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佛教詮釋學
本書分為三個部份1.重省佛教詮釋學之意義2.探討天台、禪、與淨土的思想基盤3.討論佛教詮釋學的應用。作者以本體詮釋為主體來分析佛教哲學。
- 作者簡介
- 內容提要(中)
- 內容提要(英)
- 自序
- 《佛教詮釋學》簡目
-
第一部份 論佛教詮釋學之成立根據、意義與相關研究
-
第一章 佛教詮釋學的重省─論佛教詮釋學的意義、相關研究與主要論題
-
第一節 佛教存有學與佛教詮釋學的意義與其疑難之重省
-
第二節 論佛教詮釋學的相關研究
-
第三節 佛教之本體詮釋學的基本論題
-
第四節 佛教詮釋學的重要性
-
一、從文獻詮釋學到哲學詮釋學:兩種佛學研究進路與佛教詮釋學之重要性
-
結論
-
-
第二章 當代台灣如來藏思想的諍議與佛教詮釋學─印順之後的如來藏說諍議之評議
-
導論
-
第一節 詮釋衝突:如來藏說之諍議與詮釋衝突的解決
-
第二節 林鎮國《辯證的行旅》的解構思想與兩種詮釋學視點下的如來藏思想批判
-
第三節 評蔡耀明的「內部建構」的佛學研究法
-
結論
-
-
-
第二部份 佛教詮釋學的三個環節 :佛教存有學、知識論和實踐論
-
第一章 天台佛學的詮釋學與人間佛教的哲學反思(佛教詮釋學三環節 之一)
-
導論
-
第一節 對人間佛教思想與中國佛教的本體詮釋的反省與未來發展的前瞻
-
第二節 漢傳佛教的思想特色:以智顗天台佛學的三諦說之思想創造為例
-
第三節 中國哲學的本體詮釋之根源:古代中國思想的共通的「三」的思想模型
-
第四節 論佛教詮釋學對於詮釋學與佛學研究之意義
-
第五節 天台佛教的本體詮釋學的三個環節
-
結論 融合與對話:走向未來的佛教詮釋學與人間佛教在二十一世紀的實踐
-
-
第二章 禪的佛教詮釋學與世界倫理(佛教詮釋學三環節 之二)
-
導論
-
第一節 漢斯.昆的世界倫理構想及其綱領
-
第二節 《楞伽經》論如來禪與如來藏藏識:禪的本體詮釋學與超存有學
-
第三節 「指月之喻」的禪的本體詮釋的三個環節
-
第四節 禪的倫理學與世界倫理
-
結論:走向佛教與基督教對話的世界倫理之建構
-
-
第三章 淨土信仰論之詮釋:世親、曇鸞與親鸞之迴向思想(佛教詮釋學三環節 之三)
-
導論
-
第一節 迴向、轉變與轉依的理論關連:迴向說的佛教詮釋學意涵
-
第二節 大信心即大佛性即如來:淨土信仰的佛教詮釋學
-
結論
-
-
-
第三部份 佛教詮釋學的應用
-
第一章 佛教的空與基督教哲學─基督教哲學與佛教哲學之對話的一個當代反思
-
導論
-
第一節 空的哲學基督教與佛教的對話
-
第二節 「空」之體驗、佛性論與虛無主義的克服
-
第三節 佛教與基督教的宗教對話的本體詮釋進路:佛教與基督教對話的理論模型之探
-
第四節 禪的哲學與基督教的「自我中心性」、「終末論」以及「罪」問題之會遇
-
結論
-
-
第二章 人間佛教的本體詮釋學與現代性問題─以太虛、印順的詮釋差異為線索
-
前言
-
第一節 「人間佛教」的本體詮釋學—從「般若空」到「中道」到「實相」
-
第二節 從宗教社會學的觀點論現代佛教所提倡的「人間佛教」
-
第三節 從「表現的總體性」和「結構的總體性」看太虛大師與印順法師「人間佛學」的理論根據的差異及其宗教社會學涵義
-
第四節 現代佛教的「現代性」的哲學反思
-
結論
-
-
第三章 佛教意義治療學與佛教詮釋學
-
導論
-
第一節 從弗蘭克的意義治療學到佛教的意義治療學
-
第二節 佛教的心靈治療技巧與佛教意義治療學
-
第三節 佛教的意義治療學與佛教詮釋學
-
結論
-
-
第四章 佛教與科學─論佛教科學觀與佛教心理學作為一個範例
-
導論
-
第一節 近代科學對於宗教世界觀的運用與佛教的科學觀
-
第二節 當代科學與宗教的關係的幾種模式與佛法與科學的會通
-
第三節 佛教心理學所例示的當代佛教科學觀
-
結論
-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 DOI : 10.978.95717/19870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