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蒲松齡與《聊齋志異》脞說

出版日期
2008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2210116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蒲松齡與聊齋志異脞說是作者多年以來?研究生講授蒲松齡與聊齋志異選修課的心得體會。本書比較全面,既有對於蒲松齡人格精神的分析,又有對於《聊齋志異》思想內容和藝術成就的探討,還有作品賞析,但作者更加注重的是探索蒲松齡人格精神思想與《聊齋志異》意蘊之間的聯繫,著重從美學、教育、民俗、法律、商人意識等方面去加以研究,從而形成了特有的學術視角。另外,從疾病和感情生活的角度觀照蒲松齡的人格,從恐怖小說的角度切入《聊齋志異》的藝術特點,都發人所未發,饒有新意。
  • 自 序
  • 上篇 生平
    • 第一章 蒲松齡的生平
      • 一、多災多難的童年
      • 二、矯首狂歌的青年時代
      • 三、壯遊浪跡寶應縣
      • 四、夜雨寒燈的教師生活
      • 五、目昏幸不礙披覽的老年
    • 第二章 從蒲松齡的疾病說起
      • 一、蒲松齡疾病的生理和精神因素
      • 二、疾病與蒲松齡的人格
      • 三、《聊齋志異》中的疾病現象
      • 參考文獻
    • 第三章 蒲松齡的感情生活
      • 一、與劉孺人
      • 二、與顧青霞
      • 三、蒲松齡的感情生活與《聊齋志異》的創作
      • 參考文獻:
  • 中篇 思想
    • 第四章 蒲松齡的教育思想
      • 一、教育家的蒲松齡
      • 二、勸懲教育是《聊齋志異》創作動機和內容的重要方面
      • 三、《聊齋志異》中體現教育精神的題材內容
      • 四、《聊齋志異》的教育精神
    • 第五章 蒲松齡的商人意識
      • 一、《聊齋志異》所反映的商人生活
      • 二、蒲松齡的商人意識
      • 三、文學士出身的商人形象與蒲松齡的家世
      • 四、蒲松齡與司馬遷
    • 第六章 蒲松齡的民俗思想
      • 一、民俗與《聊齋志異》
      • 二、蒲松齡的民俗思想
      • 三、利用和展現民俗是《聊齋志異》創作上的一大特點
    • 第七章 蒲松齡的法律思想
      • 一、《聊齋志異》中的公案訴訟篇
      • 二、《聊齋志異》公案篇具有法律專業的深度
      • 三、蒲松齡的法律思想
      • 四、《聊齋志異》與中國古代的公案小說
    • 第八章 蒲松齡美學思想述評
      • 引 子
      • 一、美學思想的哲學基礎
      • 二、審美、美感與《聊齋志異》中的知己之情
      • 三、蒲松齡的審美理想
      • 四、創作動機論及其孤憤精神
      • 五、蒲松齡美學思想的矛盾及其它
  • 下篇 《聊齋志異》的 內容與藝術
    • 第九章 《聊齋志異》的思想內容
      • 一、對科舉制度的血淚控訴
      • 二、真摯愛情的熱烈頌歌
      • 三、對貪官污吏的嚴厲批判
      • 四、對世俗民風的勸戒諷刺
    • 第十章 《聊齋志異》的藝術成就
      • 一、曲折動人的故事情節
      • 二、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
      • 三、奇瑰的浪漫主義特色
      • 四、獨具匠心的語言藝術
    • 第十一章 中國的恐怖小說與《聊齋志異》的恐怖審美情趣
      • 一、恐怖與恐怖小說
      • 二、中國古典恐怖小說的追憶
      • 三、《聊齋志異》恐怖作品的分類
      • 四、《聊齋志異》中的恐怖作品與《聊齋志異》的美學風格
    • 第十二章 論《聊齋志異》形象塑造的藝術特徵
      • 一、強烈的時代感
      • 二、濃烈的抒情性
      • 三、突出人物主要性格
      • 四、讓形象自我袒露性格
      • 五、物的原形特點與人的性格的有機結合
    • 附則(作品賞析)
      • 一、一部大文章以此開篇-考城隍
      • 二、童話意趣的浪漫-說〈瞳人語〉
      • 三、恐怖小說屍變
      • 四、大冤未申,寸心不死-說〈席方平〉
      • 五、魂從知己,竟忘死耶-說《聊齋志異‧葉生》
      • 六、少府無妻春寂寞,花開將爾當夫人-淺析〈葛巾〉
      • 七、青山白雲人-談〈黃英〉
      • 八、以俗情明道理-析《聊齋志異‧恒娘》
      • 九、〈枕中記〉與〈續黃梁〉比較論綱
      • 十、《聊齋俚曲》的創作及其成就
      • 十一、《蒲松齡集》載《日用俗字》非蒲松齡原作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