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棒球運動之所以扣人心弦、精采刺激,不僅是因對壘雙方的勢均力敵,更有賴於詳盡且合理的規則以維持比賽的可看性,而對於棒球運動規則的理解,也是認識棒球的首要前提。因此,正確的理解棒球規則,為推廣棒球運動、維持比賽公正性的重要事務。
長久以來,深深覺得不僅是國內愛好棒球的廣大球迷,連棒球選手對規則的了解都不夠,是因國內缺少這類的專業書籍,即使有也是艱澀難懂,使球迷及球員望而生怯。有鑑於此,特別委請學術素養俱佳的專業人士,編輯棒球運動的最新規則,詳盡說明棒球比賽攻守過程中所可能產生的狀況,及其所應依循的規範及處置,本書內容深入淺出簡單明瞭,可說是認識棒球運動的百科全書。換言之,本書的出版,意在推廣棒球,讓喜愛棒球的國人更容易且正確地認識棒球,進而培養更多看熱鬧也看門道的棒球迷。
長久以來,深深覺得不僅是國內愛好棒球的廣大球迷,連棒球選手對規則的了解都不夠,是因國內缺少這類的專業書籍,即使有也是艱澀難懂,使球迷及球員望而生怯。有鑑於此,特別委請學術素養俱佳的專業人士,編輯棒球運動的最新規則,詳盡說明棒球比賽攻守過程中所可能產生的狀況,及其所應依循的規範及處置,本書內容深入淺出簡單明瞭,可說是認識棒球運動的百科全書。換言之,本書的出版,意在推廣棒球,讓喜愛棒球的國人更容易且正確地認識棒球,進而培養更多看熱鬧也看門道的棒球迷。
-
第一章 比賽球場和用具
-
一、比賽球場
-
壘包
-
投手板
-
投手丘
-
擊球區
-
捕手區
-
預備擊球區
-
3英呎線用意之說明
-
界內區和界外區
-
比賽球場特別規則
-
-
二、用具
-
球
-
球棒
-
分指手套和無分指手套
-
投手的手套
-
球衣
-
-
-
第二章 比賽規則
-
一、比賽關始之前
-
比賽的準備
-
攻守順序名單的交換
-
先攻和後攻
-
-
二、正式比賽
-
比賽開始
-
得分
-
不算得分的狀況
-
攻守交換
-
比賽結束和勝負的判定
-
延長賽
-
-
三、各種比賽
-
成爲正式比賽的狀況
-
無效比賽
-
截止比賽
-
平手比賽
-
保留比賽
-
放棄比賽或取消資格比賽
-
提訴比賽
-
-
四、比賽進行中與比賽停止
-
比賽進行中和停止球
-
暫停和比賽開始
-
更換選手
-
更換投手
-
更換擊球員(起用代打)
-
代跑
-
比賽的再開始
-
-
-
第三章 投手規則
-
一、投球
-
投球姿勢
-
揮臂式投球姿勢
-
固定式投球姿勢
-
規定投球數
-
投球的時間
-
好球帶
-
好球
-
四壞球
-
壞球
-
投手禁止事項
-
罰則
-
-
二、投手犯規
-
投手犯規
-
罰則
-
-
三、勝利投手和敗戰投手
-
勝利投手
-
先發投手
-
後援投手
-
中途平手的情形
-
反敗取回領先的情形
-
後援投手取回領先的情形
-
投手換下那一局得分的情形
-
敗戰投手
-
-
-
第四章 擊球員規則
-
一、擊球員的義務和打擊順序
-
擊球員的位置
-
打擊姿勢
-
打擊順序
-
打擊順位錯誤的情形
-
促請裁決時
-
促請裁決時機
-
比賽中發現擊球順位錯誤時
-
非正位擊球員的擊球完成後的順位
-
-
二、界內球和界外球
-
界內球
-
界外球
-
擦棒被捕球
-
-
三、打擊
-
安打
-
記錄安打的狀況
-
不記錄爲安打的狀況
-
一壘安打和長打
-
滑過壘的狀況
-
沒有踩壘的狀況
-
按規則獲得安全進壘的狀況
-
滾地球和高飛球
-
犧牲高飛球
-
內野高飛球
-
觸擊
-
犧牲觸擊
-
安全觸擊
-
強迫取分
-
第三好球觸擊失敗
-
四壞球
-
觸身球(死球)
-
不算觸身球的狀況
-
彈跳球的狀況
-
三振
-
不死三振
-
揮棒與否
-
-
四、安全上壘和出局
-
擊球員出局的狀況
-
擊球員成為擊跑員的狀況
-
能安全上一壘的狀況
-
給予兩個壘的狀況
-
給予三個壘的狀況
