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六四日記─廣場上的共和國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9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81780485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1989年北京「六四」學運內幕震撼性披露克魯格獎(人文諾貝爾獎)得主余英時序文推薦
  這部歷經十八年最終整理而成的日記,是1989年以來唯一一部完整地記錄1989年「六四」期間從4月15日到6月4日、從北大到天安門廣場,關於學運核心人物、重大事件、關鍵內幕及學運組織高層決策與爭議全過程的親歷、見證、回憶與考釋的書。
  此書是作者在1990-1991年完成的日記初定稿上刪訂而成的,記述了作者從最初參與組建北大學生自治會籌委會始,到當選北京高校學生自治聯合會主席及最後任廣場學運副總指揮、代總指揮,直到1989年六月四日凌晨主持廣場撤離表決等一幕幕自激情開場到悲壯落幕的歷史記實。
  讀者可以從日記中暸解到北大籌委會在運動中的關鍵作用;柴玲曾如何接觸鄧小平尋求妥協;北大校長如何支持學運組織的校園民主計劃;學運「明星」如何與組織脫節;學運組織如何未能阻止「明星」發起的個人絕食;絕食後廣場上的決策內情;學生為何從廣場撤不下來;學運「黑手」的所做所為;1989年6月4日凌晨天安門廣場被軍隊武力清場的重大歷史現場實況等。
  • 余英時序
  • 嚴家祺序
  • 陳小雅序
  • 熊 焱序
  • 常 勁序
  • 作者前言
    • 寫給未來
    • 共和國的大希望
    • 《日記》的撰寫過程
    • 羅生門的困境
    • 本書的羅生門與局限
    • 木書之特色與內容簡介
    • 鳴謝
  • 1.前面的故事
    • 八七年元旦,我被捕了
      • 獨自去天安門
      • 「民主不是賜予的」
      • 《十條》激發元旦遊行
      • 廣場三層人牆、灑水結冰
      • 歷史博物館前的小插曲
      • 遊行始於國際歌
      • 從旁觀到參與
      • 四個鴨舌帽將我推給武警
      • 中山公園派出所
      • 「不算審訊」
      • 北大環境中心六研究生
      • 鴨舌帽的陰影
      • 二十幾人的名單
      • 中學生的反抗
      • 營救與獲釋
      • 獲釋回校
    • 那次被補後的一些經歷
      • 譚飛的憂鬱
      • 隔壁同學的自殺
      • 與柴玲的第一次長談
      • 胡耀邦下臺
      • 與父母的爭議
      • 我的父母
      • 回校差點被開除
      • 準備出國與辦托福班
      • 八八年行動委員會
  • 2.黑偶然的捲入(4.15-4.18)
    • 4月15日 星期六
      • 電腦壞了
      • 我們的家
      • 柴玲生日、胡耀邦逝世
    • 4月17日 星期一
      • 去三角地看大字報
      • 七六年的天安門事件
    • 4月18日 星期二
      • 去天安門送麵包
      • 中國的大希望
      • 紀念碑演講的人
      • 新華門前
      • 「軍警來了!」
  • 3.籌委會草創(4.19-4.24)
    • 4月19日 星期三
      • 三角地的一則通知
      • 晚上三角地的演講
      • 成立「北大籌委會」
      • 清華隊伍來北大
      • 籌委會的第一個決定
      • 熊焱與我去新華門
      • 沈彤說要警惕王丹
      • 熊焱新婚住在地下室
    • 4月20日 星期四
      • 籌委會第一天會議
      • 我們不會開會
      • 抗議「四二○血案」
      • 中午與熊焱去清華
      • 突然通知下午遊行
      • 王丹等人退出籌委會
      • 冒雨遊行、趙體國發火
      • 聯繫食堂、保薦郭海峰
      • 籌委會初期的恐怖氣氛
      • 柴玲的加入
      • 摸索如何開會
