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北伐前後的【革命外交】〈1925─1931〉

出版日期
1993/01/01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576711762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榮獲中國歷史學會1997年金簡獎 「革命外交」一辭,顧名思義,就是想以「革命」的方法與手段來解決中外之間不平等的外交關係;也就是要廢除不平等條約的目的。惟在實際運作上,「革命外交」實有「激烈型」與「溫和型」的不同。本書結論就1925-1931年間歷屆廣州、武漢、南京國民政府所主張的「革命外交」政策在撤廢不平等條約方面的成功與失敗之處,予以評析。
  • 照片(陳友仁、伍朝樞、王正廷)
  • 自序
  • 前言:論「革命外交」的本質與其主導人物
  • 第一章「革命外交」的背景與其發軔
    • 第一節 從「以不平等條約為『獎籬』」到「修訂不平等條約」的擬議
    • 第二節 晚清的「文明排外」與收回鐵路、礦務利權
    • 第三節 孫中山與1924年國民黨改組後撤廢不平等條約的擬議
    • 第四節 陳友仁與「草命外交」口號的提出
  • 第二章 激烈型「革命外交」之收回漢口、九江英租界(1927年1月至2月)
    • 第一節 「革命外交」轉趨激烈化的背景
    • 第二節 「革命外交」的失控-羣衆強力收回漢口與九江英租界
    • 第三節 陳友仁之談判收回漢口、九江英租界
    • 第四節 「革命外交」轉趨激烈化與其後果
  • 第三章 溫和型「革命外交」之收回關稅自主權
    • 第一節 收回關稅自主權的緣起與北洋政府收回關稅自主權的努力
    • 第二節 伍朝樞之片面收回關稅自主權與其無成
    • 第三節 王正廷、宋子文與中美關稅自主新約(1928年7月25日)
    • 第四節 王正廷對收回關稅自主權的努力與收穫
  • 第四章 溫和型「革命外交」與英國就撤廢領事載判權的談判
    • 第一節 外人在華領事裁判權溯源
    • 第二節 1926年前中國撤廢領事裁判權的努力
    • 第三節 北伐期間南、北政府之致力撤廢不平等條約
    • 第四節 南京國府外長王正廷之籌議裁撤領事裁判權
    • 第五節 中英談判前期(1929)
    • 第六節 中英談判中期(1930)
    • 第七節 中英談判後期(1931年2月至6月〉與草簽新約
  • 第五章 溫和型「革命外交」與美國就撤廢領事截判權的交涉
    • 第一節 北伐期間中美之間的外交接觸
    • 第二節 伍朝樞與郝恩伯克在華盛頓的談判
    • 第三節 伍朝樞與約翰遜在華盛頓的談判
    • 第四節 中美分別在華盛頓與南京的談判
    • 第五節 中美在南京談判的合攏與其頓挫
  • 第六章 溫和型「革命外交」與日本就撤廢領事裁判權的非正式談判
    • 第一節 日使佐分利貞男之籌謀中日談判
    • 第二節 王正廷與重光葵非正式談判之無成
  • 第七章 收回威海衛租借地與收回鎮江、廈門、天津等租界的談判
    • 第一節 英租威海衛原委與1921-1924年的中英談判
    • 第二節 1929-1930年中英收交威海衛的談判與簽訂專約、協定
    • 第三節 中英收回鎮江、廈門、中比收回天津租界的談判
  • 第八章 結論
  • 徵引書目
  • 中西人名暨專用名辭對照表
  • 索引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