣》
    • 圖2-18 《勿部將軍功德記》
    • 圖2-19 《甘元柬墓志》
    • 圖2-20 《大雲寺碑》
    • 圖3-1 《唐嵩山故道安禪師碑》
    • 圖3-2 《王宥等題名》
    • 圖3-3 《任城縣橋亭記》
    • 圖3-4 《豆盧建墓誌》
    • 圖3-5 《唐貞休德政碑》
    • 圖3-6 《鶺鴒頌》
    • 圖3-7 《賜益州刺史張敬忠書》
    • 圖3-8 《鄎國長公主神道碑》
    • 圖3-9 《禪地祇玉冊》
    • 圖3-10 《紀泰山銘》
    • 圖3-11 《皇唐嵩岳少林寺碑》
    • 圖3-12 《龍角山紀聖銘》
    • 圖3-13 《闕特勤碑》
    • 圖3-14 《大唐代國長公主碑》
    • 圖3-15 《靈壇祥應記》
    • 圖3-16 《石臺孝經》
    • 圖3-17 《楊珣墓碑》
    • 圖3-18 《尉遲迥廟碑》
    • 圖3-19 《告華嶽府君文碑》
    • 圖3-20 《大智禪師碑》
    • 圖3-21 《管元惠碑》
    • 圖3-22 《嵩陽觀碑》
    • 圖3-23 《令長新誡》
    • 圖4-1 《修孔子廟碑》
    • 圖4-2 《御史臺精舍碑》
    • 圖4-3 《伯夷叔齊碑》
    • 圖4-4 《張說墓志》
    • 圖4-5 《鄭曾碑》
    • 圖4-6 《歙州刺史葉慧明碑》
    • 圖4-7 《薦福寺臨壇大戒德律師碑》
    • 圖4-8 《唐元氏令龐履溫清德頌》
    • 圖4-9 《尉遲迥廟碑陰記》
    • 圖4-10 《大智禪師碑陰記》
    • 圖4-11 《張庭珪墓志》
    • 圖4-12 《大唐多寶塔感應碑》
    • 圖4-13 《李峰神道碑》
    • 圖4-14 《高元珪墓誌》
    • 圖4-15 《乙速孤行儼碑》
    • 圖4-16 《鄭德曜墓志銘》
    • 圖4-17 《楊慈力墓誌》
    • 圖4-18 《周獻墓志》
    • 圖4-19 《曹仁墓誌》
    • 圖4-20 《貞一廟碑》
    • 圖4-21 《唐閬州奉國縣令鄭融墓誌》
    • 圖4-22 《遊濟瀆記》
    • 圖4-23 《宴濟瀆序碑》
    • 圖4-24 《北嶽神廟碑》
    • 圖4-25 《段使君德政頌》
    • 圖4-26 《大忍寺門樓碑》
    • 圖4-27 《白鹿泉神君祠碑》
    • 圖4-28 《白鹿泉神君祠碑陰》
    • 圖4-29 《朱元昊墓志》
    • 圖4-30 《玄元靈應頌碑》
    • 圖5-1 《蔡君妻張氏墓誌》
    • 圖5-2 《李貞墓誌》
    • 圖5-3 《王慶墓誌》
    • 圖5-4 《乙速孤行儼碑》「而、素、醴、措、山」等字的筆畫結構為篆式
    • 圖5-5 《乙速孤行儼碑》「不、味、武、界」強調波磔筆畫
    • 圖5-6 《乙速孤行儼碑》「寧、呼、雍、捷」誇張鉤畫
    • 圖5-7 1.《乙速孤行儼碑》「公、泉」
    • 圖5-7 2.《子游殘碑》「近、不、道、厥」
    • 圖5-8 《龐履溫碑》字表
    • 圖5-9 《正始石經》字表圖
    • 圖5-10 《大唐太宗文武聖皇帝龍潛教書碑》
    • 圖5-11 《唐中岳沙門釋法如禪師行狀碑》
    • 圖5-12 《脩定寺記碑》
    • 圖5-13 《脩定寺記碑》字表圖
    • 圖5-14 《唐楊孝恭碑》
    • 圖5-15 《唐楊孝恭碑》字表圖
    • 圖5-16 《張休光墓志》
    • 圖5-17 《管元惠碑》與《正始石經》比較圖
    • 圖5-18 《王行果殘碑》