      • 丁小平因專斷而被罷免
    • 4月21日 星期五
      • 籌委會開始募捐
      • 學運期間我經手的錢
      • 第一次非官方大遊行
      • 各校到師大會師
      • 孟昭強指揮清華隊伍
      • 廣場秩序難以整合
    • 4月22日 星期六
      • 官方指定的警戒線
      • 再次與官方談判
      • 19校連署請願書
      • 廣場悼念秩序井然
      • 「李鵬,出來!」
      • 提議攔駕遞交請願書
      • 下跪請願35分鐘
      • 激憤中寫血書
      • 士兵向北大隊伍衝來
      • 緩衝結構擋住軍警衝擊
      • 我下令「撤!」
      • 返校罷課、柴玲的投入
    • 4月23日 星期日
      • 中年人傳授經驗
      • 「新官僚」的形成
      • 來訪者的誤區
      • 彭嶸貼出公告召開大會
      • 籌委會一度機構重疊
      • 新聞導報與徐四民的大話
      • 任畹町、陳明遠的演講
      • 設立發言人制度
      • 成立全市高聯時機不成熟
      • 起草《北大學生憲章》
      • 柴玲引薦王超華
    • 4月24日 星期一
      • 丁小半和張智勇的問題
      • 北大全校學生大會失敗
      • 陳明遠李進進試圖拯救籌委會
      • 熊焱替代郭海峰
  • 4.五人常委制(4.25-4.28)
    • 4月25日 星期二
      • 籌委會改組競選
      • 王遲英、孔慶東、姬軍
      • 我的競選演講
      • 沈彤與土丹的演講
      • 「特殊身份」的進修生
      • 《禁忌的遊戲》
    • 4月26日 星期三
      • 四二六社論與學生的遺書
      • 張倫初次見面介紹戴晴
      • 五人常委否決四二七遊行
      • 鄧小平已調38軍赴京
      • 擴大會議推翻五人常委決定
      • 行政與立法兩權開始分離
      • 智囊團與分籌委會
    • 4月27日 星期四
      • 孔慶東和沈彤阻止我出校門
      • 《我的民主宣言》
      • 迎接遊行隊伍凱旋返校
      • 學三食堂應華江與女友分手
    • 4月28日 星期五
      • 罷課不罷學
      • 辦公地點成為問題
      • 彭嶸佔用學生會房間
      • 自行車棚下的秘書處
      • 「佔房風波」圓滿解決
      • 與官方學生會的關係問題
      • 自治會合法化的理論問題
      • 推動直選合法化
  • 5.主持北高聯(4.29-5.6)
    • 4月29日 星期六
      • 王超華要求我主持高聯
      • 高聯開會情況
      • 吾爾開希抵制袁木「對話會」
      • 高聯的代表性問題
      • 成立三個關鍵部門
      • 「個人記者招待會」
    • 4月30日 星期日
      • 北大研會成功改選
      • 王丹、開希任「掛名常委」
      • 我當選高聯第三任主席
      • 各校自治會合法化的情況
      • 我主張分批復課
      • 對話代表按比例分配
      • 決定舉行新聞發佈會
    • 5月1日 星期一
      • 安排北高聯新聞發佈會
      • 發言人宣讀九項聲明
      • 北高聯的對話要求
      • 郭海峰為參加假對話辯護
      • 孔慶東、沈彤想選掉王丹
      • 請熊焱「出山」
      • 高聯常委會形勢分析
      • 設定對話團相對獨立
      • 柴玲父親來看我們
      • 選拔對話代表引發改選
      • 趙體國的批評和方案
      • 三權分立的自然體現
      • 籌委會再度改選趨於穩固
      • 沈彤與孔慶東忿忿不平
      • 我和王有才對李祿的冷漠
      • 拾破爛爺孫的故事
    • 5月2日 星期二
      • 柴玲去找鄧小平未成
      • 五四遊行計劃拜託了歐陽
      • 熊焱組織選拔北大對話代表
      • 對話12條與袁木的反應
