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李亦園
福建晉江人,民國二十年生。曾任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所長,國立台灣大學人類學系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現任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董事長,中央研究院院士,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榮譽講座教授。著有《文化與行為》、《一個移殖的市鎮》、《人類學與現代社會》、《師徒、神話及其他》等專書,編有《中國人的性格》、《文化人類學選讀》、《現代化與中國化論集》及《社會變遷與宗教皈依》等論文九十餘篇。
- 《總序》
- 《序言》
-
《第一篇》 文化的意義與本質
-
第一章 文化的意義
-
第二章 文化起源的啟示
-
第三章 文化的累積
-
第四章 文化的塑模力
-
第五章 文化的相對性
-
第六章 文化的內涵
-
-
《第二篇》 物質文化或科技文化的修養
-
第七章 穿衣的文化
-
第八章 飲食文化
-
中國人的飲食文化
-
飲食的文化差異法則
-
-
第九章 住的文化
-
傳統倫理與居住方式
-
居住方法與身分表徵
-
房屋建築與宇宙觀
-
-
第十章 行的文化
-
第十一章 科技與文化
-
第十二章 汙染的社會文化觀
-
超自然的汙染
-
社群對立的汙染
-
價值變遷的汙染
-
-
-
《第三篇》 倫理文化或社群文化的修養
-
第十三章 家庭與文化
-
人倫關係與文化特性
-
沿續的特性
-
包容的特性
-
權威的特性
-
非「性」的特性
-
-
第十四章 「父子軸」文化的特殊表現
-
視夫妻如父子的行為
-
色情文化的根源
-
-
第十五章 孝的現代意義
-
親子關係的角色意義
-
角色的特定性與蔓延性
-
角色的相互性
-
角色的平等性
-
教孝的若干原則
-
-
第十六章 倫理的再擴展
-
群己的倫理
-
兩性倫理
-
教育的倫理
-
消費者倫理
-
知識的倫理
-
-
第十七章 人治與法治
-
第十八章 文化與管理
-
有沒有中國式的管理?
-
-
第十九章 風俗習慣的合理化
-
-
《第四篇》 精神文化或表達文化的修養
-
第廿章 精神文化與宇宙觀
-
傳統宇宙觀的架構
-
自然系統和諧的宇宙觀
-
個人系統和諧的宇宙觀
-
人際關係和諧的宇宙觀
-
-
第廿一章 欣賞素養與文化傳承
-
第廿二章 中國人信什麼教?
-
傳統宗教信仰的特色
-
-
第廿三章 祖宗崇拜
-
祖宗崇拜的社會文化意義
-
祖宗崇拜的形式
-
祖宗崇拜的現代社會功能
-
-
第廿四章 神靈與鬼魅
-
神與鬼的分野
-
祭品的象徵意義
-
-
第廿五章 宗教抑迷信?
-
第廿六章 算命占卜的文化觀
-
占卜的種類
-
自然訊息的觀察
-
人為操作的溝通
-
占卜的社會功能
-
中國占卜發展的源流
-
中國占卜的特色
-
-
第廿七章 童乩抑神棍?
-
童乩是什麼?
-
是不是真有神附體?
-
童乩真能治病嗎?
-
什麼人去作童乩?
-
對童乩現象應持的態度
-
-
第廿八章 說儀式
-
世俗儀式
-
神聖儀式
-
虔信教派
-
儀式與文化法則
-
-
- 《結語》
- 《建議參考書目》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 DOI : 10.6140/AP.9789866286100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