-
成爲全壘打的狀況
-
-
-
第五章 跑壘員規則
-
一、進壘
-
壘的佔有權
-
跑壘的順序
-
禁止追越
-
逆向跑壘
-
沒有踩壘(空過)的狀況
-
再度觸壘
-
滑(跑)壘過頭
-
-
二、出局和安全上壘
-
跑壘員出局的狀況
-
跑壘員能安全進壘的狀況
-
擊球員或跑壘員能安全進壘的狀況
-
可進一個壘的狀況
-
可進二個壘的狀況
-
可進三個壘的狀況
-
可進本壘(四個壘)得分的狀況
-
-
三、盜壘和返回原壘
-
盜壘
-
返壘
-
關於停止球時返壘的處置
-
-
-
第六章 防守的規則
-
一、防守位置
-
防守位置
-
-
二、防守
-
確實捕接
-
不視爲確實捕接的狀況
-
認定確實捕接的狀況
-
捕接後進入選手席或觀衆席的狀況
-
守備員的違規行爲
-
封殺和觸殺
-
逆雙殺的守備動作
-
雙殺和三殺
-
野手選擇
-
靠野手選擇的進壘
-
失誤
-
暴傳
-
故意落球
-
促請裁決
-
促請裁決出局
-
促請裁決的時機
-
-
-
第七章 妨礙的規則
-
一、攻方的妨礙(妨礙守備)
-
攻方的妨礙
-
擊球員妨礙本壘守備的情況
-
第三好球後妨礙捕手的守備時
-
改變擊球的滾動方向
-
妨礙處理擊出之球時
-
妨礙守備員傳球時
-
擊出之球擊中跑壘員時
-
球棒飛出妨礙守備時
-
丟下的預備棒妨礙守備時
-
出局後妨礙時
-
妨礙雙殺動作時
-
在三英呎線妨礙時
-
壘指導員妨礙時
-
守方的優位權
-
-
二、守方的阻礙
-
阻礙打擊
-
捕手手套觸及球棒的狀況
-
捕手趨前防守阻礙擊球
-
剛要盜壘時發生阻礙擊球的狀況
-
強迫取分短打時阻礙擊球的狀況
-
守備員迷惑擊球員的狀況
-
阻礙擊球時經理總教練的選擇權
-
阻礙跑壘
-
有阻礙跑壘時的處置
-
-
三、裁判員或觀衆的妨礙
-
裁判員的妨礙
-
觀衆的妨礙
-
攝影記者的妨礙
-
-
-
第八章 裁判員的角色和其他紀錄
-
一、裁判員
-
裁判員的責任和權限
-
裁判員的判決
-
促請裁決
-
退場
-
二位裁判員判決不同時
-
主審的任務
-
壘審的任務
-
-
二、攻擊與防守成績的計算方式
-
打席及打數
-
打點
-
打擊率
-
自責分
-
投手的防禦率(失分率)
-
守備率
-
勝率
-
最優秀防禦率投手獎
-
最優秀守備選手獎
-
-
-
第九章 台灣棒球起源與發展
-
一、日據時期的台灣棒球(1945年以前)
-
台北是台灣棒球發源地
-
花蓮原住民組成高砂棒球隊
-
嘉農奠定嘉義棒球根基
-
-
二、戰後時期的台灣棒球(1945年~1960年代)
-
三、三級棒運時期的台灣棒球(1960年代~1980年代)
-
前言
-
紅葉傳奇
-
金龍出擊
-
民族主義狂熱
-
南美和、北華興、東榮工
-
三冠王狂潮
-
奠定根基
-
-
四、成棒時期的台灣棒球(1980年代~1990年代)
-
五、職棒時期的台灣棒球(1990年代~現在)
-
誕生
-
成長
-
危機
-
重生
-
-
-
第十章 台灣、美國、日本、韓國職棒比賽制度
-
一、中華職業棒球大聯盟
-
所屬球隊
-
組織架構
-
-
二、美國職棒大聯盟
-
大聯盟的成立
-
大聯盟所屬球隊
-
現行選秀制度
-
賽制演變
-
跨聯盟比賽
-
小聯盟球隊
-
世界棒球經典賽
-
-
三、日本野球機構
-
機構前身
-
所屬球隊
-
選秀制度
-
外藉球員
-
亞洲選手名額的導入
-
交流戰
-
Climax series(季後挑戰賽)
-
海外試合
-
亞洲職棒大賽
-
-
四、韓國職棒
-
所屬球隊
-
現行賽制
-
選秀
-
FA
-
-
-
第十一章 棒球規則用語與記錄
-
棒球規則 用語與記錄
-
一般用語
-
訓練用語
-
場地、設備、用具用語
-
記錄符號(THE SMBOLS)
-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