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
第一章 舉發制度概論
-
1.1 導論
-
1.1.1 舉發制度立法意旨
-
1.1.2 舉發制度與專利侵權訴訟之關係
-
-
1.2 舉發審查基本概念
-
1.3 美、日、歐相當於我國舉發之制度
-
1.3.1 日本特許廳之無效審判
-
1.3.2 歐洲專利局之異議
-
1.3.3 美國專利商標局之當事者系複審
-
-
1.4 舉發與依職權審查
-
1.5 舉發案實體審查之法源
-
-
第二章 法規之適用
-
2.1 程序從新從優
-
2.2 實體從舊
-
2.3 舉發案之法規適用
-
2.4 異議案之法規適用
-
2.5 法規適用錯誤之效果
-
-
第三章 舉發之提起及審查過程
-
3.1 舉發之提起
-
3.2 舉發實體審查要件
-
3.2.1 舉發人
-
3.2.2 舉發對象
-
3.2.3 舉發期間
-
3.2.4 舉發理由
-
3.2.5 一事不再理
-
-
3.3 舉發不受理與舉發駁回
-
3.3.1 程序審查結果
-
3.3.2 舉發駁回
-
-
3.4 舉發審查之處理
-
3.4.1 答辯
-
3.4.2 審查人員之指定
-
3.4.3 面詢、為必要之實驗、勘驗
-
3.4.4 審定書撰寫
-
-
3.5 舉發實體審定結果
-
3.5.1 舉發不成立
-
3.5.2 舉發成立
-
-
-
第四章 更正本(修正本)之審查
-
4.1 專利法第71條之裁量
-
4.2 異議案之修正
-
4.3 舉發案之更正
-
4.3.1 更正之提出
-
4.3.2 獨立更正案與舉發素之更正
-
4.3.3 更正之審查與舉發人
-
4.3.4 更正之審查與專利權人
-
4.3.5 行政救濟階段之更正
-
-
-
第五章 舉發案之審查原則
-
5.1 處分權主義
-
5.2 爭點主義
-
5.2.1 判斷爭點之要素
-
5.2.2 爭點之作用
-
5.2.3 審定理由對爭點之敘述
-
5.2.4 非獨立之爭點及闡明權之行使
-
5.2.5 爭點不易判斷時之處理原則
-
-
-
第六章 證據
-
6.1 證據概述
-
6.1.1 常用名詞概述
-
6.1.2 舉證責任之分配
-
6.1.3 舉證責任之例外
-
-
6.2 法規之涵攝
-
6.3 常見的專利舉發證據
-
6.3.1 常見專利舉發證據可證明之事實
-
6.3.2 舉發證據的關聯性
-
-
6.4 依職權調查證據
-
6.4.1 依職權調查證據的性質與必要性
-
6.4.2 依職權調查證據的範圍
-
6.4.3 不須調查證據
-
-
-
第七章 舉發事由之實體審查
-
7.1 得舉發、異議之事由
-
7.1.1 發明得舉發之事由
-
7.1.2 新型得舉發之事由
-
7.1.3 新式樣得舉發之事由
-
7.1.4 得異議事由
-
7.1.5 審定書撰寫
-
-
7.2 得舉發事由各論
-
7.2.1 發明、新型、新式樣定義
-
7.2.2 充分揭露而可據以實施之要件
-
7.2.3 產業利用性
-
7.2.4 新穎性
-
7.2.5 新穎性與進步性(或創作性)之區別
-
7.2.6 擬制喪失新穎性
-
7.2.7 先申請原則
-
7.2.8 進步性、創作性
-
7.2.9 非專利申請權人
-
-
7.3 舉發理由與答辯理由不採之論述
-
-
第八章 專利舉發事件之行政爭訟
-
8.1 訴願
-
8.2 行政訴訟
-
8.3 上訴
-
8.4 原處分撤銷後重為審查
-
-
附錄
-
(一)專利舉發理由書撰寫說明及參考範例(發明)
-
(二)專利舉發理由書撰寫說明及參考範例(新型)
-
(三)專利舉發理由書撰寫說明及參考範例(新式樣)
-
- 索引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