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分三編:上編孔子之傳略,蓋錄以助吾人對孔子人格之認識者;下編思想體系,為本書之正文;附編論語概說,乃論語一書之導讀。
- 上編 孔子傳略
- 一、孔子之生平
- 二、孔子之著述
- 三、孔子之生活
- 四、孔子之人格
- 五、孔子之弟子
- 下編 思想體系
-
一、思想淵源
-
(一)歷史道統
-
(二)時代背景
-
- 政治環境
- 社會環境
-
思想環境
-
(三)學術基礎
-
- 易經
- 詩書
- 老子
-
二、中心思想-仁
-
(一)仁之涵義
-
- 廣義
-
狹義
-
(二)仁之重要
-
-
時間 空間 禮制 音樂 價值
-
(三)成仁之道
-
- 程序:志仁好仁 友仁處仁 依仁爲仁
-
方法:言色方面 行為方面 事業方面
-
(四)仁之效果
-
- 修養上、處境上 享壽上
-
三、教育思想
-
(一)教育目的
-
- 成就完美人格
- 培養政治人才
- 陶冶樂觀人生
-
探求事物真理
-
(二)教育內容
-
- 六藝之文
- 孝弟之行
-
忠信之實
-
(三)治學方法
-
- 客觀態度
- 學而時習
- 學無常師
- 由博而約
-
學思並用
-
(四)教授方法
-
- 啟發體認
- 舉隅類化
- 砥礪切磋
- 鼓舞興趣
- 因材施教
-
以身作則
-
(五)教育對象-有教無類
-
- 無分貴賤
- 無分貧富
-
無分智愚
-
(六)教育精神-誨人不倦
-
- 教學方法之研究
- 熱心嚴正之管教
- 毫無保留之傳授
-
四、政治思想
-
(一)認識國家
-
-
土地 人民 主權
-
(二)從政條件
-
- 德行方面
- 器度方面
-
學識方面
-
(三)政治原則
-
- 正名主義
- 德治主義
-
禮治主義
-
(四)政治項目
-
- 經濟
- 禮樂
- 軍事
-
外交
-
(五)施政要領
-
- 舉人
- 立信
- 循序
- 簡易
- 溫和
- 守位
-
制宜
-
(六)政治理想-大同
-
-
五、修爲思想
-
(一)弟子
-
- 人孝出弟
- 謹而信
-
愛眾親仁
-
(二)士
-
-
行己有恥 不唇君命
-
(三)君子
-
- 君子之條件
- 君子之言行
- 君子之風度
-
成就君子之道
-
(四)君子小人之別
-
- 人生目標
- 奮鬥方法
- 處世態度
- 前途造詣
- 處困操守
- 生活感受
-
胸襟器度
-
(五)善人成人
-
(六)聖人
-
-
六、禮樂思想
-
(一)禮樂之重要
-
(二)禮樂之本質
-
(三)禮樂之作用
-
(四)禮樂之實施
-
(五)禮樂之功效
-
-
七、經濟思想
-
(一)個人經濟生活之認識
-
- 安命守貧
-
義取儉用
-
(二)國家之經濟政策
-
- 民生第一
- 均平主義
- 薄稅政策
-
八、軍事思想
-
(一)重武
-
(二)備兵
-
(三)慎戰
-
(四)教戰
-
(五)義則戰
-
(六)反侵略
-
-
九、外交思想
-
(一)外交家之條件
-
- 知國情
- 嫻辭令
- 謹文書
-
不辱君命
-
(二)國家之外交原則
-
- 樹德睦鄰
- 興滅繼絕
-
十、宗教思想
-
(一)天命 天命
-
(二)鬼神 祭杞
-
- 附編 論語概說
- 一、論語之名義
- 二、論語之纂輯者
- 三、論語之版本
- 四、論語之內容
- 五、論語之真僞
- 六、論語之注疏
- 七、論語之結構
- 附錄
- 一、參考書目
- 二、國內研究所歷年專書考試論語試題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