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2009 年財團法人中技社選定「環境與經濟之平衡」作為智庫研討議題之一,並與中華經濟研究院於 10 月共同舉辦一場研討會,邀請到台灣與香港政治、社會、法律與環保等專業的重要學者,針對環境影響評估制度在經濟與環境的衝突中的功能與定位等議題,除以論文形式提出實際案例及理論,提供評論意見外,與參加會議者亦有深入的討論。為將此完整之會議成果,廣為周知,提供讀者不同的見解,特發行此書。
- 發行序/潘文炎
- 編者序/湯京平、蕭代基
-
一、專業與民主:台灣環境影響評估制度的運作與調適/湯京平、邱崇原
-
第一節 前言
-
第二節 我國環境影響評估運作概況
-
第三節 政治與專業的邂逅
-
第四節 我國環評制度的演變
-
第五節 結論:政治真是壞東西?
-
第六節 參考書目
-
-
二、公民投票、環評制度與重大開發案的設置/丘昌泰
-
第一節 前言
-
第二節 我國的環評制度與民眾參與
-
第三節 環保運動、住民自決與公民投票
-
第四節 專家決策與民主公投的弔詭
-
第五節 結論與建議
-
第六節 參考書目
-
-
三、環評決策中公民參與的省思:以中科三期開發爭議為例/杜文苓
-
第一節 前言
-
第二節 文獻回顧
-
第三節 資料收集與研究方法
-
第四節 中科三期開發爭議
-
第五節 環評爭議與民眾參與
-
第六節 結語
-
第七節 參考書目
-
-
四、從污染受害者到環境巡守者:大寮空污事件之後的社區參與/何明修
-
第一節 社會與環境衝突的民主務實主義解決
-
第二節 被遺忘的社區參與:環境保護協定、責任照顧
-
第三節 環境監測的公眾告知:林園與大發的實例
-
第四節 大寮空污事件之後的社區參與
-
第五節 結論
-
第六節 參考書目
-
-
五、從奧爾胡斯公約檢視我國環境影響評估法制中民眾參與之規範/王毓正
-
第一節 前言
-
第二節 民眾參與的性質在國際法律文件中之發展
-
第三節 奧爾胡斯公約透過歐體法以及於德國法中的實踐
-
第四節 德國行政程序法計畫確定裁決程序之比較與啟示
-
第五節 對於我國環境影響評估法制中民眾參與的檢討與建議
-
第六節 建議未來立法方向—代結語
-
第七節 參考書目
-
-
六、我國低放射性廢棄物處置場址設立衝突之法律分析/蔡瑄庭、王志強
-
第一節 前言
-
第二節 〈低放射性廢棄物最終處置設施場址設置條例〉的立法背景、主要規範內容與美日法制概述
-
第三節 〈低放射性廢棄物最終處置設施場址設置條例〉所產生的主要法律衝突
-
第四節 選址條例與原住民族基本法適用衝突之因應
-
第五節 地方性公投機制決策衝突之因應
-
第六節 回饋金發放分配衝突之因應
-
第七節 結論
-
第八節 參考書目
-
-
七、香港設置「鄰避」設施的困惑與出路/林健枝、胡麗恩、馮通
-
第一節 前言
-
第二節 概念架構
-
第三節 背景及研究方法
-
第四節 香港「鄰避」設施的設置及環評過程
-
第五節 公眾對「鄰避」設施設置的觀感及期望
-
第六節 討論
-
第七節 總結
-
第八節 參考書目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 DOI : 10.978.9867838/797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