      • 張炳九與丁石孫
    • 5月3日 星期三
      • 「一塔湖圖」
      • 丁校長贊同校園民主計劃
      • 高聯創論四套方案
      • 北大荒地方案差點通過
      • 最後通過遊行方案
      • 對話團成立大會
      • 吾爾開希的藏身地
      • 北大作家班起草新五四宣言
    • 5月4日 星期四
      • 五四遊行
      • 「袁木求愚」
      • 記者參加遊行
      • 始終沒找到高聯聚會點
      • 返校途中的口號
      • Eric與建築工人
      • 半路得知已宣佈復課
      • 拒絕CBS衛星直播探訪
      • 北高聯好似空中樓閣
      • 趙紫陽溫和的亞行講話
    • 5月5日 星期五
      • 柴玲王丹跟我一道辭職
      • 寫《辭職書》
    • 5月6日 星期六
      • 北京圖書館
      • 去高聯交《辭職書》
      • 劉曉波來找我
      • 回北大交《辭職書》
      • 民意投票2/3繼續罷課
      • 回遙感所復課做論文
      • 導師「又看到了希望!」
      • 辭職後接受CBS探訪
  • 6.低潮到絕食(5.7-5.13)
    • 5月7日 星期日
      • 計算機硬盤又壞了
      • 認識「右派」沈澤宜
      • 38樓交《辭職書》
      • 到農工大找大哥
      • 沈老師的演講會
      • 廣播討論堅持罷課
    • 5月8日 星期一
      • 李淑嫻的錄音
      • 我決心改造廣播站
      • 學生罷課,老師罷敎
    • 5月9日 星期二
      • 創辦北大自由論壇
      • 自由演講效果顯著
    • 5月10日 星期三
      • 自行車大遊行
      • 人民日報門前抗議
      • 聲援北航
      • 便衣嚇唬柴玲
      • 清華學生廣播站
    • 5月11日 星期四
      • 沈老師離京前給我名單
      • 翻錄磁帶徵集簽名
      • 敎授們婉拒出山
      • 自由論壇上熊焱發火
      • 王丹柴玲等準備發動絕食
      • 對話一拖再拖
    • 5月12日 星期五
      • 廣播站、自由論壇時間表
      • 包遵信在民主沙龍演講
      • 學運組織反對絕食
      • 自由論壇上柴玲王丹倡議絕食
    • 5月13日 星期六
      • 翻錄二百盤錄音磁帶
      • 彭嶸趙體國帶領宣誓絕食
      • 柴玲唸《絕食書》
      • 《絕食書》帶來巨大衝擊
      • 去大使館邀請戈爾巴喬夫
      • 開希搶先張智勇沮喪
      • 五點四十分廣場正式絕食
      • 兩桶黃漆寫「絕食」
      • 新聞聯播沒提絕食與對話
      • 高興旗同我一道製旗
      • 聽鄭義分析時局
  • 7.廣場廣播站(5.14-5.23)
    • 5月14日 星期日
      • 帶黑色大旗到廣場
      • 絕食要求:平反與對話
      • 柴玲與絕食初期的同學
      • 黑旗營造哀兵之勢
      • 廣場急需廣播站
      • 任畹町給我一篇文章
      • 蔡詠梅借錢探購廣播器材
      • 包遵信同蔡詠梅很熟
      • 售貨員一下子熱情起來
      • 廣播站功率不夠理想
      • 忽然得知對話開始了
      • 官方拒絕現場直播
      • 我的妥協方案:語音直播
      • 事後的分析與當時的情況
      • 組織混亂源於絕食的非組織性
      • 絕食非組織什源於高聯懸空
      • 十二學者來廣場
      • 反對戴晴的妥協方案
      • 將話筒交給開希
    • 5月15日 星期一
      • 「柴玲要自焚!」
      • 絕食團指揮部已經成立
      • 廣播班子與民主共性
      • 抓住一個造謠的便衣
      • 知識界遊行聲援絕食學生
      • 熱情的售貨員
      • 校醫說絕食可進流質
      • 幾乎同絕食者一樣