    • 圖5-19 《東方朔畫贊碑》碑後隸書
    • 圖5-20 《辛雲京妻李氏墓誌》
    • 圖5-21 《張說墓志》筆法分析圖
    • 圖5-22 《張猛龍碑》
    • 圖5-23 《太武帝東巡碑》
    • 圖5-24 《元楨墓志》
    • 圖5-25 《崔敬邕墓志》
    • 圖5-26 《刁遵墓志》
    • 圖5-27 《元鷙妃公孫甑生墓志》
    • 圖5-28 《叔孫固墓志》
    • 圖5-29 《維摩諸經第十三品》
    • 圖5-30 《赫連子悅墓誌》
    • 圖5-31 《無量義經》
    • 圖5-32 《文殊般若經碑》
    • 圖5-33 《譚伍墓志》
    • 圖5-34 《褘墓誌》
    • 圖5-35 《大周陽玄墓誌》
    • 圖5-36 《董虔運墓誌》
    • 圖5-37 《董虔運墓誌》
    • 圖5-38 《石佛寺迦葉經碑》
    • 圖5-39 《石佛寺迦葉經碑》與《紀泰山銘》比較圖
    • 圖5-40 《石佛寺迦葉經碑》與《紀泰山銘》比較圖
    • 圖6-1 《慕容相暨妻唐氏墓誌》
    • 圖6-2 《崔沔墓誌》
    • 圖6-3 《臧希晏碑》
    • 圖6-4 《趙叡沖神道碑》
    • 圖6-5 《黃石公祠記》
    • 圖6-6 《文宣王廟新門碑》
    • 圖6-7 《裴遵慶神道碑》
    • 圖6-8 《崔暟墓誌》
    • 圖6-9 《程俊墓志》
    • 圖6-10 《少府監胡良公神道碑》
    • 圖6-11 《李德裕妻徐盼墓誌》
    • 圖6-12 《李皋墓誌》
    • 圖6-13 《劉致柔墓誌》
    • 圖6-14 《三體陰符經》
    • 圖6-15 《擬惠休上人詩》
    • 圖6-16 《篆書目錄偏旁字源碑》
    • 圖6-17 《新譯三藏聖教序》
    • 圖6-18 《放商鹽頌》
    • 圖6-19 《傅求等題名》
    • 圖6-20 《范仲淹神道碑》
    • 圖6-21 《趙抃等題名》
    • 圖6-22 《茶錄》
    • 圖6-23 《王尚恭墓誌》
    • 圖6-24 《布衾銘》
    • 圖6-25 《正六譯金剛般若波羅密經序》
    • 圖6-26 《劉蕘題名》
    • 圖6-27 《山河堰落成記》
    • 圖6-28 《智照和尚開堂疏碑》
    • 圖6-29 《智照塔銘》
    • 圖6-30 《十方靈巖寺碑》
    • 圖6-31 《文宣王廟碑》
    • 圖6-32 《谷山寺記》
    • 圖6-33 《志智禪師碑》
    • 圖6-34 《濟源縣石橋記》
    • 圖6-35 《岱嶽諸司記》
    • 圖6-36 《誠明真人道行之碑》
    • 圖6-37 《范文正公祠記》
    • 圖6-38 《文始殿記》
    • 圖6-39 《南鎮廟碑》
    • 圖6-40 《隸書無逸篇》
    • 圖6-41 《四體千字文》
    • 圖6-42 《題柯九思晚香高節圖》
    • 圖6-43 《離騷千字文篆隸卷》
    • 圖6-44 《睢陽五老圖跋》
    • 圖6-45 題張渥《九歌圖》
    • 圖6-46 《二體千字文》
    • 圖6-47 跋馬遠《商山四皓圖》
    • 圖6-48 《隸書五言詩帖頁》
    • 圖6-49 《隸書七律詩頁》
    • 圖6-50 《谿石記》
    • 圖6-51 《夏日過劍門詩刻》
    • 圖6-52 《陶潛詩》
    • 圖6-53 《庭園記軸》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