      • 我第一次暈倒
    • 5月16日 星期二
      • 新聞聯播報道絕食
      • 救護車「生命線」
      • 勸阻絕水
      • 廣播站成了廣場的中心
      • 到學運之聲廣播站協調
      • 閻明復來到廣播站
      • 趙、戈談話意味探長
      • 阻止衝擊大會堂
      • 柴玲暈倒,我暫代主持大會
      • 李祿主持會議的才幹
      • 與市紅十字會交涉
    • 5月17日 星期三
      • 趙紫陽的書面講話
      • 兩個廣播兩個聲音
      • 對王超華的不解
      • 北大對廣場的支持
      • 新聞自由與名人上街
      • 又見沈澤宜
    • 5月18日 星期四
      • 轉移絕食同學上車避雨
      • 很快可能與高層「對話」
      • 指揮部幾乎全都暈倒了
      • 與李鵬會談開希失言
      • 熊焱講得最好
      • 閻明復透露趙紫陽舉動
      • 我裝備了一輛指揮車
      • 我提議馬拉松絕食
      • 《科技日報》
      • 防備黃衣幫將公車開走
      • 我終於徹底垮了
    • 5月19日 星期四
      • 北大第一醫院
      • 拜託護士藏好文件
      • 在醫院裏勸同學復食
      • 新聞聯播李鵬與學生會談
      • 大部份同學堅持絕食
      • 半小時前宣佈了復食
      • 李祿得到密報
      • 我與李祿的分歧
      • 重新投票大多堅持絕食
      • 學生組識對局勢的影響力
      • 李鵬楊尚昆宣佈戒嚴
    • 5月20日 星期六
      • 在北大聽李鵬《戒嚴令》
      • 戒嚴時刻的北京街頭
      • 耿力是李祿的中學同學
      • 北高聯取代了指揮部
    • 5月21日 星期日
      • 第二次「狼來了!」
      • 難以通行的通行證
      • 兩個「財務部」
      • 一次「未遂政變」
      • 火車送來的糾察隊
      • 王文用我的學生證取錢
      • 李祿堅持轉入地下
      • 李祿廣場上的婚禮
      • 指揮部成員分散躲藏
      • 回絕食團廣播站見到沈老師
    • 5月22日 星期一
      • 開希亂喊撤,我離開廣場
      • 在北京站遇到一位作家
      • 在天津準備設立秘密電臺
      • 天津大學和南開「籌委會」
    • 5月23日 星期二
      • 決定回到廣場
      • 聯席會議「任命」指揮部
      • 妖風暴雨毛幽靈
      • 王文要當副總指揮
  • 8.廣場指揮部(5.24-6.2)
    • 5月24日 星期三
      • 廣場指揮部成立誓師大會
      • 聯席會議和指揮部雙重架構
      • 我決定整頓廣場財務
      • 北高聯只留下九千元
      • 財務統一入口和出口
      • 外高聯財政部長李耕耘
      • 連勝德的委任狀和「政變」
      • 海運學院特糾與張健
      • 第一次財務後勤大會
    • 5月25日 星期四
      • 後勤部長王剛
      • 廣場財政吃緊
      • 帳篷和手提步話機
      • 八頂軍用帳篷
      • 李祿主持營地聯席會議
      • 四大方案
      • 崔健與搖滾樂在廣場
    • 5月26日 星期五
      • 投票結果97%要堅守廣場
      • 我建議責任常委制
      • 財務、後勤部長的調整
      • 楊濤來廣場推動空校計劃
      • 我補充空校計劃實施方案
      • 沈老師潑了一盆涼水
      • 李祿也反對空校計劃
      • 「王丹的叔父」·「逼宫」
      • 法國電話要送捐款
    • 5月27日 星期六
      • 乘地鐵參加聯席會議
      • 柴玲不讓連勝德進去
      • 原計劃堅持到6月20日
      • 指揮部建議提前撤離
      • 劉曉波力薦開希作人民發言人
      • 安排傍晚七點的記者會
      • 記者會上宣佈30日撤出廣場
      • 廣場上的自由論壇
      • 回北大促高聯轉捐款
    • 5月28日 星期日
      • 途中給張伯笠兩千元寫書
      • 黑名單與「40本護照」
      • 全球華人大遊行
      • 澳門東亞大學37.5萬港元
      • 柴玲準備南下發動自治
      • 在蘇公家廟家裏採訪
      • 廣場議會上柴玲提出辭職
      • 楊濤提空校反成整頓總指揮
    • 5月29日 星期一
      • 楊濤要回北大
      • 張智勇搭建小帳篷
      • 潘毅與香港物資聯絡站
      • 民主女神遇到財政赤字
      • 記者會介紹財政情況
      • 召集財務後勤大會
      • 完善財務制度選舉財務部長
      • 建立三個小組「財務糾察隊」
    • 5月30日 星期二
      • 女神像與規劃圖
      • 記者會上介紹新財務部
      • 姚曉燕得到母親的支持
      • 新財務部的效力
      • 岑建勛帶來香港捐款
      • 整頓廣場會議
      • 取消通行證換用工作證
    • 5月31日 星期三
      • 沒能實施整頓計劃
      • 整頓廣場糾察力量的困難
      • 媒體中運動的名實脫節
      • 在北京飯店接受香港捐款
      • 每日財務公報
      • 公安局前工自聯要求放人
      • 彼士頓大學錄取通知書
      • 王府飯店三方協調會
    • 6月1日 星期四
      • 柴玲和我凌晨遭綁架
      • 指揮部帳內的對質
      • 郭海峰偷錄對質內容
      • 剪斷線路、灌醉保安
      • 外高聯罷免連勝德
      • 記者會講述綁架情況
      • 王運則解決送水問題
      • 六部口郵局查捐款
      • 三方聯合記者會
    • 6月2日 星期五
      • 回北大搬兵
      • 001與北大糾察隊
      • 在北大買T恤衫
      • 焚燒《北京日報》
      • 四人絕食行動開始
      • 秘密總部三人碰頭會
      • 我們的幾個保安人員
      • 空城計得不到多數支持
      • 持久戰與啟蒙目標
      • 李祿準備取代柴玲
      • 財務制度修正案
      • 政策推行部和T恤衫
      • 木樨地警車撞死三人
      • 辛苦情報處與台灣簽名
      • 神秘的愛華會主席
  • 9.最後的時日(6.3-6.4)
    • 6月3日 星期六
      • 繳獲的槍械交給公安局
      • 請高聯派人加入指揮部
      • 開希要做副總指揮
      • 廣場宣誓與民主大學
      • 「他們真開槍了!」
      • 開希講話後「暈倒」
      • 轉移財務部
      • 為指揮部留下五千元
    • 6月4日 星期日
      • 轉移指揮部新建廣播站
      • 紀念碑上堅持非暴力
      • 同仇敵愾,死守廣場
      • 「談判」還是「斡旋」?
      • 四點正,廣場燈滅
      • 四君子勸撤
      • 口頭表決,撤離廣場
      • 心理分析
      • 「他最希望是我死了」
      • 李祿帶隊折回廣場
      • 六部口坦克壓死11名同學
      • 西四路口無力組識
      • 青天白日,四具橫屍
      • 怒燒《解放軍報》社標語
      • 死亡數字二千七?
      • 解散指揮部疏散外地同學
      • 北大博士生的故事
      • 去導師和丁校長家求助
      • 小白兔
  • 後記
    • 「六四」後的逃亡
    • 在國內躲藏十個月
    • 走出無神論的樊籬
    • 初到海外的大困惑
    • 回巴黎修習宗敎學
    • 追尋真知探索宗敎
    • 巴黎會議與《回顧與反思》
    • 《天安門》背後的戴晴
    • 卡瑪隱匿了文革暴力
    • 記憶的戰爭
  • 附錄
    • 大事記
    • 組識簡介
    • 參考資料綜述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